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堵不如疏”:明朝禁戏政策对戏曲有何影响?

“堵不如疏”:明朝禁戏政策对戏曲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有戏曲的身影,许多人却不知晓,明朝时期,禁戏政策贯穿了整个朝代,在对百姓思想的管理上,其影响不容忽视。明朝统治者虽然非常看重农业,注意百姓生活的发展,但后世对明代的考究中发现,锦衣卫、东厂等机构,都能看出统治者对人们的掌控欲非常强。

清朝有“文字狱”,秦朝有“焚书坑儒”,明代的“禁戏”虽然跟这两个朝代的不能相比,但是影响也很大,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都被勒令禁止,政府甚至会用暴力的手段去干涉戏曲的创作,“禁戏”政策实施,牵扯的范围很广,也是中国史上较大规模的“禁止令”。

一、“禁戏”政策的形成到停止

明代的统治者对政权的把控可谓是独权专制,明代初期,戏曲行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历史之中,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禁戏”的规章制度,许多人会看低戏子,却不会真正的颁布法令去禁止这类文化的传播,直到明代时,政府为了推崇皇帝的思想,“禁戏”便出现在历史中出现了。

1.“禁戏”的形成

朱元璋坐朝开始,明朝的政府便开始推崇“程朱理学”,为了防止其他的儒家思想盖过政府推崇的理念,便将很多传统文化扼杀,戏曲便首当其冲,成为了明令禁止的一项文化。

《明史》中曾有记载,“有弦歌饮博者,即缚至倒悬楼上,明太祖于中街立高楼,令卒侦望其上,闻饮水三日而死。”这便是当时明代政府颁发的“禁戏”规定,禁令一经颁布,许多人便产生敬畏之心,禁锢了百姓的思想。

后来,朱元璋颁布了禁令,禁令中特意强调,对邀请戏子演出的家庭,一旦发现,牵连所有前去观看的人。这种独裁专制,让许多官员都心有余悸,放弃朝廷中禁止的戏文,去观看符合政策要求的。

2.“禁戏”的范围

古代人都是看不起戏子的,他们觉得只有穷苦百姓和身份低贱之人才会去学习戏曲,戏子就是讨人欢心的“小玩意”;妓院也是戏曲传播的重要地方,很多女子卖艺不卖身,在里面都是演绎戏曲来讨生活,这两个地方也被命令禁止戏曲表演。

明太祖时期,为了不让官员沉迷于女色,荒废政务,皇帝曾下令,禁止官员带风尘女子出席正规的场合,不许娶烟花女子为妻为妾,这也说明了当时烟花柳巷之地女子地位的低下,禁戏令下来之后,戏院、烟花之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许多乐人无力养活自己,这也是禁戏政策实施之后对戏曲行业发展的影响。

3.“禁戏”的结束

“禁戏”政策的严格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明太祖在位时期,这一政策一度被推向高潮。直到朱元璋去世,新的皇帝继位,“禁戏”逐渐没有那么严格。

明代,禁戏政策都从未真正结束,有的不过是统治者对当时的政策是否有严格的把控,明末时期,对儒家的思想逐渐转变,戏曲也算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礼乐,很多人虽然对戏子嗤之以鼻,但还是会欣赏这些。

明末时期,皇帝已经无心管理禁戏政策,清朝时期,戏曲重回大众视野,清朝的人对戏曲爱不释手,尤其是后宫的一些嫔妃,也会学习一些戏曲来讨皇帝的欢心,挣得宠爱。可以说,明代末期,“禁戏”政策才算真正的结束。

二、禁戏政策的影响

禁戏政策是皇帝对百姓思想统治的一个突出表现,但是这种控制不会一直保持在顶峰,每一位统治者的思想也不同,对这一政策的实施看法也不同,妄图将百姓和官员的思想一直控制在手中,会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道路,百姓的思想被禁锢太久,压力过大,有可能会引起百姓起义,导致朝堂不稳,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1.对民间戏曲的影响

禁戏政策的颁布,其实对民间戏曲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政府的主要政策是对戏院和烟花之地,很多地方因为管理不到位,戏曲还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百姓之中其实还有许多民间的戏曲大师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

民间戏曲的观看门槛也不高,只要不是正规的戏院,官员也很难插手管理,皇帝更没有时间来管理这一点点小事。每一次禁戏政策被提起,都是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奏效,并不能真正的禁止这一事件的发生。

明太祖时期的禁戏明文规定之中,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地位较大的阶级,对民间最多禁止的便是戏院,百姓的个人喜好并不能完全制止,统治百姓的思想也不是一时三刻便能够做到的事情,所以民间戏曲在不知不觉中反而得到了发展,成为了后来戏曲的领导者。

