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从建立到灭亡历时319年,虽然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最弱的朝代,长期遭受辽、西夏、金、蒙古等国攻击,也分别与这些国家签订过盟约,每年都要进献大量岁贡。但宋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却很发达,最高人口记录是唐朝的两倍,历史上仅次于清朝;垦田面积最高记录1400多万顷,也是唐朝的两倍多;粮食总产量是唐朝595亿斤的两倍,赋税收入是唐朝的十倍多。
尽管宋朝经济很发达,但是北宋一朝从始至终一直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钱荒”,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商品贸易活动频繁,商品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上的货币需求量大大增加,货币的流通次数不变或者减少就会造成钱荒的现象。据统计北宋仅茶、盐、酒的贸易额每年就达到一亿贯,而需要的铜钱流通量就已经需要达到1500万贯,但北宋平均每年的铜币铸造量仅200万贯。
宋神宗元丰通宝
那为何不铸造更多的铜币呢?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铜产量从宋仁宗皇祐年间的五百一十万斤提升到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一千四百六十万斤已经是极限,元丰二年产铜量才到500万贯,远远超出铜矿的开采能力。
2.铜贵钱贱。北宋开采的铜通常都拿去铸币了,因此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铜器非常贵。而投机倒把者往往会拿铜钱去熔炼,制成铜器以谋取暴利。如《宋史·食货志下》就记载
3.铜钱外流。由于两宋在军事上的羸弱,因此与西夏、辽、金都签过条约。宋辽“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夏“庆历和约”规定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斤。国与国边界之间设有榷场进行贸易、民间有走私活动、赏赐给外国使节等等都致使大量的宋钱流出。
4.刻在中国人DNA里的储蓄行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喜欢存钱,北宋人也不例外,大量的人把货币贮藏致使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如苏轼在《徐州上皇帝书》中提到
宋代学者周煇的《清波杂志》中也说:
5。政府征收赋税和役钱。为应付大量的岁币也好,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好,北宋都需要大量的征收赋税,元丰七年仅免役络钱就达一千八百七十余万,这也导致民间的钱币流通量减少。
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宋朝取消了后周世宗的灭佛政策,佛教迅速发展,佛教铜像等铸造都会分流产量不多的铜。
北宋政府当然知道钱荒会导致政治不稳、商品经济发展受阻,因此采取了多种措施降低影响。严厉禁铜禁钱,防止铜币、铜原材料外流。发行纸币、增加铜币产量、铸造铁币等,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间不会顺从统治者的意志,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