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都掌蛮在宋元明时期非常活跃,为何会到了明代却遭灭顶之灾?

都掌蛮在宋元明时期非常活跃,为何会到了明代却遭灭顶之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早在中国古代就存在着许多的少数民族。自古少数民族集聚西南,民族种类丰富且复杂多样,中原国家称之为“蛮夷”。

《宋史·蛮夷传》中记载了上百种蛮夷,其中就有宋英宗时期“都掌蛮”协助朝廷镇压别族叛乱的记载,都掌蛮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在宋元明时期非常活跃,但谁又能想到这样在当时风光无限的都掌蛮在明代却遭遇了灭顶之灾?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都掌蛮难逃灭族厄运呢?这和明代的统治政策与“都掌蛮”自身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

一、都掌蛮自宋而兴,至明而终

自宋以前都掌蛮对中原统一政权都是叛服不常的,因此被许多朝廷视为“眼中钉”。

《新唐书》记载:“上元末,,纳州獠叛,寇故茂、都掌二县,杀吏民,焚廨舍,诏黔州都督发兵击之。”

这说明都掌蛮常常和朝廷持对立面。虽然其在宋朝协助朝廷镇压了乌蛮部落的叛乱,自元朝都掌蛮又叛服不常,至明朝,朝廷终于忍无可忍对其采取强硬的镇压政策,最终给都掌蛮一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从宋到明,都掌蛮与朝廷的关系不断变化

都掌蛮活跃在今四川省一带,早在古代,中原各国就对西南蛮夷持有敌意,西南蛮夷势力一直作为一个不稳定因素存在。

宋朝虽然军事实力相对落后,但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都是我国古代较为繁荣优越的,在宋朝如此优越的环境下百姓生活安乐,民族相对和谐。宋朝政府对都掌蛮极力拉拢,在其聚集地实行土司制度。都掌蛮也协助朝廷平复乌蛮部落的叛乱,促使都掌蛮与当时的中央王朝处于相对和谐的局面。

到了元朝,元朝的经济相对于宋朝而言大幅下降,各个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土司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都掌蛮作为不稳定因素逐渐“活跃”起来,元朝对其实行安抚、引诱、利用的方式,在都掌蛮地区设立官职。即使这样,也并未在都掌蛮建立相对稳定的统治机构,仍存在诸多隐患。

至明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争相涌现,土司制度的弊端也完全暴露,加以明代强硬且不合理的政策促使都掌蛮最终走向消亡。都掌蛮的势力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都掌蛮在中央朝廷眼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2.明代朝廷对都掌蛮的政策加剧了两者间的矛盾

土司制度来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其本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各少数民族首领被朝廷任命为土官,土官可以世袭。世袭且无朝廷约束的放任下,部分土官为祸一方,肆意虐杀百姓,清代名臣鄂尔泰曾上疏雍正帝:“土司相杀相助,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解决者。”

明代最早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至洪武四年,明朝统治者改“马湖路”为“马湖府”,对都掌蛮正式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当时明朝与都掌蛮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明政府还毅然决然地实行该政策,促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明朝政府言而无信,杀降要功。明成化元年三月,都掌蛮豪取抢夺,劫掠无度。面对这种情况,国子监学录黄明善提出了设置土司的建议,但在最后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时土司制度却并未得到实行,朝廷的言而无信,加之杀降要功的举动,都掌蛮被迫开始反明斗争。

地方地主豪取强夺,支持改土归流。当时的四川省地主、官员凭借自身权力,豪取抢夺,享受无度,为了自身利益支持改土归流政策,都掌蛮惨遭压迫,都掌蛮与明政府的矛盾严重恶化。

明政府不解决社会矛盾,热衷于武力压制解决的方式是促使都掌蛮反明斗争的重要原因,也为都掌蛮的消亡起到了间接的作用。

二、都掌蛮掀起的反明斗争给其消亡带来“致命一击”

随着明朝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在中央国家和地方势力的各方压迫下,都掌蛮惨遭压迫,终不堪重负,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其被迫走向了“劫掠”和“反抗”之路。

都掌蛮的消亡与明朝中央政府和各方势力的压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之都掌蛮的反明斗争为其带来了弥天大祸。

