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社会形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方式,而且是一种很动态的存在方式。哲学里都说运动是绝对的,那么我们以同样的道理去想象,就可以发现,战争的发生其实也是绝对的。战争不一定是热兵器的对抗,冷战也同样是战争,静默无声的对峙也同样是战争。战争的发生最直接受到影响的,一定是交战双方。最后的结果有胜利的一方,也就有失败的一方。
朱元璋与元朝的最后一战,就是一场历史影响很广的战争。在这场战争当中,朱元璋所代表的起义军是胜利的一方,而元朝人最后也就是苟延残喘,必败无疑。直接交战的一定是男人,但是元朝的女人也势必会受到战争的影响。消灭元朝之后,京都有10万蒙古女人,落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当下如何处理这10万蒙古女人,成了朱元璋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大臣之间众说纷纭,纷纷提出对他们的处置方法。不过最后,朱元璋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办法。你知道朱元璋最后是怎么处理这些蒙古女人的吗?
朱元璋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就是一场传奇,他在最贫穷的家庭当中出生,经历过最痛苦的生活抉择,父母兄长相继离世,当乞丐,当和尚,尝遍人间冷暖。他的心中却有着大志气,他想要改变这种人人受苦的社会局面。
所以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并且如鱼得水,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起义军当中,朱元璋从默默无闻到战功赫赫,着实也证明了他这个人的才能。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这个不受人待见的穷小子,最后竟然能成为起义军的首领。
而朱元璋的起义路线,是从南向北的。他先是在元朝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南方站稳了脚跟,然后一步一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停招兵买马,笼络人才,等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实力之后,朱元璋便开始北伐,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
北伐战争的过程相对是比较顺利的,这是因为目前的元朝已经不堪一击。如果是放在忽必烈那个时期的元朝,可能朱元璋还没打过去,就已经被消灭了。但是现在的元朝不可同日而喻,老百姓人心向背,统治者昏庸无能,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朱元璋的到来,恰好就成为了那个导火索。
此时的朱元璋和他带领的队伍,正是群情激荡的时候。而元朝军队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是压根儿就没有胜算的。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历史也向我们证明了,朱元璋就是大明天子的不二人选。
而当他扫平了京都的敌人之后,他就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京都这里有10万蒙古女人,她们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是她们的身上又确确实实留着蒙古人的血。该怎么处理这10万蒙古女人,成了令朱元璋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
当朱元璋头疼的时候,他手下的那些兄弟们也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有的人对元朝人恨之入骨,所以自然也就迁怒到了蒙古女人的头上,要求把他们全部都杀掉,以绝后患。有人却觉得不应该太过决绝,这些没有直接参与政治和战争的人,没必要赶尽杀绝。总而言之,当时众说纷纭,朱元璋也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不过到最后,朱元璋还是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最终决定,给这10万蒙古女人两条路选择。她们可以选择回到蒙古族的部落,朱元璋不会对他们追究任何的政治惩罚。她们也可以选择留在京都,但前提是她们必须要与汉人结婚,而且必须放弃蒙古人的一切生活习俗。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女人如果想留在她们待惯了的京都,从此以后就必须要改名换姓,把自己的蒙古名字改成汉人的名字。而且她们也不能再说蒙古话,写蒙古字,必须要从头开始学习汉人的文化,与汉人的生活习惯彻底融入在一起。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个做法真是绝妙。一心想要离开的人,他肯定是留不住的,贸然杀戮,肯定会在统治不稳定的情况下引起巨大的民族矛盾,还不如就这么把人放走。而那些想要留下来的人,就必须要接受文化上潜移默化的汉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到了最后,这些选择留下来的蒙古女人,往往会从思想上发生根本的改变。
而她们必须要嫁给汉族男人,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在积极推动民族融合。以家庭为单位来看,这些蒙古女人顾及自己的家庭,也绝对不会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所以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做法真是高明到了极点。
朱元璋的政令发下来之后,很大一部分蒙古女人都选择了留在京都,毕竟这里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都比蒙古部落那边要好上许多。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女人不适应汉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还是选择了回到蒙古。
不过她们回去之后,却总是大力宣传朱元璋的好,宣传明朝这个朝代的好。朱元璋对她们采取了宽容的政策,所以她们才能在王国的情况下还能回到家乡。对于以前的她们来说,这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而听到了这件事情的蒙古人,心中都对朱元璋充满了感激。
因此朱元璋的最终目的也达到了,他借着这些蒙古女人的口来宣传自己的怀柔政策,这样一来,民族之间激烈的矛盾就会得到大大的缓和。
有时候一个人适合做什么事情,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像是朱元璋,他可能天生就适合做一个帝王。在没有学过帝王之术的情况下,他能够想出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而朱元璋的这些举措,也确实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新成立的大明王朝,也逃过了大动干戈的一次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