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菜的乐园
明王朝自从建立伊始,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治理终于走上正轨,但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安下心来。他的多疑令他无法尽信江山能够稳守,唯恐有谋臣造反,只有皇权完全稳固,控制整个国家生杀之事,才能保证明王朝的千秋万代。因此而成为牺牲品的明朝将相不在少数,其中宰相胡惟庸成为最大的牺牲品之一。
而明朝开国四大案“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以及蓝玉案”,从主要当事人到相关人员,从地方小官到开国公侯,共连坐诛除了5万人,几乎将开国勋贵横扫一空!
朱元璋为何大张旗鼓地制造胡惟庸案?至今以来都是一个谜,没有人能够触摸到它的真相,很多事情都是后人的分析与猜测。
朱元璋像
关于胡惟庸获罪的原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胡惟庸位高权重,心生他意,同倭寇与旧元勾结,意在弑君,结果事情败露。
另一种说法是胡惟庸邀请朱元璋来家里观看醴泉,这被认为是天赐的祥瑞之事,所以朱元璋欣然前往,结果在路上被一个宦官拦住,诉说胡惟庸谋反的阴谋。
但这两种说法都疑点重重,真实情况已无从考证。但是胡惟庸谋反一事,却使许多人受到株连。开始是他的家人,被诛了三族,连同同谋及告发者一并斩首。随后朱元璋借此大案,一举撤销中书省,不再设丞相。随后又追查了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结果此案迁延十余年,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达3万余人,朝野震动。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分析道:自古以来,中国的皇权和相权是划开的,即使两种权力的比重不同,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并不是皇帝一人专制。而政府真正由一个皇帝来专权,则是在明清两代。
始作俑者,就是这位明太祖朱元璋。他废止宰相一职,并严格规定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殊不知世上的事情是没有永远的,从明朝中后期的事情来看,皇帝们总是滥用手里的权力,为所欲为,把大好基业搞得摇摇欲坠,最终到了崇祯皇帝这里,一系列的骚操作最终没能守住祖宗的这份基业。如果追本溯源,追溯到祖宗这里也许能够找到根由。
胡惟庸一案的血流成河,并没有让朱元璋放心,因为宰相虽然没有了,还有很多劳苦功高的大臣。难以保证他们不会起异心,于是他又举起了屠刀。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蓝玉案起。驸马蓝玉被告发谋反,随即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纵观中国历史,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处理得最为妥当,这是因为他气量恢宏;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自有其合理之处,而汉高祖刘邦和元璋都是大杀开国功臣。其实两者也有区别,比如刘邦手下的异姓王韩信、英布,都是半途才跟刘邦的,毕竟君臣有别,不是老乡关系那么铁。
而朱元璋身边的人基本都是他的同乡,和他出生入死,与他的交情非同一般。朝廷基业建立之后如果让他们恪守君臣之礼,或永不起异心,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的。因此,为了给以后的子孙扫清道路,他索性选择了斩草除根。
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朱元璋大开杀戒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他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说:“汝弗能执与,使我润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太子朱标
意思是说:我杀人就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这话说得倒也在理,令太子朱标无可反驳。
但是朱元璋的屠戮如此耸人听闻,也与他本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关,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毕竟早年朱元璋曾流浪要饭,出身于卑微而横扫六合,虽然要饭的生涯能够历练他精明的性格,但这一段遭遇也令他变得自卑而多疑,后来他敏感、多疑又嗜杀的性格行为也是受此影响。
无论如何,经过胡惟庸、蓝玉案,宰相一职被取消了,开国功臣也被屠戮殆尽。从此皇帝身兼君主与宰相,行使着皇权和相权,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责为一体、控制了一切生杀大权。
不过,明王朝自朱元障死后,其子孙“圣贤、豪杰”者少、“盗贼”性者多、从而造就了大明一朝十几位个性鲜明的皇帝,在是非、人伦颠倒中、左右了明王朝200多年的命运。
明武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