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三马堂藏宋元明清僧帽壶研究

三马堂藏宋元明清僧帽壶研究

图5

图1

图2

图3

○汪实夫

有证据表明,僧帽壶的壶型起源于唐宋(如图1:三马堂珍藏北宋汝窑僧帽壶),最早的雏形似是唐代的一种花浇,滥觞于元,至明初则日臻完美(如图2:三马堂珍藏“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吉祥经僧帽壶)。到明万历年间,因“壶圣”时大彬大量制作紫砂僧帽壶(如图3:三马堂珍藏明时大彬制僧帽壶),委实发扬光大了历史上的僧帽壶工艺,同时也极大推动了宜兴紫砂工艺的普及和提高。

但到了清代,无论是瓷器僧帽壶还是紫砂僧帽壶,都并未因清人好喝奶喝茶的习惯而继续流行,反而突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一般。清初,只有个别专用于把玩和收藏的极品僧帽壶(如图4:三马堂珍藏清初“大彬”款僧帽壶)出现。清中后期邵大享曾有紫砂僧帽壶制作,但其神韵和艺术水准与明末清初的时大彬制僧帽壶已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民国和解放初,顾景舟曾精心制作过少量的僧帽壶(如图5:三马堂珍藏顾景舟大师制、底“景舟制壶”印僧帽壶),他的徒弟周桂珍大师等有少量仿制品制作,但宜兴的多数壶匠似乎对僧帽壶都鲜有制作。

笔者认为,僧帽壶广口、大肚、小嘴的造型,使得其制作难度明显要比其他壶型要大。僧帽壶也或因其独特的、突出的“鸭嘴式”壶嘴,以及围绕壶口一周,类似菩萨头上戴的“化佛冠”(也称“五叶冠”)装饰,而独步四百年紫砂江湖。当然,正是由于僧帽壶其独特的装饰,使得该壶的总体造型显得更具有艺术性、创造性,也格外出众、别致而又浪漫。

总之,我相信僧帽壶曾经辉煌的历史使命并不会在今后的陶瓷艺术发展中消失,无人能忘却其经典的、永恒的、可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图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大彬,宋元,宜兴,清初,艺术,马堂,历史,顾景舟,紫砂,造型,马堂,顾景舟,紫砂,三马堂,僧帽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大彬,宋元,宜兴,清初,艺术,马堂,历史,顾景舟,紫砂,造型,马堂,顾景舟,紫砂,三马堂,僧帽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大彬,宋元,宜兴,清初,艺术,马堂,历史,顾景舟,紫砂,造型,马堂,顾景舟,紫砂,三马堂,僧帽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