2.对宫廷戏曲的影响

当时的禁戏中有明文规定,能够堂而皇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戏曲,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符合皇室思想,才允许被人们所观看,跟民间戏曲比起,宫廷戏曲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很多内容丰富的戏曲被限制不能表演,尤其是在明太祖时期,对戏曲禁止的执行力度较大,尤为严苛。

明太祖时期,宫中的乐人存在人数少得可怜,朱元璋认为,戏曲应当是宴会上的陪衬,而不是主角,皇家宴会应当时非常隆重的,娱乐性的事物不应当出现在这种正规的场合。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明代的宫廷戏曲基本停止了发展,没有良好的创作环境,宫廷中也找不到这方面优秀的人才,宫廷戏曲逐渐凋零。

三、明代戏曲后期发展

明太祖禁止戏曲出现,只能代表他个人的意见,明代的统治者不能一概而论,明武宗就很爱戏曲,为了遵从祖先定下的政策,他并没有开放戏曲的演出规模,只是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对戏曲的管控,也给后来明代戏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至于在明代时期断送掉宫廷戏曲的发展。

1.民间戏曲发展繁荣

由于官员后期对民间戏曲的管控并未实施太多措施,民间戏曲的发展甚至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状态,戏曲带来的社会舆论也逐渐增多,皇帝开始注意到了民间戏曲的发展,导致禁戏政策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对民间戏曲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针对,在民间的宴会之中,也不能有戏曲丝竹等出现的声音。

在禁戏政策的严厉实施中,依旧压制不住民间戏曲的发展,作为引导百姓的文化,民间戏曲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禁戏政策的实施。

在明代中后期,统治者对禁戏政策的把控逐渐宽松,让它变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政策,正是由于民众的力量,让明朝末期禁戏这一政策彻底落空,之后还衍生了许多佳作,如《牡丹亭》《琵琶行》等,这些作品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们戏曲发展的巅峰。

2.戏曲的派别

明代后期的戏曲主分为两个派,“吴江派”和“临川派”。

“吴江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沈璟,年轻时候曾在朝中担任官位,仕途却一直不顺,中年便告病还乡,后来一直专注于戏曲研究,他的代表作品有《双鱼记》、《埋剑记》,剧情曲折离奇,内容丰富,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沈璟的思想较为迂腐,他的作品很多,由于思想一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很多作品不被人熟知,成就并不高。“吴江派”的作品比较封建,重文本,重风律,尤为看中曲法,更偏向于较为正式的宫廷戏曲。

“临川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阮大铖,他的文采和写作能力在当时是被公认的,他写的内容偏向于娱乐性,作品多以男女爱情为基础内容,比较擅长使用误会手法,让演出的剧情跌宕起伏,观众很容易被调动情绪,进入到表演之中。《燕子笺》是他的代表作,人物形象描绘得颇为生动,当时百姓最喜爱这个戏的原因莫过于故事的剧情非常曲折,让人沉浸其中,结局更是出人意料,霍都梁最终娶了两位女主角为妻,三人经历重重磨难,最终在一起的故事。

“临川派”的作品更偏于有趣,生动,观众看完之后会产生更多的兴趣,更偏向于民间戏曲。

3.戏曲的特点

明代后期戏曲最大的特点便是宫廷戏曲与民间戏曲有了一定的融合,作品传达的精神更有个性。戏曲的演出环境发生了变化,戏曲的主题内容也从封建伦理转化为情感主题,戏剧的批判性也越来越强。

随着众多作家的出现,作品的种类逐渐繁多,流派纷呈,推动了我国戏曲在历史中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也让戏曲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为戏曲演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就此越来越多的戏曲有了比较突出的特点,为后代戏曲繁荣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

明代禁戏政策的出现,使得当时的戏曲题材变得狭隘,很多宫廷戏曲文化丢失,对中国戏曲行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戏曲作品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禁戏”政策的强制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堵不如疏”,如何做出正确的引导才是应该考虑的事情,多元化的发展才能够让更多的艺术流传更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太祖,政府,明朝,时期,皇帝,思想,政策,百姓,民间,戏曲,消息资讯,明太祖,禁戏,政策,民间,戏曲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太祖,政府,明朝,时期,皇帝,思想,政策,百姓,民间,戏曲,消息资讯,明太祖,禁戏,政策,民间,戏曲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太祖,政府,明朝,时期,皇帝,思想,政策,百姓,民间,戏曲,消息资讯,明太祖,禁戏,政策,民间,戏曲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