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太宗对外政策转变,是巩固统治的需要还是迫于战争形势压力?

宋太宗对外政策转变,是巩固统治的需要还是迫于战争形势压力?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往往因为其对外军事的软弱而遭到批评。同时,也正是因为在军事上的弱势,使得宋朝在历代大一统王朝当中的疆域最为狭小,甚至远远不如作为割据政权的曹魏,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们将视线放在宋朝建立的初年,却能够发现宋朝在其建立初期也曾有过收复失地的意气风发阶段,对外策略即便不说强硬,但也绝谈不上后世的那般软弱。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引发了宋朝对外政策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一、特殊的时代环境迫使宋朝转变对外策略

1、五代乱世使宋朝统治者心有余悸

自唐朝灭亡以后,中国便再度陷入了绵延不断的战乱之中,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达十数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彼此之间一直爆发激烈的冲突。在这样的乱世之下,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重要的,极大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事实上,从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中国便已经出现了地方与中央长期对抗的局面,只是当时的唐朝尚且能够维持全局,这才没有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乱。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中央与皇帝的威权却在逐渐下降,直到唐朝灭亡以后,这种威权性更是降到了最低。也就是说,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原先的君臣纲常伦理秩序已经不再能够成为约束他们言行的工具。

纵观整个五代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乱史,其中既有着不同政权之间的相互攻伐,但政权内部的叛变却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在那一时期,地方军阀造反成为了常态,强盛一时的后唐便是在不断地内乱之中走向了灭亡。

这一情况,正如后晋安重荣所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耶!”即便是宋朝本身,其实也是在谋朝篡位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当后周世宗柴荣死后,当时作为禁军统领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正式将后周灭亡、建立宋朝。

因此,无论是从之前五代时期的实际教训来看,还是从自身建立的先例来看,都不得不使宋朝统治者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对内维护自身政权的稳固之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统治者其实从立国初期就已经在着手维护内部政权的稳固。早在宋太祖统治时期,他就已经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在原先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大降低了权臣出现的几率。

同时,对于武将,他不仅通过“杯酒释兵权”活动将一大批开国功臣逐出朝廷,“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之后更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抑制武将权力,其目的就是防止出现地方将领叛乱的情况出现。因此,与其说是宋太宗改变了对外策略,不如说是加强了宋太祖时期的对内策略。

2、对外战争的失利对宋朝造成了极大压力

在宋朝初期,宋朝统治者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政治策略,也就是首先平定南方割据政权,再集聚全国的力量进攻北方、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计划在实行初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南平、后蜀、南汉三个国家都被宋朝消灭,相对来说更为强大的南唐则俯首称臣,而吴越等地区的割据势力也在这之后纷纷投降宋朝。

直到将北汉灭亡以后,宋朝基本已经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表现出一副亦如以往大一统王朝那般的鼎盛景象。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宋朝对外政策其实是较为强硬的,将当时处在辽朝统治之下的燕云十六州当作自己必须取得的战略目标,“岂使三晋之邦,未归于封略;一方之俗,尚隔于照临。”

然而,令宋朝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了终宋一世都未能真正达成的目标。当宋朝完成了对中国南部地区的统一后,此时的辽朝也从原先辽穆宗时期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宋朝就此失去了一个堪称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虽然在宋太宗的统治之下,宋朝发动了规模浩大的雍熙北伐,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宋朝遭遇惨烈的失败而告终,宋朝名将杨业也是在这场战役之中死去。

另外,早在之前,宋太宗还曾御驾亲征以发动针对辽朝的进攻,但最后同样是遭到失败,就连他自己都差点失去性命。自这几场战役之后,宋朝几乎彻底失去了同辽朝发动战争的勇气,对辽朝始终存有惧怕情绪。

除了在与辽朝的战争当中陷入巨大的失败外,宋朝在与交趾的斗争中也同样并未取得胜利。趁着中原陷入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长期作为中国领土的交趾发动了针对于南汉政权的独立战争,并最终在事实上取得了独立地位。

