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重要消费国,每年进口了大量的原油、天然气、大豆和铁矿石等,但却没有自己的定价权,全由美元定价,中国只能被动的接受。不过,如今,中国在加速发展自己的期货和现货市场。其中从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前海联合交易中心(联交中心),去年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一倍,达到近800亿人民币,较四年前成立时暴增逾48倍多。笔者认为,根据联交中心规划,拟5年左右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年人民币结算量达到5000亿元,将可以助力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人民币定价影响力。
未来五年中国有望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图为前海联合交易中心 /受访者供图
巨量大宗商品进口却无定价权
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加上辐射大湾区和内地巨大的市场,大量港资企业纷纷进驻。其中港交所就捷足先登,于2017年深圳前海金控共同发起设立前海联合交易中心,自2018年10月19日正式上线运营以来,联交中心瞄准了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企业的巨大需求,在4年时间里陆续推出铜、铝、天然气、水泥、大豆等5个大类9个品种,建成全国性商品现货交易交割体系,并且其34个指定交收仓库几乎覆盖国内主要产业聚集地、消费地和港口集散地。从2019-2022年短短的四年,其交易金额从16亿飙升至794亿,暴增48.6倍,较2021年大幅增长了1.44倍,增长十分迅猛。今年,联交中心在现有实体产业客户1100余家的基础上,将新增新能源金属等战略性品种,以带动资金流、商品流、产业、资本和人才的汇聚,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近十年来,中国每年从美国、巴西等国进口大豆约9000万吨,进口量占全球的89%,并从中东多国进口大量石油,年进口量超5亿吨,如此巨大的大宗商品进口,我国却只得接受美元计价,人民币毫无定价权,这对我国经济无疑是不利的。未来中国如何影响这些商品的定价权十分重要,并且要以用人民币来结算。
中国在上海、大连和郑州均设置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交易石油、大豆等,但目前并未获得人民币定价权。目前,内地许多民众对此十分关注,如何能夺得大守商品的人民币定价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未来五年中国有望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
而联交中心现货中心也一直在努力争取定价权,目前其正牵头仓储物流企业、银行、保险机构、科技公司共同构建仓单3.0体系,打造以“前海仓单”为载体的数字化资产凭证。联交中心还在江西、福建、江苏等省市建设了8个交收仓库,并且还有2个数字工厂的物联网改造。联交中心与华为进行战略合作,在内地率先打造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仓储物流及金融机构的联盟链仓单体系。未来联交中心将基于平台交易品种,在内地主要产业聚集地快速拓展数字化仓储网络。今年联交中心还将拓展新能源金属等战略性品种,争取完成2023年1200亿元整体交易额目标。未来联交中心还将在天然气、原油等品种上寻求突破,力争用5年时间,令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年人民币结算量达5000亿元,从而不断扩大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人民币定价影响力。
笔者认为,未来五年中国GDP总量有望接近或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五年后前海联交中心大宗商品交易金额预计达到5000亿,较去年增长五倍多,加上上海、大连、郑州等地期货交易,中国有望获得或者影响大宗商品定价权。
不过,中国要想争夺大宗商品定价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吸引广大海外投资机构参与中国期货和现货市场交易,只有成为全球性市场,我国才有望获得全球人民币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