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经济复苏趋势明确,内地与香港楼市均有不错表现。具体来看,两地的住宅销售结构又各有“特色”。
香港方面,一季度,住宅成交约1.9万宗,交易额超过1450亿元,按季均大幅上涨逾六成。到了3月份,一手新盘成交录得1773宗,环比飙升1.74倍;二手市场则为4500宗,环比上涨37.7%。虽说一、二手交投仍维持增长,但新盘动能明显更为强劲。日前媒体也爆出,复活节假期,十大屋苑仅成交19宗,同比大跌六成;4月上半月天水围嘉湖山庄仅录得10宗成交,环比数据腰斩。当然,这里面既有假期因素,也与一手楼盘的“虹吸效应”有关。
港楼正在进入新盘落成的高峰期。按差饷物业估价署早前发表《香港物业报告2023》初步统计数字,去年新楼落成量达2.117万伙;今年落成量尽管回落至1.995万伙,但仍属历史较高水平。而据特区政府的估算,明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更升至2.697万伙。合计三年新楼落成量,已达到惊人的6.8万伙。
对比之下,去年受疫情及封关影响,香港一手总成交9200宗,创近九年新低。保守估计,目前在售的新盘货尾单位或在1万伙以上。正因如此,地产发展商去库存压力颇大,已有新盘开始减价。而眼下更为流行的促销方案是“先租后买”,即准买家先以租赁的方式入住,决定购买单位后,发展商会将收取的租金回馈给买家,或者干脆当做首期房贷。
“先租后买”除了为买家提供更多试错机会,也极大满足了未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港漂群体需求。如今“高才通”获批人士陆续到港,发展商争抢市场新增“流量”。
内地方面,楼市销售结构与香港正好相反。由于政府为刺激地产回暖,放宽“带押过户”限制,二手交投热度明显好过新盘。以重点12城数据为例,去年以来二手销售同比一直高于新盘,今年以来分化更加明显,2月份二手销售同比增速为137.9%,而新盘仅为31.7%。这也反映出,购房者对于期房交付的质量与时间均有疑虑,因此更加“偏好”二手房。
但这一趋势也引发出衍生问题。发展商由于新盘回款周期延长,导致拿地信心不足。3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7.2%,降幅在1-2月基础上扩大了1.5个百分点。同期地产竣工面积大增32%(前值8%),施工面积同比下滑34.2%(前值-4.4%),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9%(前值-9.4%)。
由于回暖的地产销售未能传导至土地市场,一季度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1.8%,距离年初目标值0.4%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