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相信应该有很多人都是看过《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画中主要描绘的就是生活在宋朝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看似简单的人物生活风景图里面却暗藏着很多有关于宋朝发展的秘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画中有一条河从头到尾贯穿了整幅画作,而画主要围绕的也是河两岸的无比繁华的汴京街市和怡然自得的各色百姓。事实上也正是这条河,才让整幅画都充满了灵动和辉煌。这条河就是传说中著名的汴河,它在宋朝的地位可是无人能及的。
一、汴河的历史
1、春秋战国时期的汴河
说起这条和的话其实是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的,因为早在那之前汴河本来是一条天然河流,被叫做丹水,其源头在孟渚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商丘东北地区的,它向南方流经虞城县西南、安徽省砀山县还有萧县一直到现在的徐州市区解放北路和黄河故道交叉处汇入到泗河里去。
春秋的还是算在宋国境内的,但是到战国时期魏国就将宋国吞并。之后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和东部地区的关系,在公元前361年的时候,魏国当时的王就让人挖了一条人工运河,其北面接的是黄河,而南边则是跟淮河北面的几个支流相交。
2、汉朝时期的汴河
等到了西汉的时候,汴河就已经成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运输航道。就算是只看运送粮食的数量,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就有几十万石,而到了昌盛的武帝时期更是直接就增加到了四百万石左右,事实上最多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六百多万石。在当时因为受到了黄河决口的影响,鸿沟水系的其他河流基本上都已经因为淤塞不能通行为被放弃了,但只有汴河是与众不同的,那个时候虽然它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最起码还能正常通行。所以那个时候的汴河早就已经不仅仅只是条运河而已了,除了平时会运送一些粮食和其他的物资之外,在战争的时候,还能用来运送兵源和各种战时物资。
因为有了西汉的成功,到了东汉的时候朝廷也非常重视对汴河的治理。在明帝永平十二年的时候汴河被黄河冲毁,于是就让王景和王吴组织人员去治理。还有之后的顺帝以及汉献帝他们在为的时候都在不断的对汴河进行修缮,确保其能够顺利的通行。
3、隋唐宋时期的汴河
到了隋唐宋时期又在南方有新的汴河,不过在北边的旧汴河依然还是被作为运河使用的,并且这一用就一直用到了南宋的时候。而新的汴河其实是隋炀帝杨广修建了利在千秋的大运河,在当时这段大运河的北端被人们称作是永济渠,而河的南段则是叫做通济渠。不过因为通济渠是从河南荥阳的北面一直到开封的一段是原来的汴河河道整修而成的,所以才会被隋炀帝叫做汴渠。
二、宋朝定都汴京
虽然我们了解了汴河的演变过程,但是它究竟和宋朝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其实就的先说宋朝定都到汴京的事情了。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一般华夏的正统王朝都会比较喜欢将都城定长安,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国家的政治中心出现了逐渐向东转移的情况。虽然在唐朝中期的时候,首都依然还是在长安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国家行政中心实际上就已经到了洛阳。之后再经历了五代十国以后,由后周将都城第一次定在了汴州,而后来的北宋也同样是在此定都的。要说是为了什么的话,那也就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吧。
事实上人们在经历的唐朝的贞观之治之后就会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首都要成为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那么就应该要保证城市的承载量和保证能力相匹配,而长安城在这一点就显得有很多不足了。
也正是在这之后统治者们就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了,那就是选择国都的时候除了要将其做为政治中心之外,也应该要将国都设置在交通运输便捷,并且成本也相对较低的四通八达的地方。
如果要是按照这样的想法来看的话,那么能够往北方控制住燕赵地区的,南边又能直通江淮的边境自然就成为了五代十国之后多个北方政权的定都之选。
