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如题,忽必烈一世枭雄,却未能阻止蒙古分裂,很显然,不是他不阻止,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是他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一、忽必烈的野心
公元1259年,蒙古帝国正是分裂为元帝国(蒙古本土)和其它四大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在分裂前,蒙古国大汗蒙哥让忽必烈分管漠南,因为他看到忽必烈的雄才大略,为的是让弟弟进一步南攻南宋做准备。
忽必烈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就在琢磨如何以最快的速速攻下南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先后找来姚枢、刘秉忠、廉希宪等人商议,这些人是在金国的汉人,他们熟悉汉人的心理及风俗习惯,占地先攻心,必须“汉化”才是最快的占领。忽必烈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就在汉化措施上花了一番功夫,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得不说忽必烈很有远见卓识。
二、忽必烈与大汗之间的利益冲突
然而,忽必烈此举在蒙古国本部却引起不小波澜。他们对于忽必烈这种一个国家多套制度的政治举措尤为怀疑和不满,也不支持忽必烈这么做,甚至一度怀疑他要降宋,因此这些大臣纷纷在蒙哥面前谗言诬告。
蒙哥作为一国之君,在听到有人反映忽必烈的做法以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查,必须好好查查忽必烈。不查不要紧,一查忽必烈更说不清了。最后,蒙哥革了忽必烈的职,把他闲置起来。自此以后,忽必烈与中央也算针尖对麦芒,与帐下一些王公大臣怒眼横对。
三、忽必烈“促成”蒙古分裂
在南下进攻南宋的几次战役中,蒙哥接连失利,这种情形下,蒙哥不得不重新起用弟弟忽必烈,毕竟忽必烈跟汉人打交道时间比较久,熟悉汉人的打法。
对战沙场之中,蒙哥突然去世。此时蒙古上下一团乱麻。中央政权一直在为重新立汗而大伤脑筋。按理说,让弟弟忽必烈当大汗比较合适,要功有功,要手段有手段,要势力他也是独大一支,但大家一致不同意。原因是忽必烈不受大家待见,再者,按照蒙古的传统,“幼子守灶”来说,应该让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来主政,而且他也一直恪守蒙古传统,不像忽必烈搞汉化政策。最终,在大家的一致拥戴下,阿里不哥当上大汗。忽必烈与大汗之位失之交臂。
对此,忽必烈怒由心生。抽调攻打南宋的军队转而掉头,攻打自己的小弟,攻打蒙古中央政权。就这样忽必烈在分裂蒙古的道路上,不由自主地越走越远。忽必烈轻而易举地占领蒙古本部(建元),但始终得不到其他四大汗国的拥护。自此,蒙古国正式分裂。
读史以明志,鉴古方知今。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了解历史从一本好书开始。一套《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全8册)用2000多幅精美图片、500多个精彩故事,不知不觉唤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全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先秦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套丛书不是野史,而是一套极其严谨的历史读物;它不是冗长连篇的之乎者也,而是极简易的图文并茂的精彩呈现。书中对蒙古帝国分裂前后的历史事件,包括忽必烈的一生,都有客观的记载评述。这套丛书是广大青少年优质的课外读物。目前这套《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官方价格只要128元(平均16元/本),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入手一套,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图书。
(元朝,一直演绎着很多传奇故事,对于忽必烈的一生,您有何看法呢,欢迎关注@四季文史,欢迎点评。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