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发善心送给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的好心邻居刘继祖结局如何?

发善心送给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的好心邻居刘继祖结局如何?

原创 枫未名 小岛知风

元朝末年安徽省凤阳县有一位稍微富裕点的普通农民名叫刘继祖,他和他的家族也因为他做了一件善事而改变了命运。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把已经去世很多年的刘继祖神主牌位供奉在明朝祖陵明皇陵内。

刘继祖生前绝对不会想到当初只是给了贫苦少年朱重八一块荒地让其安葬父母兄长,就这么一块荒地就为他的子孙后代换来了一个义惠侯爵位,并且他的子孙后代一直与明朝皇室同富贵共始终。

慷慨赠地施恩不望报朱重八是朱元璋的本名,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农民,而且他的家族是那种连一亩地都没有,只能靠给地主家当佃户种地的最穷苦农民。

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母亲陈氏,他是家中最小的幺儿,他上面有三个哥哥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还有两个姐姐。老朱家由于子女人数太多,本身日子就很贫苦,加上还得养这么多孩子,那生活得就更加贫苦了。

由于家庭贫苦,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只得给当地一户姓刘的大姓人家当了上门女婿,成了赘婿。话说朱元璋的三嫂刘氏与刘继祖家族也是本家,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一直给地主刘德当佃户,刘德和朱元璋的三嫂刘氏还有刘继祖都是同族人,刘姓家族在当地属于是比较富裕的大户家族。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时,淮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同时瘟疫也在这里肆虐,当时年仅17岁的朱元璋就是在这一年中先后失去了父母和大哥。

父母和兄长的去世让朱元璋的压力非常大,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可是朱元璋的家中一块地皮都没有,全都是租种的地主刘德家的地,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一家穷得连饭都吃不起,哪有钱去买地安葬三口人。

因此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十分着急上火,兄弟俩当时是实在凑不出钱买墓地,朱元璋只能提议去地主刘德那央求一下,找刘德借钱或者借地安葬父母和兄长,朱元璋觉得父亲这一辈子光给刘德家种地了,刘德看在父亲打工这么多年的份上应该会讲点情义。

结果却是灾荒使得地主家也没有太多余粮了,刘德的庄稼收成也不好,日子也不太好过,再加上朱元璋当时穷得叮当响,不管是借钱或者借地他绝对都不是像能还得起的人。所以朱元璋张口去找刘德借地或借钱,那都不算是借了,就如同找人家要一样,刘德自然没有发善心,反而把朱元璋打骂出去,并且还当街痛骂朱元璋想讹自己家的钱和地。

后来朱元璋回忆这段往事时称:“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刘德当街痛骂朱元璋的情况引起了当时村里很多人的围观,在这群围观的人中不少人都同情朱元璋,但他们也是穷人爱莫能助。不过围观的刘德本家亲戚刘继祖却对朱元璋的遭遇十分同情,刘继祖十分怜悯朱元璋,于是让儿子刘大把朱元璋叫到家里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刘继祖先是宽慰了一下朱元璋,随即刘继祖就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愿意把家中的半分地无偿送给他当墓地,朱元璋听了这番话之后当即感动得痛哭流涕,他当场就给刘继祖跪下磕头,刘继祖也不受他的礼,把他搀扶起来,让他赶紧回家准备棺材好择日安葬父母和兄长。

只是当时朱元璋哪有钱给父母和兄长准备棺材,当时的老朱家情况是朱重四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妻子王氏和一对儿女还在,朱重六也有妻子唐氏和儿子要养,朱元璋和朱重六兄弟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买棺材,用朱元璋的话说就是“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这意思就是说最后朱元璋和朱重六二人只能用破衣裳和破被褥以及破草席卷一卷当棺材把父母和兄长裹起来,只能是草草下葬了。

就这样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草草安葬了父母兄长,死人安排好之后,活人的困难又摆在眼前了,朱元璋的大嫂王氏看出两个小叔子生活十分贫苦,她就主动告诉他们俩,自己带一对儿女回娘家,免得给他们俩增添压力,于是大嫂王氏就带着儿女离开了朱家。

后来朱重六也觉得再在老家待下去不是饿死就会被感染瘟疫而死,因此朱重六决定带着妻儿九死一生的去外地逃荒,而朱元璋则认了本村汪大娘为义母,暂时被汪大娘收留下来。

不过后来汪大娘家里面也要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汪大娘只能托人送朱元璋去皇觉寺出家当和尚,毕竟当时当和尚是一条出路,当了和尚有僧衣穿,有斋饭吃,不至于冻饿而死。

