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史: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有一句古话,叫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文人和将军这两种职业之间,隔行如隔山。
但明朝却有这么一个男人,他率领一堆衙役仅用一年,便扫除了威胁明朝几十年的匪患;同样也是他,在宁王率领十万大军起义时,他却赶在朝廷大军到来前,只用了三十五天便平定了宁王大军!
这个书生,就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的能力有多高,就要看你的对手如何评价你。
清朝编订的《明史》,在给王阳明做评价时,给出了一个很出人意料的评价: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王阳明画像】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安邦定国做出巨大功绩的伟人,却遭受了极为不公的命运。
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后,打算把宁王朱宸濠押解到京师,好阻止皇帝御驾亲征的想法,结果“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
明武宗朱厚照的这个不许,只是出于自己想要体验一下,御驾亲征,打败敌人的快感。但他的行为却间接的给安边伯许泰、提督军务太监张忠两位佞幸之臣以机会。
他们此行,借着明武宗的威望,本身就是跟过来镀金,结果王阳明一声不响就给他们来了个提前交卷,这学霸的扎心一击让几人措手不及。
眼看着到手的功劳飞了,几位陪着御驾亲征的大臣内心当然不满,于是,他们就到处找王阳明的错误。
【王阳明】
但王阳明平日里为人端正,又拯救了明王朝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哪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呢?
于是,他们发扬起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还真发现了一件事——王阳明的弟子冀元亨曾收过宁王的礼物。
《明史·王阳明列传》记载:举正德十一年乡试。从守仁于赣,守仁属以教子。宸濠怀不轨,而外务名高,贻书守仁问学,守仁使元亨往。宸濠语挑之,佯不喻,独与之论学,宸濠目为痴。他日讲《西铭》,反覆君臣义甚悉。宸濠亦服,厚赠遣之,元亨反其赠于官。
上述材料,记载了王阳明正德十一年时,在江西任职时,宁王为了招揽人才,特地派人去请王阳明。
当时,王阳明派的弟子正是冀元亨。冀元亨到宁王那里去了之后,因为早有防备,并没有随意接受宁王的邀请,只是两人交谈了彼此的文学造诣好借此摸清对方的态度。
到了最后,自然是没谈拢,不过宁王还是对其文学造诣表示肯定,送了一些礼物给冀元亨。
哪成想,这陈年旧事,到了现在被张忠、许泰给翻了出来,并以此作为王阳明勾结宁王造反的证据。
【宁王剧照】
宁王造反之前招揽读书人这件事,当时牵连的人不少,包括《唐伯虎点秋香》故事里提到的唐伯虎,也是此次事件的牵连者之一。
《明史·王阳明列传》:已,宸濠败,张忠、许泰诬守仁与通。诘宸濠,言无有。忠等诘不已,曰:“独尝遣冀元亨论学。”忠等大喜,搒元亨,加以炮烙,终不承,械系京师诏狱。
冀元亨在狱中遭受了张忠等人的酷刑,但其始终没有承认自己和老师与宁王勾结,愤怒的张忠、许泰将其冤杀狱中,直到明世宗登基后,这件事才沉冤得雪。
王阳明虽没有直接遭受迫害,但他终明武宗一朝,仕途都不顺。
经此磨砺,王阳明对于心学的理解反而更加深刻,他在这份苦难中悟得了致良知的学说。
王阳明先生坚韧的一生,正如同他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话是大写的话,人是大写的人。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清)查继佐.罪惟录[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530.
【2】(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