直到宋朝建立之后,虽然宋朝也试图趁交趾内乱之时将其收复,最后战争所取得的结果却仍然只是失败,同时还这一过程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再也无力将交趾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再加上包括王小波农民起义等内部战争的发生,这都导致宋朝在军事层面显现出无暇应对的态势,对外政策只能变得愈发软弱,慢慢成为了我们后世眼中那个对外积贫积弱的政权。

3、宋太宗本人的帝位并不稳固

在宋朝历史上,有一个堪称千古之谜的案件,那便是烛影斧声。宋太祖前一天晚上与宋太宗一同饮酒,旁边的人只看见窗边上斧影的痕迹,第二天宋太宗便告知大家宋太祖驾崩了。要知道,宋太祖的身体在之前可是一直极为健康。

因此,即便宋太宗在之后成为了皇帝,其继位的法理性却始终受到着质疑,本身的权势地位并不算稳固。同时,当成为皇帝后,宋太宗还将宋太祖之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其弟弟赵廷美等人杀的杀、贬得贬,这就更不得不让人怀疑宋太宗的皇帝之位是通过谋害宋太祖而来——不然哪里需要做出这么多不顾亲人情分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稳固权势,宋太宗选择了发动对外战争的方式。在宋太宗看来,如果能够将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的原中原汉族地区收复回来,那么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将会变得极为稳固。

然而,正如前文所介绍到,宋太宗在灭亡北汉的对外战争,几乎都遭到了失败,甚至宋朝军队在对辽战争中还出现了拥立宋太祖之子继位的情况,这无论是对于宋太宗本人的自信心还是实际的政治地位都造成了严重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执意对外发动战争,那么宋太宗是否还能够坐稳皇帝的位置,就将成为一个未知数了,他因此只能选择改变对外政策。

二、宋朝初期对外政策的改变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宋朝在军事上就此陷入更加难以扭转的弱势

作为当时北方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权,辽朝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来说绝对是一个难以战争的敌人。在宋朝建立后,经历后周时期的数十年经营与发展,中国的国力其实已经恢复了相当一部分,具备了与辽朝争霸的资本,这也是宋太宗初期敢于发动针对辽朝的战争的重要原因。

然而,随着这些战争的失败,宋朝本身就已经遭受到巨大损失、不再能够战争辽朝,之后对外政策由主动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使宋朝在军事上的弱势变得更加难以扭转。此后直到澶渊之盟签订,辽宋两国之间虽维持了大体和平的状态,但宋朝基本已经很难再有收复失地的希望,军事上翻盘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

2、传统的朝贡体系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中国长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相比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使得古代形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抑或是后来的明朝,几乎都可以说是东亚地区的霸主。

在宋朝初期,因为宋太宗尚且拥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心思,所以对于构建以宋朝为主导的传统朝贡贸易体系极为上心,大力联系高丽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

然而,随着宋朝对外政策的转变,这种以宋朝为主导的传统朝贡贸易体系却受到了来自辽朝的冲击与挑战,以往中国独尊的局面不复存在。

三、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宋太宗对外政策从主动进攻转变为消极防御这一事件,其背后其实只有一个根本原因,那便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既是为了掩盖自己继位正统性不足的问题,也是出于收复失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宋太宗在其统治初期对外积极扩张,试图将军功作为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对外战争的失败,这些计划也随之被打乱,甚至之前的社会问题也在这一时期暴露出来。无可奈何之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宋太宗只得选择转变对外政策,使宋朝成为了积贫积弱的代表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辽朝,统治,时期,对外,形势,政权,宋朝,的需要,政策,战争,消息资讯,辽朝,宋太祖,政权,宋朝,宋太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辽朝,统治,时期,对外,形势,政权,宋朝,的需要,政策,战争,消息资讯,辽朝,宋太祖,政权,宋朝,宋太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辽朝,统治,时期,对外,形势,政权,宋朝,的需要,政策,战争,消息资讯,辽朝,宋太祖,政权,宋朝,宋太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