可是没多久皇觉寺也吃不起饭了,没办法住持方丈只能把众和尚遣散,让他们去云游四方化缘,其实名义上是化缘,实际上朱元璋就成了要饭的乞丐。

所以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元,很快朱元璋就凭借机智和勇敢获得郭子兴赏识,成为红巾军的大将,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乞丐皇帝知恩图报到了至正十三年(1353年)时,朱元璋已经成了红巾军中的一方大将,可是他眼看红巾军内部开始争权夺利,于是他决定远离红巾军核心,独自开创自己的势力,他带着心腹将领徐达和郭英等人南下攻占了滁州,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地盘,也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声名显赫,他的穷亲戚才知道他发达了,因此这时期他的二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还有大嫂王氏带着侄子朱文正和侄女先后前来投靠他。

而朱元璋也是在见到二姐夫李贞和大嫂王氏之后才得知,他的三哥朱重七和三嫂刘氏外加两个姐姐还有大姐夫王七一都先后感染瘟疫去世,至此朱元璋的至亲之人只剩下外出逃荒不知所踪的二哥朱重六一家还没消息。

所以朱元璋十分想念二哥朱重六,就派人去老家寻找,结果朱重六没找到,朱元璋却找到了自己的两个恩人后代,那就是刘继祖的儿子刘大和汪大娘的儿子曹秀。

从刘大和曹秀这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离开家乡不久后,刘继祖和汪大娘二人也先后感染瘟疫去世,由于持续的灾荒,刘继祖家和汪大娘家也彻底破败,刘大和曹秀十分落魄,幸亏遇到了朱元璋派去寻找朱重六的人,二人才能跟着他们见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听闻两位恩人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当即命人摆祭坛祭奠两位恩人,又把刘大和曹秀留在身边好吃好喝供养起来。后来刘大和曹秀总想帮着朱元璋去前线打仗,但是朱元璋唯恐二人在战场上受到伤害,因此他坚决不同意二人上战场,只把二人留在自己身边当亲军统领。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时,朱元璋攻灭了劲敌陈友谅,朱元璋的另一个劲敌张士诚也基本处于他的包围圈之下,覆灭在即,因此朱元璋称吴王,而他名义上的上司小明王韩林儿也在这一年莫名其妙地淹死了,此时的朱元璋统一天下称帝只是早晚的事了。

眼看着大势已定,朱元璋又思念起二哥朱重六,于是又派人去寻找,这回倒是真没让他失望,派去的人找到了他的二嫂唐氏,在唐氏这朱元璋才知道二哥朱重六和侄子朱旺在逃荒的路上先后感染瘟疫去世了。

得知二哥朱重六的死讯之后,朱元璋悲痛万分,同时他的思乡情绪也越发浓厚,于是朱元璋派人按照唐氏交代的位置挖出了朱重六和朱旺的遗骸,朱元璋决定亲自护送二哥和侄子的遗骸衣锦还乡,把他们归葬在父母和大哥身边。

朱元璋衣锦还乡时也不忘了带上刘大和曹秀,并且朱元璋还特意带了起居注官,他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衣锦还乡载入史册。

回到老家之后朱元璋才发现曾经富庶的村子历经灾荒之后已经十分破败不堪,原本村子里有一百多户人家,这时只剩下二十余户人家了。朱元璋的老宅更是已经破败成一片废墟,再找到当年刘继祖送给他的半分墓地后,朱元璋发现父母和兄长的坟头草比他都高了,墓地也是破败不堪。

看到这些景象,朱元璋衣锦还乡的得意劲头早就被浇灭了,他十分感慨,因此他想把父母和兄长迁葬到其他地方。不过朱元璋想迁葬父母的想法被谋士刘伯温所反对,刘伯温认为“起坟改葬,恐泄山川灵气”。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其实刘继祖这半分地就是风水宝地,没有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葬到这里保佑他,他怎能创下如此基业,另选风水宝地反而会破坏风水。因此朱元璋又派人把三哥朱重七和两个姐姐的遗骸找出来,连同二哥朱重六和侄子朱旺的遗骸全部安葬到了刘继祖赠予的墓地之中。

