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奔流文化·寻陇】安史之乱后,粟特人的丝路荣光随风消散

【奔流文化·寻陇】安史之乱后,粟特人的丝路荣光随风消散

【奔流文化·寻陇】安史之乱后,粟特人的丝路荣光随风消散

月氏昭武故地和粟特人的丝路迷踪⑤

1】

公元605年,隋炀帝为加强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控,先后派遣裴矩、杜行满等官员至西域。唐朝杜佑的《杜氏通典》中收录了若干篇出使见闻的片断,记录杜行满等官员行经诸国,如康国、史国、安国、罽宾等。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胡商遇盗图》有表现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形象。

在记录康国时明确说: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的月氏人,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所以康国左右诸国都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本。有米国、史国、曹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共9个小国归附于它。

这应该是关于“昭武九姓”最早的信息来源。

敦煌莫高窟217窟的《化城喻品图》,描绘了一队粟特商旅行进的场景。

《隋书》的作者也有类似的观点说,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新唐书》则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国为昭武九姓。

《隋书》说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但有些历史学家认定,粟特人是因为渐渐接受了大月氏统治,与其发生民族融合才被称为昭武九姓的,此时大月氏的民族成份已与河西昭武故地的月氏发生很大的变化。

昭武诸国国家小,不得不对周边的强权采取“事大”的策略,6世纪中期时昭武诸国先是相继臣属西突厥,到了7世纪中期它们纷纷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

粟特人中的精英开始在中原王朝(北方)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参与中原王朝的政治时,有意像之前汉朝、三国时期的门阀世家那样,对不同势力各自“下注”,以确保赢得权势对粟特人势力把控西域商路的支持。

在北朝时期,粟特人就已经出现在许多政治和军事事件中,有的粟特人甚至有自己成规模的部曲力量,在唐朝建国过程中作出贡献,很不巧的是,做出贡献最大的两个粟特家族,一个姓安,一个姓史。

2】

粟特人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间,正处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往东是中国,向西是波斯、罗马。粟特人携带的波斯银币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流通,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

私人收藏的波斯萨珊银币

他们不辞劳苦,跨越千山万水从事商贸活动,在古丝绸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许多粟特聚落。有说丝路北道的碎叶城即粟特人所筑,而新疆蒲昌海(罗布泊)、西州(吐鲁番)、伊州(哈密),甘肃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以及长安、洛阳等地都有粟特人的聚落,不少人还久居长安。

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放货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交易领域,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

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形象。

在甘肃高台地埂坡胡人墓、陕西西安安伽墓、史君墓、青海郭里木吐蕃墓棺板画中都有关于商队运营的场面;还有,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三彩中的胡商俑等,都为后人提供了生动的图像资料。

河西走廊作为粟特人必经之路,留下了多处遗迹:

——如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中记载:“……其水苦咸,唯泉堪食,胡商从玉门关往还居住,因以为号。”这里的胡商即指粟特人,他们在沙州经过并居住。

——敦煌遗书《沙州伊州地志》中也记载:“东去沙洲一千五百八十里,去上都六千一百里……贞观中,康国大道领康艳典东来居此城,胡人随之,因成聚落,亦曰典合城。”这则史料说的是唐贞观年间,康国商贸首领康艳典在沙州居住,并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聚落。

甘肃兰州五泉山蜡像馆内展示“粟特商人”的蜡像场景。

3】

粟特人除了在丝路贸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在文化交流方面,他们也充当了“使者”角色——在宗教、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为中原带来了新元素。

粟特文化,也就是胡风,在当时的长安成为了一种上层也会追捧的文化,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中所谓的“胡”其实就是指粟特。

——粟特人中亦不乏丹青妙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盛赞北齐粟特画家曹仲达的“湿衣贴体”的画风。康国人康萨陁善画异兽奇禽,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音乐方面,康国乐、安国乐皆名闻天下,粟特琵琶高手曹婆罗门、曹僧奴、曹明达祖孙三代皆擅绝技,历仕西魏、北齐、隋三朝,皆大红大紫,其中曹明达还为北齐主封为郡王。歌者何满子誉满京师,元稹诗云“何满能歌声婉转,天宝年中世称罕”;曹刚善于右手琵琶,人谓其运拨“若风雨”;康昆仑更是号称弹琵琶“长安第一手”,歌手米嘉荣歌声凄楚动人,刘禹锡写诗赞美:“唱得凉州意外声,故人唯数米嘉荣。”

——在舞蹈方面,康国粟特善胡旋舞、石国粟特善柘枝舞,舞蹈家安叱奴、安警新、石宝山,都以能歌善舞而参加唐代的教坊……

入华粟特人在包容万象的唐代,通过归附、使节、技艺等方式与汉民族融合后积极参与政治社会生活,逐渐脱离传统聚落,被汉文化所同化。

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宣告了盛唐时代的结束,而且也导致唐王朝从过去意义上的兼容、多元化帝国转为了更趋单一保守的传统王朝,也让在华的粟特人的生活发生转变。由于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安史集团多由粟特人、粟特裔突厥人、粟特裔汉人组成,并获得了粟特商业体系的资金支持。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形成一股“排胡”的社会风气,让粟特人只好改变自己的姓氏、郡望来消除自己的胡人特征,也造成了粟特人更进一步的汉化。

而中亚的粟特国家早在安史之乱前就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已征服萨珊波斯的阿拉伯帝国(大食)进入中亚,并与大唐争夺这一地区,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著名的恒罗斯之战后,唐朝由于灾难性的安史之乱,永久退出了这一区域。

而随着粟特本土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到公元10世纪,粟特在丝路映射的灿烂文化只剩下落日余晖,到11世纪基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丝丝涟漪,只留下后人的嗟叹……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方面,昭武,粟特,荣光,丝路,敦煌莫高窟,月氏,康国,九姓,安史之乱,昭武九姓,粟特人,昭武,粟特,敦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方面,昭武,粟特,荣光,丝路,敦煌莫高窟,月氏,康国,九姓,安史之乱,昭武九姓,粟特人,昭武,粟特,敦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方面,昭武,粟特,荣光,丝路,敦煌莫高窟,月氏,康国,九姓,安史之乱,昭武九姓,粟特人,昭武,粟特,敦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