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历史上最懒的皇帝,可能大家都会想到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九岁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打破了他的爷爷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在位45年的纪录。可这位仁兄,当政48年,却有整整的28年不上朝,以至于大臣们都不记得万历皇帝的长相了。那么,万历皇帝为何不上朝呢?他这样算不算昏君?
当时宫里的说法是皇上身体不好,可大臣们都不信,一直认为皇帝是沉迷酒色,不理正事,史学家的评价贬多于褒,于是,便毫不客气地把昏君这顶大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
其实,万历皇帝的后半生虽然不与大臣见面、不上朝,不理政,但以此把他与历史上一些无道昏君相提并论似乎有点儿炒饭,因为万历皇帝的前半生还是相当可圈可点的。
据明史记载,万历皇帝朱翊君自幼聪明而敏锐,他自称早慧似乎是有根据的。六岁的时候见父皇在宫中骑马奔驰,便上前劝阻,父亲隆庆皇帝听了感到十分的欣慰。
隆庆六年,隆庆皇帝病逝后,年仅九岁的朱翊君登基,并在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至此掀开了大明王朝新的篇章。
朱翊君的生母李氏虽为宫女出身,但人长漂亮,被隆庆封为贵妃。李贵妃颇有政治头脑。隆庆在世的期间,她能忍下自己的愤怒。隆庆去世前夕,她就未雨绸缪,开始策划掌握宫闱,也意欲打通起与外廷联系的通道。掌控朝政,保证朝廷是她及其儿子的天下。
朱翊君登基继位,她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后。李太后不是那种只知道娇纵溺爱孩子的母亲,反倒是高标准,严要求万历皇帝。
万历登基时年纪尚小,她一直在乾清宫与儿子同住一个屋檐下,而且亲自监护并培养儿子的学习和起居,直到万历帝大婚,甚至亲政,她还照样尽心尽责,每日早朝都早早叫起朱翊君,一起披星戴月的赶赴朝堂。
正是在母亲的严厉督促下,万历皇帝少年时,乖巧懂事,深得父皇喜爱。青年时,博览群书,甚至不上朝几十年,他仍然是博闻广识。
当时,李太后还找首辅张居正作为他导师。继位之初,万历皇帝非常勤勉,每天早早赶赴朝堂,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的朝会。
这个张居正可不得了,不仅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改造家,而且还满腹经纶。为了让朱翊钧早日成才,张居正言传身教之余,还针对十余岁孩子的特点亲自编写教材,向他讲述历代兴衰和帝王功过。
万历皇帝,每日太阳刚出,就要去听张居正讲读经书,即使是酷暑严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在张居正的尽心辅导,李太后严格管教以及朱翊君本人的刻苦下,这位少年天子年渐长而学欲尽。登基之初,又以聪慧过人给大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明史记载,万历皇帝对张居正不仅重言必成,还委以重任,而且没有直呼其名,而是称张居正为“张先生”,在他亲生父亲去世后,还当成了自己第二个父亲来看待。
万历帝开始亲政以后,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励精图治,的确曾有一番作为,万历十三年,因为旱灾,曾步行去天坛祭天祈雨,让京师的臣民亲眼看见这位年轻万岁爷的天颜。亲政之后的短短几年中,万历帝曾四次外出祭祀祖陵,不辞辛苦。因此,当时许多人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寄予厚望。
按理说,万历帝这么勤勉,有这么高级的老师,有这么尽责的母亲,最后即便成不了汉武帝,至少也应该是个认真负责的好皇帝。
但恰恰相反,万历皇帝成年后,并未能像他们所期许的那样成为了尧舜之君,反倒嗜酒恋色贪财,尚气,且怠工的负面影响。
按照礼部主事卢洪春的说法,嗜酒,日夜纵饮作乐,甚至对张居正恩将仇报。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只动个小指头就将他的恩师张居正打翻在地。以至于张居正呕心沥血的付出的新政化为乌有,最后居然培养出了一个自己的掘墓人,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万历帝在生母李太后和首辅张居正的严加管教下成长,应该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但万年帝并没有如他们所期待成为尧舜。
青少年时,朱翊钧表面乖巧懂事,实则早有了乖僻行为,并不是张居正死后才性情大变的。
17岁的万历帝在宫中喝醉了酒,要两个小内侍唱歌。可是他们不会唱,因此激怒了万历帝,于是拿剑说要砍下他们的头颅。在左右劝解下,才割发代首,算是“斩首”了事,事后,李太后得知,万历帝被罚跪并磕头认错,张居正还替万历写了检讨书。
有记载,万历帝曾在太监引导下喝醉酒,受到怂恿,杖责太监冯保的两名义子,差点被亲生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废掉帝位。
据说,万历帝每晚喝酒必喝醉,每次喝醉必发怒,以至于已经形成了一种经常性酒后失态状况。从这里可知,从万历八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帝已经喝了12年的酒,而且是个常常喝醉酒、发酒疯的人。
万历帝对朝政没有兴趣,不理朝政,阁臣入宫三个月,也未能见到他本人一面。后来的首辅王家屏奏说:“统计臣一岁间,仅两觐天颜而已……”万历帝还自辩:“如果朕病痊愈了,难道不愿意上朝视事。”
但也有一次例外。万历二十七年,36岁的万历帝还午门城楼,接见征倭总兵麻贵率军凯旋。当时他的精神状况如何,则不得而知。
不过,推想不是万历帝万事不理,而是他酒精中毒太深,神志迷糊时多,清醒时少。可以说,万历帝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这怠政竟然长达30年!难怪历史学家高阳断言,万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懒的皇帝。
按照前面所说,万历帝嗜酒,随着万历帝酒精中毒日渐加深,他虽然有心勤政但难以勤政,已经力不从心了。而万历帝以多病调摄为名,很少上朝,也不召见大臣。奏疏虽然仍由万历帝亲览,却往往“留中”,不做处理。那么万历帝为嗜酒成性呢?
