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50岁赵匡胤突然暴毙。他有2个儿子,可坐上皇位的,却是37岁的弟弟赵光义。当时,24岁宋皇后低眉顺眼地对小叔子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此话一出,赵光义的皇位,算是稳了。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
她的身份尊贵,母亲是后汉的永宁公主,父亲是忠武军节度使。公元968年,17岁的她嫁给了赵匡胤,一入宫就被册封为皇后。
这一年,赵匡胤已经42岁了,两人年龄差距25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
他们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不过两人的感情很好。
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每次下朝,宋皇后都会在一旁等候。
宋皇后没有为赵匡胤生下儿子,不过赵匡胤也不缺儿子。
他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2个孩子早夭外,还有次子和第四子顺利长大。
赵匡胤的次子名叫赵德昭,他比宋皇后大1岁。为了避嫌,宋皇后很少和他来往。毕竟,后妈和年龄相仿的儿子来往密切,总会让人说闲话。
赵匡胤的第四子名叫赵德芳,年仅10岁。宋皇后很疼爱他,几乎把他视为亲生儿子。
赵匡胤刚去世时,宋皇后连忙让人去寻赵德芳,显然是想要让他当皇帝。
只可惜,宋皇后信错了人。
她让王继恩去叫四皇子来皇宫,王继恩确实做到了,但他自作主张,还把赵光义给叫来了。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当年,杜太后临终时,逼着儿子赵匡胤承诺,百年之后,要把皇位留给弟弟赵光义。赵匡胤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发了誓,又为了安母亲的心,把誓言写下来放在金匮里。这就是“金匮遗诏”的来龙去脉。
(《宋史》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只是,赵匡胤并不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在后来的朝堂上,他只字不提这件事。公元976年,赵光义37岁,有军功、有兵马。他当机立断,带着兵马冲进皇宫,直接站在大殿上。恰好此时,24岁宋皇后带着17岁的四皇子赵德芳匆匆赶来。
两方一对峙,宋皇后就知道,皇位已经飞了。
赵光义兵马在手,若是她表示要立赵德芳为皇帝,恐怕,等待她们母子的,就是血溅当场的结局。
为了保命,宋皇后下定决心,卖赵光义一个好。
她低眉顺眼走上前,对着赵光义开口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取自《涑水纪闻》)
在宋朝,官家,特指皇帝。
宋皇后此话一出,意思是,她认可赵光义的皇位,希望他好好对待自己和孩子们。
就这样,没有遗诏的赵光义顺理成章成了皇帝。
但他继位后,并没有善待宋皇后和哥哥的孩子们。
公元979年,原来的二皇子赵德昭,因为叔叔赵光义不给功臣封赏,进行劝说,便遭到了赵光义的斥责。赵光义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此话,显然是对赵德昭的羞辱。当年,作为二皇子的他,并没有对叔叔继位表示反对,如今,叔叔却暗搓搓斥责他觊觎皇位。不堪受辱的他,愤然自尽,享年28岁。
公元981年,原来的四皇子赵德芳,也是备受宋皇后宠爱的孩子,在睡觉时突然暴毙身亡,享年23岁。有关他的去世,史书上只有3个字“寝疾薨”。
(《宋史》: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到底是什么大病,能够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这样去世了?如果真的是患病,为什么连病的名字都不写一下?
至于宋皇后,她身在后宫,日子就更难过了。赵光义刚登基时,还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居住于西宫。但后来,赵光义又让她搬去东宫。公元995年,宋皇后去世,享年43岁。官员们按照规矩,请求赵光义赐皇嫂谥号“孝章皇后”,可赵光义却不理不睬,也不让群臣举丧,完全没给她一个皇后应有的待遇。有人贬低宋皇后,赵光义也不为皇嫂维护名誉。有臣子提出要让宋皇后享受应有代遇,赵光义直接把这个大臣给贬谪了。
据说,宋皇后在世时,虽然身处后宫,衣食住行却非常凄凉。
作为哥哥的遗孀,赵光义理应好好对待嫂子,照顾哥哥的后人,然而,赵光义却不闻不问,让他们自生自灭。我们无法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还原历史的真相,更无法得知,2个皇子的英年早逝,是否有赵光义的暗中策划。但无论怎样,赵光义对待嫂子和侄儿的行为,激起了后世的公愤。很多史书都谴责他的行为,《湘山野录》一书甚至推论,赵光义如此行事,是因为杀兄篡位,心中不安,才着急让哥哥绝后,让宋皇后受尽虐待不敢发声。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