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熹宗朝一手遮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明熹宗朝一手遮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崇祯登基时,年仅十七岁,他在面对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时,只觉得“危甚”。

当时大明朝从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里里外外都是魏忠贤的党羽,整个明王朝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魏忠贤的手中。

孤立无援的崇祯明白,如果不能扳倒魏忠贤,自己这个皇帝将有名无实。

可是,这种如履薄冰的情况下,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险境,年仅17岁的崇祯又该如何拿下魏忠贤呢?

一、魏忠贤之死

天启七年秋八月,明熹宗病危,因其没有子嗣,他便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

明熹宗临死前,给即将继位的崇祯留下了两句嘱托的话:

1、当为尧舜之君;

2、魏忠贤是个忠臣,记得重用他。

明熹宗的话,落到崇祯的心上时,这位即将驾御六极的少年君王,非但不觉得开心,反倒是“重用魏忠贤”这样的话,让他觉得字字扎心。

【魏忠贤剧照】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往往意味着旧时代的一切势力,都将面临着洗牌的可能性,所以,当时满朝文武都在观望崇祯对魏忠贤的态度。

崇祯年龄虽小,处事的手段却颇为老练,他对魏忠贤采取了该赏就赏,该冷处理就压下去的态度。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大臣们实在摸不着头脑,魏忠贤本人也纠结得不行:你这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呢?

为了让崇祯表态,国子司业朱之俊、主事陆澄原等人纷纷上奏书议论魏忠贤,魏忠贤同伙杨维垣也以弹劾魏的养子崔呈秀的方式,来试探崇祯。

崇祯面对这阵势,却是一副没事人的态度,不管是说魏忠贤好,还是说他坏的,崇祯统统隐而【未发】。

在这期间,崇祯一边封赏安抚住魏忠贤等人,一边将魏忠贤党羽调任、升迁,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让他们远离权力中枢,从而架空魏忠贤在京城的势力。

崇祯在对魏忠贤摆了两个月“我一定会重用你的”态度后,嘉兴贡生钱嘉征的奏书吹响了决战的号角。

十月,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曰并帝。内外封章,必先关白,称功颂德,上配先帝,及奉俞旨,必曰朕与厂臣,自古未闻有此奏体……

【剧照】

崇祯将魏忠贤叫到宫中,让内官把弹劾文章念给他听,并询问他对于这封弹劾奏折有什么看法,魏忠贤慌了。

十一月,魏忠贤被贬回凤阳老家。

可即便在回家的路上了,魏忠贤仍然忘不了之间意气风华的样子,他决心带着一批亡命徒,回老家继续过自己的土皇帝日子。

崇祯听闻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立马差锦衣卫前去缉拿魏忠贤。

魏忠贤心知,这一下自己必死无疑,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喝了一夜酒后,两人一起选择了上吊而死。

《明季北略》:忠贤闻之,益凄闷,遂与李朝钦缢死。

二、魏忠贤能够在明熹宗朝一手遮天的四点原因

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期的地位,完全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他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恩宠,有四点原因。

其一,魏忠贤巴结上了明熹宗的乳母,从而魏忠贤得以和明熹宗建立超越君臣情谊的亲情。

其二,魏忠贤拉帮结党,控制了整个朝堂。

其三,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权臣乱政,便重用宦官管理朝政,与此同时,却没有针对宦官专制制定强有力的限制手段。

其四,明熹宗疏于朝政,主动将权力下放魏忠贤,任用其为自己管理政务。

三、为何魏忠贤斗不过崇祯

魏忠贤和崇祯的斗争,结果很出人意料。

这次反转不仅让人思考起,“魏忠贤”分明实力更加强横,却为何如此干脆便败在了崇祯手中呢?

追根溯源,其实魏忠贤失败的结局,早在明熹宗去世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了,败因有四:

1、魏忠贤企图挑战皇权的行为,与传统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思想天然便处于对立面,他的举动势必会激起具有家国情怀的士大夫们的强烈反抗;

2、魏忠贤修建生词、打压忠良、收受贿赂,损害最深的其实是底层百姓们的利益,官员从百姓手中征收钱财,用来满足自身和魏忠贤的需求,这样的行为使得百姓们对魏忠贤恨之入骨;

3、魏忠贤的党羽对其忠诚度并不高,他们能够为了利益依附魏忠贤,同样也会为了利益背叛魏忠贤,这正是魏忠贤同盟最大的弊端——成员普遍没什么忠诚的概念,风往哪边吹,人往哪边倒。

4、崇祯皇帝明着重用,背地瓦解魏忠贤同盟的做法,让魏忠贤无法明着说“不”,因为他固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建社会,宦官只是皇帝的家仆,一切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的赐予。

明熹宗重用魏忠贤,给了他无人能比的恩宠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当崇祯上台后,魏忠贤的地位其实就已经成为了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

总结

对于魏忠贤而言,他不能一开始就公开反对崇祯,名不正言不顺不说,他的手下们未必愿意放弃手中稳定的特权和一名无法传承江山的宦官冒险打天下。

毕竟,当一名权倾朝野的皇帝家仆,和成为天下至尊的皇帝是两码事。前者只需要皇帝宠幸,而后者需要全天下老百姓的支持,以魏忠贤的处事风格,显然不行,他的同伙也不傻。

明熹宗去世后,魏忠贤便唤来了兵部尚书杨维垣,长谈了很久。

当时便有人猜测,魏忠贤在询问杨维垣起兵的可能性,只是被杨维垣制止了。

《明史纪事本末》:群臣出,少顷,独呼兵部尚书崔呈秀入,屏人语移时,秘不得闻。或曰:“忠贤欲自篡,而呈秀以时未可止之。”丁巳,信王即皇帝位。

在倒台的那一刻,魏忠贤也知道皇帝多多少少对自己有意见,但他没想到这个17岁的小皇帝竟然有如此心机手段。

直到被贬凤阳老家的指令下来后,魏忠贤才意识到:自己还是小瞧了祝家人。

参考资料:

【1】《明史》

【2】《明崇祯实录》

【3】《明史纪事本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魏忠贤,明熹宗,崇祯,地位,李朝钦,皇帝,党羽,宦官,利益,态度,消息资讯,魏忠贤,明熹宗,崇祯,杨维垣,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魏忠贤,明熹宗,崇祯,地位,李朝钦,皇帝,党羽,宦官,利益,态度,消息资讯,魏忠贤,明熹宗,崇祯,杨维垣,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魏忠贤,明熹宗,崇祯,地位,李朝钦,皇帝,党羽,宦官,利益,态度,消息资讯,魏忠贤,明熹宗,崇祯,杨维垣,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