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武则天虽然不是唯一的“女权人”,但是她却是唯一的“女皇帝”,留下了诸多的功绩,也留下了不少贬义评价。
对此,武则天并不在乎,死后她在乾陵为自己建立了一块无字碑,意思就是“任人评说”。那么,这样一个不让须眉的女子,她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武则天前期的人生路
武则天前期的人生发展,一直生活在各种的预言中,刚出生时就被袁天罡预测未来成就不凡。入宫后,她又遇到了李淳风预测的“武氏代李”的预言,后宫生活坎坷不断。
武则天出生于官宦人家,但因其母是隋朝杨氏的后代,父亲死后她便被逐出了武家,跟着母亲到了长安居住。在此期间,她被李世民看中,从而进入皇宫成为了武才人。
不过,唐太宗的后半生虽宠幸武则天,但却没有给她任何的提拔,两人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太宗皇帝去世后,武则天按照礼法进入感业寺,成为了一个尼姑。
野史记载,太宗晚年生病时,李治经常入宫照看并与武则天日久生情。李世民死后一周年,李治进入感业寺为父亲祭拜,再度遇到武则天。
当时,李治宠幸肖淑妃,王皇后看出李治对武则天有感情,便让李治将其纳入后宫,以压制肖淑妃的恩宠。不过,王皇后的算盘却打错了,武则天二度入宫后,就开始了她铁血的政治手段与上位之路。
二、武则天的夺权之路
二度入宫后,武则天成为了李治的新欢,很快就击败了萧淑妃,第二年就便被封为昭仪。王皇后、萧淑妃和武则天三人,经常争宠、相互诋毁,武则天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1.后宫争宠
《新唐书》有记载,永徽五年武则天与李治生下了安定思公主,期间王皇后曾来看望,离开后不久公主就去世了。武则天趁着没人,将公主窒息而死,随后嫁祸给王皇后。
双方对峙时,虽然李治没有治王皇后的罪,但却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不久之后,武则天被李治便晋封为一品宸妃,地位更上一层楼。
起初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势大,李治、武则天的权力受限,“废王立武”也受到阻碍。随着时间的推移,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新贵则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
有了寒门官员的支持,李治就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整顿,永徽六年十月,李治颁下诏书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民而后囚禁起来,其家族之人也被削官流放,自此以后武则天成为了后宫之主。
2.前朝夺权
“废王立武”的同时,关陇贵族遭到了打击,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门阀氏族尽数被流放。中央集权的皇帝李治,本想要大展拳脚,不曾想却犯了头痛病。
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他并不满足称制后宫,在李治风疾发作后,便开始涉足朝政。在此期间,武则天建言十二事,皆被李治悉数采纳,大唐王朝逐渐迎来盛世:“田畴垦辟,家有余粮”、“政苛滥,户口流移”。
李治执政后期,他的头疼病越来越重,最后因病驾崩。临终前,他让太子李显即位,为唐中宗。但却让武则天监国,还留下了诏书:“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虽然这只是一句话,但却为武则天后来的执政埋下了伏笔。李显即位后,大权基本都在武则天手里,因言语不当很快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此后皇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而武则天则开始临朝称制。徐敬业等人虽然曾以庐陵王为号召举兵反武,但不久后就被武则天镇压,徐敬业兵败自杀,武则天的势力再度被巩固。
武则天为监察宗室与大臣,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她制定了一个“告密制度”。一时间,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逐渐成为武后的心腹,酷吏政治形成。
唐朝的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对此史书则是这样记载的:“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此事虽然引起诸王不安、起兵对抗,但还未成势就被意义诛杀。
“告密制度”虽然不属于国家应有的“阳谋”,但它却让武则天在政治、军事上都有了立足之本。在此情况下,公元688年文武百官向武则天建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同年,武则天拜洛受图、登基称帝。官民、宗戚、四夷首领等人向武则天请求改国号,武则天方准所请。载初元年,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定都洛阳、长安为陪都。
对于武则天称帝之事,后人评价:“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当然这是后话。那么,武周时期,武则天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使得她被称之为“贞观遗风”呢?
三、武则天的皇帝生涯
1.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崛起
武则天称帝后,门阀氏族大力抵制她的统治,而为了更好地管理天下,武则天派遣官员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由皇帝亲自考试,成绩优异者破格录用。
在历史上,这一种选官行为被称之为制举、策问:“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亲自临试……”同时,她还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意思就是官吏、百姓都可以推荐人才。
在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武则天又增加了相应的科目,录取人数大为增加。当时,甚至还设有“武举人”,每年科举制度所录取的人,比贞观年间增加一倍还多,这就使得朝廷可用人才大增。
后世很多人称,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其实武则天时期才算是科举制度的黄金时期。它不以八股文为基础,而是唯才是举,真正是为了朝廷选拔人才。
当时的科举入仕不单单局限于考试,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也有一些影子在其中,使得一大批寒门子弟得到重用,削弱了门阀氏族对朝廷政治的影响力,可见武则天的能力之高,做到了唐太宗都没做到的事情。
2.整顿朝廷官吏制度,兼顾农业水力的发展
另外,武周时期的管理官吏的政策简单而有效:“使者以六条察州县……”,意思就是派遣官员下去考察,凡是贪污的官员一律制罪,没能力的下,有能力的上。
总的来说,武则天赏其当赏、罚所当罚,大量的人才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除了政治上,农业经济方面,武则天的功绩也比较显赫。当时,朝廷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标准,农业发展就是其中之一,“田畴开辟,家有余粮”上,“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罚。
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经验和生产技术,武则天让人编写了一部《兆人本业记》广布天下。武周时期,社会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被后人称之为“贞观遗风”。
对外方面,吐蕃、党项部落归附武周,同时在平定西北叛乱时,她还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一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武则天虽然有政绩,但她的江山毕竟是从李唐手里抢来的,所以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也不稳定,每年都会出现危机,暗中隐藏的危险更是多如牛毛。
更甚至,因为武则天重用酷吏来俊臣等人,使得李唐皇室贵族心惊胆战,而赖俊辰也公报私仇,文武百官皆怕之:“赃贿如山,冤魂塞路”,这样的风气一直持续到武则天退位。
四、神龙政变,武后退位
武则天执政末年,开始思考政权的归属,此时有两个人备受关注。公元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
不过,支持李显重新登基的人也比较多,狄仁杰、控鹤监内供奉吉顼、皇嗣李旦等,此时武则天意识到人心所向还是李唐宗室。自此,他再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决定还政于李显,并立其为太子。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包围她所寝集仙殿,逼其退位。武则天无奈禅位于太子李显,但李显复位后,并没有诛杀武则天,而是一如既往地问候她。
此次政变也被称之为神龙政变,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根据历史的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然而退位后却面容快速衰老。
最终,同年的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八十二岁,与高宗合葬乾陵。关于武则天的评价,历史上有很多,但最有权威性的还是一块“无字碑”——历史功过,任后人评说。
对于武则天,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旧唐书》和《唐会要》《大唐新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