朱元璋在刘继祖的半分地基础上对整个家族墓地进行了扩建,随即准备在这里修建祖陵,而负责筹备修建祖陵的工作就交给了刘大和曹秀,朱元璋还特意给他们二人改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刘大被改名为刘英,曹秀被改名为汪文,二人全权负责修建朱元璋的家族祖陵。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这一次衣锦还乡还特意找到了当初辱骂瞧不起他的地主刘德,朱元璋回老家之后,很多乡亲都听说他回来了纷纷前来围观,唯有地主刘德知道自己曾经辱骂殴打过朱元璋不敢见他,后来是朱元璋派人找来刘德相见。

当朱元璋看到当年脾气火爆打骂自己的刘德已经垂垂老矣,行将就木时,朱元璋心中突然感到颇为凄凉,他看着快要老死刘德叹了一口气。而刘德看到朱元璋则吓得颤颤巍巍地跪地磕头求饶,朱元璋一边叹着气,一边赶忙将刘德搀扶起来,说道:“此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耶?”

于是朱元璋一声叹息就原谅了曾经打骂自己的地主刘德,后来朱元璋得知刘德家也破败了之后,他特意赏赐刘德良田三十顷,并免去刘德十年税赋,可以说朱元璋上演了一出以德报怨的历史佳话。

不久之后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了明朝,他父母、兄长的墓地也自然就变成了皇陵,朱元璋登基之后,就任命刘英为皇陵祠祀署署丞,由刘英带领着村里剩下的二十余户人家世代守护明朝的祖陵。并且朱元璋还赏赐给了村里这二十余户人家很多良田,让他们世世代代为守陵户,替明朝皇室筹备祭祀工作。

洪武十一年(1378年)时,朱元璋父母、兄长的陵寝正式建成,朱元璋定名为明皇陵,同时他为了感念刘继祖和汪大娘对自己的恩德,特意下旨将刘继祖和汪大娘的神主牌位供奉于明皇陵之中。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下旨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朱元璋还亲自为刘继祖撰写了祭文,在祭文中朱元璋称: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

在这篇祭文中可以看出没太多文化的朱元璋写的是情恳意切,朱元璋很少亲自写文章,就因为他的文化水平有限,但是对于恩人刘继祖他没有托人代写,而是亲自执笔写了下来,这说明了他对刘继祖赠地安葬父母的大恩大德是永生难忘,他只有亲自去写,才能表达对刘继祖的尊重之意。

后来刘继祖的儿子刘英继承了义惠侯爵位在老家替朱元璋看护皇陵,刘英晚年时感觉身体不太好,他可能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他想在临死时再见一次朱元璋,就带着病体来到了南京求见朱元璋。

可是当时朱元璋忙于政务没空接见刘英,这让病重的刘英十分生气,刘英认为朱元璋当皇帝架子大了,于是不顾病体在皇宫外面大骂了朱元璋一番就回老家了,刘英回到老家不久之后就病重去世了。

后来朱元璋有空了才想起来没接见刘英,他深感愧疚,于是就派人回老家去请刘英到宫中叙旧,可是朱元璋却得到了刘英去世的消息,为此朱元璋既悲痛又懊悔,他悔恨自己没有见刘英最后一面,因此他又亲自撰写了《祭署令刘英》的祭文,回到老家在刘英坟前声泪俱下地念了出来。

刘继祖及其儿子刘英能让没有太多文化几乎不写文章的朱元璋亲自先后撰写了五篇文章,足见朱元璋对刘继祖赠地之恩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朱元璋对刘继祖的恩情是终生不忘。

写在最后此后刘继祖的后人一直传承着义惠侯爵位,而义惠侯的爵位也一直与明朝共存亡,直到明朝彻底灭亡之后才被废除,刘继祖的家族后来也成了凤阳当地的名门望族。

刘继祖的善意之举并没有希望能有回报,但是偏偏他遇到了朱元璋,他的半分地为他的子孙后代换来了在大明朝二百多年的铁饭碗,家族也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这个回报也绝对是刘继祖当初意想不到的,这件事情告诉世人,好人还是会有好报的。

来自作品集今拾遗作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长,带着,朱重,家族,刘继祖,刘德当,朱元璋,父母,邻居,好心,刘继祖,刘英,朱元璋,朱重六,刘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长,带着,朱重,家族,刘继祖,刘德当,朱元璋,父母,邻居,好心,刘继祖,刘英,朱元璋,朱重六,刘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长,带着,朱重,家族,刘继祖,刘德当,朱元璋,父母,邻居,好心,刘继祖,刘英,朱元璋,朱重六,刘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