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数百年的分裂动荡之后,终于在摇摇欲坠的北周政坛上跃出了一匹黑马,他就是开创大隋基业的随国公杨坚。杨坚利用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重之际,伙同朝中大臣矫诏辅政,掌控朝柄,接着又逼迫静帝禅让,坐上了大隋朝廷的宝座,国都从长安迁至洛阳。
然而,隋朝和秦朝是一样的命运,秦始皇雄心勃勃试图要把大秦基业传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没想到只传到二世就身死异乡;隋文帝好不容易“重新收拾旧山河”,也想着从此以后要让杨家江山固若金汤,没想到也是传到不争气的孩子杨广身上就国破身亡。秦朝统治仅有15年,而大隋帝国也仅仅执政38年,正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隋朝初年的行政体制改革
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再次实现统一;隋朝驱逐胡虏,再次使汉人入主中原,维护了大汉民族的尊严;隋朝精兵简政,重开科举,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隋朝重筑长城,增修驰道,凿通大运河,完成了祖国南北贯通的宏图大业。
南北朝时期,地方纷乱,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极其混乱,可以说是“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至隋初,全国竟有241州、608郡、1524县。为了改变这种僧多粥少、十羊九牧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废郡并县,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把州县制恢复为秦汉的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使全国地方机构精简了40%,仅存190个郡、1255个县。
在洛宁境内,当时就有两个郡、四个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首先废除同轨、宜阳二郡,同时设熊耳县,属河南郡。到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又把洛宁境内的崤和洛水二县合并划归熊耳县,仍属河南郡管辖。至此,洛宁由多县并立变为东西两县分治,东为熊耳县,西为长渊县。
在隋朝鼎盛之时,全国人口4600余万。按同等比例推算,洛宁人口应该不会超过3万人。
来源:《洛宁史话》周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