成都民间有一首著名的歌谣:“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歌谣的内容是对张献忠宝藏的一个价值估量,毕竟当时的大西王在成都独霸一方,对当时的成都城来了一次大搜刮,它的财富累积程度确实壮观。当然这笔巨额财富遭到了无数人的觊觎,寻宝人接踵而至,但基本都毫无结果,所以,关于张献忠宝藏的传说虽然一直被传得是沸沸扬扬,但关于真实性来说让人们一直好奇。
在金庸的小说《雪山飞狐》中,提到了闯王李自成的宝藏,小说结尾之际,一群人找到了藏宝洞,见到无数奇珍异宝,几近疯狂。同样,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也以“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宝藏为线索之一。不仅如此,许多武侠、玄幻小说,都围绕一张藏宝图展开情节……这些关于宝藏的传说确实让无数人向往,有人希望通过这批宝藏飞黄腾达,也有人希望借此改朝换代,当然也有朝廷的当权者寻找以此让别人获得起义的资本。总之,宝藏虽然是传说,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张献忠的宝藏让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探索。
《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
《清文宗实录》卷八十九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再次派某道员到锦江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窖藏的确切地点而中止。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提,由吏部尚书等代奏,呈请寻找这笔财宝。他说亲眼看到彭山、眉山居民捞到张献忠遗弃的银子,"其色黑暗",听说"曾经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以此来证明张献忠窖藏之事并非子虚乌有。
而太平天国时期,当时的咸丰皇帝也是继承先祖的遗训,希望挖掘出这历史宝藏,因此命成都将军裕瑞"按照所呈各情形,悉心访察,是否能知其处,设法捞掘,博采舆论,酌量筹办"。但最后的结果也是毫无头绪,最终白费心机,关于张献忠宝藏的传说自然也就更加让人怀疑。
之后,袁世凯称帝时,为了获得一定的活动资金,也打起了这份宝藏的主意,毕竟这批宝藏发现了,在当时来说无疑就是掌握了经济大权,自然掌控时局也就毫无问题。袁世凯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最后的结果也如此前一样,仍然是毫无发现。这可让当时的中国境内对张献忠沉银的传说怀疑不断,难道这真的只是一道传说。好在事情在现代终于有了转机。
20世纪初,有人在岷江的江岸上发现了一块50两的大银锭,让当时的岷江两岸的居民甚是振奋,难道岷江的宝藏要出来了吗?因此民间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寻宝工程,一时岷江两岸人满为患。好在文物管理局及时发现,制止了这些行动,并且对根据《文物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地上、地下、水下等地发现的文物,一切归国家所有,收缴了这些物品。经过专家们的考据,发现这确实是属于张献忠的宝物,难不成沉寂300多年的张献忠宝藏终于要重见天日吗?
考古专家们经过仔细推敲,确定了沉银可能存在的地点,开始了我国二十世纪初期一下伟大的考古挖掘工作,震撼了当时的世界,张献忠宝藏的挖掘工作一直备受当时世界瞩目。
在一本书中,对世界现存的宝藏进行了一个排名,中国境内的张献忠宝藏、李自成宝藏、石达开宝藏等赫然在列,其中的张献忠宝藏更是令人震惊,此书对张献忠宝藏的定位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这确实让人向往,毕竟按照当时的比例来算,一枚50两的银锭价值一万公斤的粮食,可以供一个显贵家庭生活几年,而张献忠的万万五的黄金,这着实让人羡慕。如果对他的价值还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事件来说明,此前有大胆的文物贩子们购买潜水服对水下的遗留文物进行挖掘,最后被警方抓获,而这批文物据专家估计价值人民币30亿,而这只是张献忠宝藏的千分之一不到。
关于张献忠宝藏的话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这次的历史文物挖掘出的大量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的文物对于四川的一些事件的考究提供了确切的证据,也解开了许多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