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成也三分制,败也三分制”,宋代军权三分制到底是对是错?

“成也三分制,败也三分制”,宋代军权三分制到底是对是错?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唐宋元明清的大一统王朝顺序已经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如果我们将它们拆开来看、细细对比,便能够发现在这些大一统王朝之间也有着堪称巨大的区别。

尤其是宋朝,在疆域上更是远远达不到大一统王朝的标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的稳固,在军权上采取了三分制的形式来进行改革,使宋朝本就战斗力低下的军队,在组织与形式上再次暴露出诸多漏洞。

一、军权成为宋朝统治者的改革重心

1、枢密院是主要的改革机构

三分制,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形成定式的实际制度,而是今人对于宋朝统治者在军权制衡和分配上所展现出来的特点的称呼。而说到这个制度,我们便不得不提到当时的一个政治机构——枢密院。

相比于许多机构来说,枢密院的诞生时间并不算长,在唐代宗时期才有了与其相关的记载:“永泰二年,始以中人掌枢密院,用事。

代宗以董秀专掌枢密。”而直到之后的唐宪宗继位之后,作为枢密院长官的枢密使这一官职名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

但即便如此,枢密院也并没有成为实在的行政机构,直到后来唐昭宗时期枢密院才正式被建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唐朝末年,唐朝的生命即将走向消亡。

虽然从诞生的时间来看,枢密院属于一个相当年轻的机构,枢密院的职权却并不小。从内部权力划分来看,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在机务、边防、军备、战略物资等方面都有着相当程度的决定权。

稍次者则在禁军招募、升迁、赏罚、屯兵戍边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权力;即便是再稍次点,在将领的选取、巡检使等方面同样能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单来说,枢密院基本就相当于是整个国家的最高军事机构。这一机构在唐朝灭亡后并未跟随其消失,反倒是在后梁、后唐时期都有设立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在宋朝时期,枢密院被细分为东、西两院,院长则为前面所提到的枢密使。

而在枢密院当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官职和机构。作为枢密使、副使,枢密院长贰可以称作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宋朝名将狄青便曾担任此官职。另外,在宋太宗时期,他又设置了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来分割枢密使的权力。

其中,枢密使为从一品,知院与同知则为正二品,已经可以算是宋朝政坛的核心人员,这也是宋朝初期枢密院地位崇高的体现之一。

在枢密使之下,还设立有枢密院承旨司这一机构辅助处理事务。此后,伴随着不断的官职改革,枢密院当中也曾新设官职,如枢密院计议官以及枢密院编修官,前者在设立数年后便被废弃,后者则始终保有。

2、三分制是宋朝控制军权的有效方式

正是鉴于枢密院在军事层面的权力如此之高,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的稳固,开始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宋朝初期,枢密院与中书呈现出平等对立之势,分别掌管武文两个方面的事情,而皇帝在这一时期如果碰到战乱,基本是只与枢密院进行商议,中书则不会干预。

乾德之后,宰相开始插手军事事务,原先枢密院独掌军事的局面不复存在。直到宋真宗时期,军政大事甚至已经是首先汇报给中书,枢密院的权威进一步下降。宋仁宗之后,枢密使开始改由宰相兼任,枢密院在军事上的自主权自然也遭到极大削弱,而到了南宋时期,由宰相兼任枢密更是成为定制。

从行政设置的变化上具体来看,枢密院的权力之被分割则更加显而易见。正如前文所说,在宋朝初期,枢密院在军事层面是一个相当独立的机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的军事行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宋太祖将原先属于枢密院的统兵权划分给了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

自此以后,枢密院掌握有兵籍和虎符,可以发兵,三衙则执行具体的统兵任务,从而形成了两个机构在军权上相互制衡的作用。

另外,枢密院还需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以及掌握有厢军、民兵这两股势力,但与之前比起来已经可以说是威风不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权力划分,现如今的学者才将宋朝军权称之为三分制。

