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教育 上得去高原,做得了科研

上得去高原,做得了科研

上得去高原,做得了科研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成员在科考途中。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激扬青春】

“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2017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

2022年7月,初到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就给我们上了一课。之前已经做好了接受考验的准备,但低氧、高原反应仍然超乎我们的想象,头痛欲裂,整夜整夜睡不着。我们结结实实躺了三天,靠嚼葡萄糖补给能量,才算挺过这第一关。

这次科考任务是“青藏高原人地关系综合考察”,我们“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要用一个月时间进行60多处科考点的综合野外调查、采样。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里,我是个“新兵”,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一线参与青藏高原科考。我们在海拔四五千米的生命禁区里,忍着低气压,风餐露宿,徒步登山。研究测量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感觉在挑战人体极限。

我们的领队陈发虎院士年已六十,可他始终走在我们所有人前头,他手里拿着扩音器,每到一处科考点,都会给我们授课解惑。我至今还记得,在讲解研判采集地层砂石样品的性质时,他亲自舔尝砂石给我们示范。

这就是我们的前辈。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导航,路况、车况、沿途条件也差,有时停了车发现刹车片通红,保护发动机的钢板被磨得不成样子。但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的基础,科考队员必须去往一线。院士们一有时间便泡在野外,跟随着他们,青年人没有一个当过“缩头兵”。

青藏高原科考虽然困难重重,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2022年8月,我们在路途中撞见了难得一见的“日照金山”!金光从长空照射,雪峰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夺目光芒,这“十人九不见”的瑰丽景象,就是自然给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最好的馈赠。

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到青藏高原上进行科学考察研究?我的答案很简单——使命。

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发来贺信。身为地球科学工作者,我反复阅读总书记的贺信,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因此,2021年,我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科考队,希望能为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事业贡献力量。

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气候模拟。科考队员在高原冰川上钻取冰芯、研究湖泊沉积状态,这冰芯、湖泊里记录着过去气候环境自然变化的信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了解过去千百年甚至万年的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如何以点带面,把青藏高原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为人类环境事业提供启示?只要我们能将这些问题往前推进一小步,那么我们就随时准备着再次上路,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前路多么困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上得去高原,做得了科研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上得去高原,做得了科研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上得去高原,做得了科研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