我们不知道万历帝爱上杯中物的原因。但从他新政之前到亲政之后的剧情反转,性情大变来看,应该是受了很大的挫折和打击。
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有大臣向帝王谏诤的例子。而在万历年间,朝中大臣们“争相暴风骤雨般地抨击皇帝,态度之强硬,言辞之激烈,在古代社会中也是空前且绝后的”。
比如,万历元年到三年,万历帝上朝,竟有过百朝臣不至,一次173人,另一次283人,而且有一次万历帝在凛冽的寒冬早早到达皇极门。此事令他大为震怒,并感到挫败和不被尊重。朝中大臣人人以“批鳞”为荣!这些目无尊卑、没大没小,敢触犯天威、触怒龙颜的非君的行为,如果换上是万历帝的老祖宗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恐怕他们早已被诛灭十族了!
心理上,万历帝很懦弱,很惧怕这一群来势汹汹、咄咄逼人的大臣们。他不像朱元璋、朱棣父子,是没人敢触犯的强势皇帝。
万历帝年间,这些犯颜的大臣,他们受到重罚得很少,几乎没有发生过因疏谏皇帝而被处死的事情。只有卢洪春被廷杖60棍,而知道自己闯了祸的雒于仁,唯有称病引退,被革为民。这是万历帝宽仁的一面。
万历帝是真的怕了这群大臣、言官吗?
其实多年来,文官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摈斥他个人的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万历皇帝以他的聪明接触到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了自己立常洵的计划不能成功,就心灰意懒,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
当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帝用消极方式对抗,他不胜其烦,想逃避现实。
失去自信、觉得没有安全感的万历帝,对他作为帝王所应尽的责任有了恐惧感,不敢去做自己本应能够做得很好的本分事。他做事犹豫胆怯,裹足不前,阻碍自我实现。
加上李太后对他如管教过严,心理压抑,苦闷烦恼,还时常被张居正的训导,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每次犯错,动辄责骂罚跪,叩头认错,让他没有自尊。甚至因骑马,因主持射箭比赛也受到批评,所有这些消遣被认为是与他当皇帝的职分不相容的,
登基后,万历帝还得依赖首辅张居正处理朝廷事务,听由他作出决定。也许是这种种不快,让他借酒消愁,来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后来,又因为太子人选的问题,他和朝中大臣闹别扭,心想既然你们都不听我的,那我就罢朝不干了,看你们这不着急。
后来,万历帝忘恩负义,失去理性对待一手扶持自己、死去不久的恩师,不但剥夺他的荣誉,籍没张居正的财产,并把他的几个儿子发戍边疆,害得他家破人亡。
有人认为万历帝是因长久处于张居正的严厉管教约束之下,可能有报复心理,以及感觉到威权被威胁而出现的一种反叛心理。但是,万历帝很清楚张居正居功至伟,而且也表达过感恩之情。万历帝的所为,是否真的是一种反叛心理,值得探讨。
其实,万历帝算不上一个所谓的昏君,但却输在了懈怠上,可能是军事上的成功让他沾沾自喜,也可能是因从小被管束的小皇帝生涯,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放纵一番,借酒消愁,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所以把昏君这顶大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
人说懒惰误事,从万历帝例子看来,懒惰不仅误事,还能误国。30年不临朝政,让明王朝元气大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既然皇帝都如此懒惰,可想而知,那些官员的举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