3、三分制并不能简单地认定好坏

对于三分制的出现,如果从不同角度来看,那么对它的评价自然也会不同。在三分制下,无论是所管辖的权力范围还是军事上的独立自主权,枢密院都遭到了堪称巨大的削弱。

再加上三衙的存在,两相制衡之下,宋朝e很难再出现一个在军事上独掌朝政的大臣或者将领,“在祖宗之时,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帅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而这当然是宋朝统治者乐于看到的。

尤其是在之前五代时期常常出现拥兵自重的将领造反的先例的情况下,这一举措的存在更是对维护宋朝时期的社会稳定与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对于渴望摆脱战乱的百姓来说也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措施。

但是,三分制的出现也加深了宋朝在军事层面的孱弱。一方面,由于三分制的出现,枢密院无法对突发的军事状况进行独立决断,需要经过层层汇报以及不断的商议之后,才能够给出最后的应对方式。

再加上路上消息传递所需要的时间,这就为宋朝的军队和将领施加了各种各样的掣肘。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样的过程无疑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甚至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

事实上,宋朝统治者对于军权的掌控之牢固程度堪称变态,如宋太宗竟然要求远在千里之外战场上的宋朝将领依据自己所设置的布阵图来设置军队。正是在这种种因素下,最终造就了终宋两朝对外一直积贫积弱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枢密院的权力与地位不断下降之时,其内部的组成人员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唐朝时期,其实枢密院主要是由宦官掌握并充任,五代时期则转变为武官。直到宋朝时期,枢密院的掌管人员则变成了文官。

纵观两宋三百年间,武官在枢密院的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在一个负责军权的机构中,其内部人员大多数竟然是不接触军事的文官,枢密院能够在军事上发挥的作用之低下便可想而知了。

另外,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国策的实行,使得宋朝时期武官的地位普遍低下、受到文官的轻视,如作为宋朝名将的狄青便遭到了当时大臣们的无端攻击,认为武官在枢密院当中担任要职实在是朝廷的耻辱。也因此,枢密院已经成为了“枢密院号为典兵,仓卒之际,要得一马也没处讨!”的落魄地。

二、宋朝的枢密院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在唐朝时期,虽然安史之乱在爆发后被唐朝中央政府所平定,但此时却出现了无比顽固的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这是唐朝政府历经数百年也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后随着唐朝的灭亡,混乱的五代时期正式到来。

而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五代时期在短短几十年间便出现了多达十数个政权,整个中国十分混乱。在这其中,既有着不同政权之间的相互攻伐,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政权内部的斗争。

纵观整个五代史,大臣造反、敌方将领拥兵自重的例子比比皆是,皇权的稳固性遭遇了极大的挑战,而此情此景也正如后晋安重荣所说的那般:“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耶!”

直到宋朝建立,当完成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后,宋朝统治者出于以往鲜活的教训,开始把精力放到内部政权的稳固上面。而在这一过程中,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就尤为重要。

事实上,宋朝在建立后不久,便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活动夺取了相当一部分开国将领的领兵权,之后又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来抑制武将的权力,最后更是定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让武将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作为全国军政最高机构的枢密院自然便成了这种改制下的中心。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宋朝本身也是造反建国,所以对于防止他人造反上也有着更多的经验。

三、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几乎贯穿了宋朝始终的制度,三分制不可谓不重要。由于三分制的存在,枢密院的职能遭到分割,其军权也被大幅度削弱,极大降低了宋朝时期再出现如五代时那般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既稳固了宋王朝的统治,也为百姓们带来了安宁。

然而,也同样是因为这一制度,使得宋朝在本就战斗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其在对外军事方面变得更加积贫积弱,并最终造就了宋朝两度倾覆于外敌的惨淡下场。

参考资料:

《宋代军权三分制研究》——龚延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军权,成也,权力,方面,时期,三分制,机构,宋朝,军事,官职,消息资讯,军权,三分制,宋朝,军事,枢密院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军权,成也,权力,方面,时期,三分制,机构,宋朝,军事,官职,消息资讯,军权,三分制,宋朝,军事,枢密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军权,成也,权力,方面,时期,三分制,机构,宋朝,军事,官职,消息资讯,军权,三分制,宋朝,军事,枢密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