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百谷,万物生长。谷雨前后,经过几场春雨的洗礼,内蒙古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韩家窝堡嘎查今年的春小麦已经破土而出,长势格外喜人,即将进入茁壮成长的拔节期。
“再过几个月,这片小麦将在我们的见证下经过收割、加工、运输、制作......最后出现在北化师生的餐桌上。”北京化工大学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寒指着眼前的麦田自豪地说,每天驻村工作之余,他习惯到这里看看,“既能放松心情,也能随时监测小麦的长势,让老师同学们吃得健康安心。”
校地合作推广“订单式”种植,探索打造“农村富民产业链”,“党建+消费+科技”三位一体帮扶......这是一场跨越近千里的“梦幻联动”,也是北京化工大学多年来助力科左中旗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图为韩家窝堡嘎查的麦田。校方供图
党建引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体系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一直以来,北化立足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先后投入帮扶资金用于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史教育基地、党建文化长廊等建设,为探索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党建强起来、产业旺起来、钱包鼓起来、笑脸多起来、乡村美起来……村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果丰硕。2021年11月起,北京化工大学后勤保障部党支部、商贸中心党支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韩家窝堡嘎查村党支部进行了结对共建,通过企业微信直播讲解、食堂免费试吃推介、团购推广等方式进一步宣传当地农产品,让此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土特产”变成了产业致富的“金疙瘩”。
“针对面粉滞销问题,学校组织后勤部门对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并在学校自营食堂开设面食试吃点,充分考察评估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后勤保障部与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付国柱介绍,在此基础上,学校探索建立起“供、产、销”一体化帮扶体系,直接与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建立“订单式”种植和采购机制,实现高校后勤市场和脱贫地区农产品市场的直供联动,全程没有中间商参与,切实让帮扶收益惠及每一位村民。
全程帮扶,打造“线上+线下”双渠道消费新模式
图为驻村第一书记王寒到五保户家中发放合作社收益资金医疗保险补贴。校方供图
“以前村里没企业,大家也不懂如何发展产业,老百姓多靠种地和打工为生。现在不一样了,合作社既能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又有效降低了困难群众的致贫风险,再加上不愁销路,我们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当地村党支部书记郭顺高兴地说。
郭顺介绍,2022年合作社收益近3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王寒与村两委共同制定了收益资金分配方案,将部分收益资金向全体村民发放,覆盖了全村745名村民的医疗保险补贴和80名中小学学生的助学补贴。
理清了源头“产”的思路,再进一步疏通下游“销”的渠道,进而打通全流程“帮扶链”,逐渐实现由外强“输血”路径到内生“造血”功能的转变。北京化工大学立足工作实际,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双渠道消费帮扶模式,通过学校收费平台“定点帮扶专区”进行线上品牌推广和销售,并在校内“帮扶小屋”实体店设置商品专柜,方便全校师生精挑细选、按需购买,极大地拓宽了面粉销路。
“可以说,这样的结对帮扶模式将‘指尖上’的购买体验与‘餐桌上’的美食品鉴结合起来,进而转化为‘舌尖上’的味觉享受,让北化师生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变得可感可触、有滋有味,实现了助力地方经济增长和满足学校采购需要的互利共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高效率、见效快的帮扶之路。”王寒如是说。
校地对接,放心农产品直达北化食堂
图为北京化工大学食堂精心制作的面食。校方供图
“为什么学校食堂馒头的颜色变深,口感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新学期以来,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发现了食堂里馒头的“变化”,出于好奇,便通过留言平台询问。
工作人员回复道:“食堂选用的面粉来自我校定点帮扶地区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韩家窝堡嘎查。科尔沁草原的土壤肥沃、无任何污染,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小麦生长,精选的优质麦种只注重品质、不追求产量,产出的面粉具有‘农家自产、天然色泽,原始麦香、面味纯正’等特点,已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请大家放心食用。”
实际上,“变化”的不只是馒头。饺子、面条、花卷、烧饼……来自科左中旗的优质面粉经过北化食堂大厨之手,被赋予了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如果要问最受欢迎的面食是哪一款?北化东校区第四食堂师傅李明臣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油泼面。”
作为一名拥有丰富面食制作经验的老师傅,李明臣表示,优质的小麦面粉和精准的揉面力道是油泼面筋道爽滑口感的灵魂所在,紧实的面片搭配葱花蒜末等调料,在热油的激发下达到最佳的食用状态。
“现在每到饭点,我们的档口总会有许多前来光顾的‘回头客’。看到优质农产品在食堂深受老师同学们的欢迎,也让我们更有动力摸索更好的食物风味,提供更好的服务。”李明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