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即碳排放量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只为全中国的一半,处于领先位置,不过,据渣打赞助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2020年至2060年期间,大湾区转型至碳中和的总投资金额估计需要1.84万亿美元(折算约14.3万亿港元)。报告建议以制造业、建筑和道路交通为重点行业并组织示范项目,以建立有利绿色金融发展的生态圈。
制造及高碳排耗资最多
该份名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的详细报告内容预期今日公布,有渣打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思汇政策研究所,及内地多家大学机构共同参与。
渣打可持续金融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兼主管黄翠芝表示,据报告估算,在2020年至2060年期间,如要达至碳中和,制造业和其他高碳排行业(主要是电力行业)所需的投资金额约为8300亿美元、道路交通的相关投资需要6960亿美元,建筑行业(例如绿色建筑、改造现有建筑等)需要额外的3140亿元。
为协助大湾区城市加快迈向碳中和,黄翠芝表示,研究报告提出六大建议(详见表),包括为特定行业开发金融解决方案。
以建筑行业为例,建议通过可持续挂鈎贷款和国际绿色建筑认证,加快现有建筑的绿色改造(green retrofitting)。她续说,现有建筑物的数量相对庞大,能取得较大效益,期望能将香港现时采用的绿色融资方案引入大湾区内地城市。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马骏表示,建议在大湾区“建立几个示范项目”,以建立有利可持续金融发展的生态圈。他举例说,大湾区内(如深圳、广东)有很多制造园区,也有在1980年代建成的连锁酒店,都有减碳需要;如能制订可行的转型计划,可拿到香港和澳门的资本市场寻求融资,相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可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