1、明代“都掌蛮”的构成渐趋多元化

明代时期的“都掌蛮”已经融入大量汉民,很多汉民因被朝廷通缉而逃入都掌蛮,《檄文》中记载:“未获强盗,脱逃军犯,内地人民先年逃于在寨”。

汉民的涌入促使都掌蛮的地方势力逐渐扩大,也让明代的统治阶级感到了其具有一定的威胁力,为之后明代镇压都掌蛮事件埋下了伏笔。

伴随着明政府与地方势力的不断压迫,都掌蛮为了恢复正常生活也开始掳入大量人员为其效力,《征蛮杂录》记载:隆庆五年(1571年),“阿大、阿二领蛮数千纵劫,初至长宁县,封民结一寨御之,名曰宝瓶砦,相持五日不破。阿苟从凌霄率众助攻,立破之。其中男妇老幼三百五十余口,仅幼小三五十口以生掳得全,余尽为戮鬼。”

说明了都掌蛮为扩大势力掳入大量汉民,再加之都掌蛮通过与苗族结亲等方式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人口。

汉民和其它民族的融入促使“都掌蛮”的结构变得复杂多样化,都掌蛮地方势力地不断扩大拉开了其与明代斗争的序幕。

2、“都掌蛮”在反明斗争中逐渐消亡

都掌蛮为了扩大势力正常生活,“劫掠”外族是其错误的开始,其因对明政府的不满开始“反抗”更是高估了自身的军事实力。一系列的错误举动促使都掌蛮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都掌蛮的强取豪夺下,大量汉族流民的融入及其迅速扩张的势力让明朝统治者感觉到了深深的威胁。都掌蛮对明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极为不满,开启了反抗之路,明朝统治阶级也对其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政策。

对于都掌蛮不断发起的反抗斗争,明代统治者如临大敌,将其视为“眼中钉”。明朝政府对都掌蛮开启了疯狂的“雕剿”镇压政策——一个不漏网。明政府调领十八万大军对仅两万有余的“都掌蛮”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最后的结果也在预料之中——都掌蛮惨败,明军大获全胜。

被镇压后的都掌蛮面临着被杀戮的局面,《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元年(1574年),十二月戊辰兵部总计所谓“征剿都蛮捷报”云:“是役也,克寨六十余处,擒斩俘获共四千六百一十五名,内称王酋首阿大、阿二等三十六名,诏安二千三百八十一名,拓地四百余里。”

在如此残忍的镇压后,朝廷也仍未放弃对逃遁到山林中的都掌蛮继续围剿。至明末清初,在史料中已经无法再看到关于都掌蛮的记载。

三、朝廷的政策是各民族和谐共存的前提保障

明代的统治政策和经济实力相较于宋元时期大幅下降,明朝又重用武力解决社会矛盾,并未注重国家团结的凝聚力意识的培养,把自身利益放到第一位,导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为日后的民族斗争埋下了一颗危害社会的“毒瘤”。

1.都掌蛮的兴衰史是明代失败政策的“照妖镜”

都掌蛮的消亡与明代的政治、经济等存在着诸多因素,双方之间一直存在着恶性的互动。明代统治者过于强化武力镇压而不着力解决社会民族的根本矛盾是造成都掌蛮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两者互不沟通,以自身利益为重的行为也是促使双方矛盾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明代不合时宜的统治制度给都掌蛮带来了灭顶之灾,改土归流政策是引发都掌蛮与明代矛盾的直接原因。明代统治阶级言而无信,还热衷于杀降邀功的表现将“明都矛盾”(明朝统治阶级与都掌蛮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当两者开始对抗时实力不足的一方必然会遭受不可估量的伤害。

对于都掌蛮的消亡,其自身虽然有着重要原因,但是也与明代的统治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残酷的镇压方式直接导致了都掌蛮一族的灭亡。

2.结语:朝廷的政策是各民族和谐共存的关键因素

通过研究都掌蛮的消亡史,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着强烈的因果关系,都掌蛮与明代统治者自利的行为必会使其泯灭。明代的政策变化对都掌蛮的发展策略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从都掌蛮的消亡起始的原因分析来看,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应该以整体利益为重,都掌蛮和明代统治者过于在乎自身利益,产生了恶性互动,最终给都掌蛮带来了灭顶之灾。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只有积极交流联络,寻求正确的方式处理矛盾,从集体利益出发,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够促使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宋史·蛮夷传》《新唐书》《檄文》《征蛮杂录》《神宗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时期,汉民,势力,朝廷,宋元明,政策,何会,非常活跃,都掌,消息资讯,明政府,汉民,朝廷,明代,矛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时期,汉民,势力,朝廷,宋元明,政策,何会,非常活跃,都掌,消息资讯,明政府,汉民,朝廷,明代,矛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时期,汉民,势力,朝廷,宋元明,政策,何会,非常活跃,都掌,消息资讯,明政府,汉民,朝廷,明代,矛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