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代三位永春蓬壶籍武僧纪事

明代三位永春蓬壶籍武僧纪事

明代三位永春蓬壶籍武僧纪事— 涂国芳 —

明朝正德至万历年间(1506—1619年),大明帝国已逐渐走向衰落时期,国内经常出现动乱,关外少数民族的铁骑开始觊觎中原锦绣山河,倭寇屡次骚挠我国沿海一带。为了健身强体,保家卫国,民间习武之风日盛,其中僧人尤甚。他们诵经拜佛之余,精心钻研拳术理论,苦练十八般武艺,闽南地区就涌现不少习武僧人。但是,由于他们隐身于寺院庙宇,大多不为世人所知晓,泉州的南少林寺和晋江的海潮庵、龙山寺、嘉惠寺就有几位大德高僧,武艺超群,据《龙山寺大典》、《嘉惠寺灯录》、《龙峰寺传灯录》等书记述,其中有三位武僧是今天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人。

第一位叫释志护,字弘持,俗家姓吴名德清,永春县蓬壶镇人。生于明朝正德七年(1512),十四岁在晋江海潮庵拜慧基和尚为师,剃度为僧,后到晋江安平龙山寺依照戒律受具足戒。长大后四处云游,讲授佛学。曾参见南安龙峰寺大德高僧,认真研习佛教宏旨,入于禅定,其心愉悦自适,精心钻研戒律,不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慈悲为怀待人,言谈不伤及人心。他潜心习武,到了中晚年,拳术精湛,偶尔在寺中演练,技惊僧众。后参拜杭州灵隐寺东明大师,悟得“不立文字,不依言语,以心为印”的佛家真谛。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去世。著有《弘聚语录》三卷。

第二位叫释玄理 ,俗名王愚明,永春蓬壶长枝(传为蓬壶镇丽里村长枝洋,待考)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甲申九月廿七日。他少年时就爱慕武学,跑去泉州少林寺学习武艺,开头托身于寺院伙房四年,暗地里偷学武林秘籍中的搏击之法,后经艰苦磨练,终于精通拳法、剑法和枪法,并对拳术理论深有研究。他三十岁到晋江南塘竺云寺游历期间,将少林拳法增加了一百八十多散手招式,并与紫云庵僧侣来往,时时一起切磋技艺。南明时,释玄理率一干徒弟投奔到郑成功麾下,以图反清复明。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在闽南实行迁界政策,竺云寺遭清兵纵火焚毁,玄理等人跟从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历史上称为“助郑十八公”①之一员,后不知所终。著有《少林拳入门》八卷,流传于世。

第三位叫释玄泰,南明僧人,俗姓许名至哲,永春蓬壶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幼时到晋江安海龙山寺支院海潮庵出家,拜保义上人为师,读经识字之外,又学习拳功医术。经过好几年磨练,不但能文能武,医术精通,而且武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擅长轻功,飞檐走壁,如燕喃泥;娴熟镖射,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明崇祯元年(1628年)挂锡②祖庭晋江安平龙山寺。崇祯五年(1633年)奉命移卓晋江十三都英墩嘉惠寺,带头兴建寮房、尚武馆,教授僧俗弟子习拳练武,自治救国。明永历初年,先是捐助郑成功军饷,而后又亲率弟子跟从郑成功军队东渡收复台湾,战功卓著,成为史称“助郑十八公”之一员。听说他从台湾回归后,又奉龙山寺肇善大法师之命,主持台南佛事。清康熙三十四年(1705年)去世,享年近百岁。著有《玄泰和尚持戒录》三卷。

注:

①“助郑十八公”:南明年间(1644—1683年),泉州少林僧人秘密聚集于晋江安海龙山寺支院海潮庵练功,而后跟随郑成功挥师东渡收复台湾。其中有十八位少林高僧在攻克荷兰敌军据点中立下功勋,世称“助郑十八公”。内有晋江籍十二人,南安籍一人,惠安籍一人,安溪籍一人,永春籍二人,德化籍一人。

②挂锡:禅林用语,又称留锡,即悬挂锡杖之意。昔云水僧行脚时必携带锡杖,若入丛林,得允许安居时,则挂锡杖于壁上之钩,以表示止住寺内。挂锡一语,现特指禅僧至修行道场之住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拳术,蓬壶镇,台湾,海潮庵,锡杖,晋江,泉州,少林拳,郑成功,武僧,故事传记,永春,蓬壶镇,晋江,蓬壶,郑成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拳术,蓬壶镇,台湾,海潮庵,锡杖,晋江,泉州,少林拳,郑成功,武僧,故事传记,永春,蓬壶镇,晋江,蓬壶,郑成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拳术,蓬壶镇,台湾,海潮庵,锡杖,晋江,泉州,少林拳,郑成功,武僧,故事传记,永春,蓬壶镇,晋江,蓬壶,郑成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