并且选择这里具体也是有三点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洛阳非常的接近,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华夏版图中的中心位置了,所以其在政治上的象征也就不言而喻了。第二点就是因为汴京的周围可以说是一马平川,因此这里的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都非常的通顺便利。第三点就是因为汴京的位置是在黄河跟淮河之间的,再加上它附近的水网纵横交错,非常是和被作为运输的枢纽之地。
三、汴京依赖漕运的原因
1、华夏经济中心南移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整个华夏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一个王朝的倾覆基本上都是从北方的战乱开始的。就像是从东晋时期的衣冠南渡,还有唐朝末年的军阀混战上就能看出来,基本上被战火所蔓延的地方都是北方地区。而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和战乱之后,整个华夏版图中的东南地区也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开发。
而到了宋朝立国的时候,刚好南方的垦田和水利这方面的基础建设都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完善。那个时候东岸半壁和巴蜀地区的总人口加起来就已经是全国的三分之二了。并且当时全国之内最富裕的地方在两浙和江淮地区。也就是因为北方的落寞和安南方的振兴崛起,才能有机会让汴京这个超级都市各种钱粮和物资能够顺利的从淮河以南的期房运到北方去。
2、宋朝强干弱枝的政策使汴京物资需求增大
在宋太祖赵匡胤正式建国之后,为了能够完全杜绝陈桥兵变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干脆就直接采用了强干弱枝的政策,而在这项政策中对汴京影响最大的就是需要在这周边囤积大量的兵马,让中央的政权这季节掌管威慑地方。所以当时在比汴京和京畿地区,在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就驻扎了超过十万的禁军,而之后更是越老越多一直到宋仁宗的时候最高竟然达到了六十万以上的禁军。但是这个六十万还只是军队的人数,要是在加上一些保障人员,还有战马牲畜粮草之类的消耗,简单一算就能知道汴京的物资需求早就已经远超唐朝最鼎盛时期的长安和洛阳两地了。
四、北宋的心脏搭桥
当时汴京作为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其实就相当是一个国家的心脏,但和其他的国都不同,它所承担的各方面的压力也都是空前绝后的,如果没有做出相应调整的话,那么这颗心脏迟早有一天会不堪重负的,到是对整个国家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为此北宋的统治者们也才意识到他们需要给国家的心脏,打造出一套全新的健康且完整的供血体系,这样才能作为一个支架撑起汴京繁重的责任和负担。
在这之后北宋就专门为了汴京打造了一整套水陆运输网。而后来大家所熟悉的“漕运四渠”也就这样诞生了,它们分别是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以及广济河。而在这其中汴河就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河因为它既贯穿了黄河和淮河,更是贯穿了整个汴京。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条汴河简直就是给汴京这颗心脏做的搭桥手术,一下子就把黄河和淮河这两条大动脉的超强供血功能引到了汴京。
也正因如此北宋一直都非常专注于对汴河的治理,为此甚至不惜投入量的精力。不仅在沿河设置的专门的官员,让他们定期对河水的流向进行一个详细的观察和检测,这样就能够防止河水满溢或是枯竭。另外他们还进行了重点工程性治理,当汴河需要较大幅度的调整水量的时候,就可以让朝廷来负责整体的策划。还有就是制定了更为制度化的漕运管理,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漕运进行管理,朝廷根据汴河季节性的周期变化专门制定了一个《转般法》。也就是在这一些列的政策事实以后,才能够让汴河在北宋的前期以及中期的时候都能处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状态。
结语:
事实上这次成功的心脏搭桥手术,不仅仅只是实现了汴京成为超级大都市的理想,在之后随着汴河船只的不断往来,让人们不得不将吃穿住行和各项娱乐都放在汴河上,或者是汴河两岸。这样一来河两岸的服务而已就逐渐兴起,人们的工作岗位也因此多,慢慢地经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甚至就连附近的农业也因为汴河而发展了起来。这才能有宋朝的繁荣,和《清明上河图》中那一令人难忘的一幕幕画面。
参考文献:
《隋书·食货志》
《辞海》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