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作为象征天下皇权的宝座,是专属皇帝一人的“国器”,如同那丢失在历史之中的传国玉玺一般,具有神奇的魔力,让天下人趋之若鹜,因此放眼普天之下做过皇位的,也就莫过于皇帝一人而已。
但在大明朝历史上有一女子,闲来无事时,竟然明目张胆地坐上龙椅,皇帝看到后,也不恼,反而笑着陪她一起坐。
不光如此,她甚至还能肆无忌惮地与皇帝“讲道理”,然而,皇帝对女子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从不生气,反而百般纵容,满脸都是幸福的样子,仿佛这是人世间最为幸福之事。
而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后,大明皇帝朱元璋唯一的皇后——马秀英。
乡间奇女子“马大脚”
马皇后的童年生活颇为曲折,其祖上曾经是宿州富甲一方的商人,在当地颇有势力,但是这也为家里招惹了不少仇敌。马皇后作为家里的唯一后人,自然而然地被家中族人视为掌上明珠。
马皇后的父亲天性纯良,在乱世之中难免被奸人所害家财散尽,为了马皇后的安危,其父亲不得已将年幼的马皇后,托付给了自己的生死之交郭子兴照顾,而其没几年就因乱世惨遭意外客死异乡。
受人之托的郭子兴,在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之后,愈发喜爱年幼的马皇后,后来索性直接将其收为义女,名正言顺地将其养在自己的身边。
由于郭子兴为人比较豪爽不拘小节,所以,对于一些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并“不感冒”,一切都是随性而为。
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然郭子兴便从小就教马皇后读书写字;当时认为三寸金莲是“美”,然郭子兴却认为这是对女子身体的一种残害,所以从小马皇后就没有裹脚,因此民间戏称马皇后为“大脚马皇后”。
在郭子兴“离经叛道”的教导之下,马皇后知书达理,温婉贤淑,骨子里却又有着一股倔劲与灵气,因此郭子兴对于马皇后是非常地疼爱,然而到了成家的年纪时,郭子兴却犯了愁。
对于行军打仗处理家中大小事务,郭子兴可以说是一点不含糊,但是面临女儿婚嫁问题,却让其头疼无比,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可是,谁才是值得托付之人呢?
正当郭子兴一筹莫展之时,那个“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男人,来到了郭子兴的身边。
许配朱元璋
元朝本身就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对于中原治理也是一塌糊涂,因此在统治几十年之后,就因为政权的腐朽,百姓民不聊生,阶层矛盾等原因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在公元1344年,由于河南,淮河一线接连数年爆发旱灾,洪水,导致百姓颗粒无收,然朝廷面对天灾人祸赈灾不及时,导致民怨沸腾,于是公元1351年,淮河流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作为乡间豪杰的郭子兴也顺势起义响应。
于是在这一股子“农民起义”潮流席卷之下,元朝各地有野心之人纷纷揭竿而起,元朝从此进入了“战国”,郭子兴在起义之后,凭借日常在民间的积累以及过人的胆识,接连攻下数个州县,在起义军之中,也是有着不小的名望。
彼时的朱元璋,刚离开寺庙,正当为自己的前途一筹莫展时,受自己儿时伙伴汤和所邀投奔郭子兴,这一年朱元璋刚刚二十五岁。
二十五的朱元璋正值青年,浑身透露着敢打敢拼的那股子狠劲,作战更是身先士卒无比英勇,而且再加上从寺庙中当和尚的经历,也是习得了一些文字,算得上半个“文化人”,所以朱元璋很快地就在起义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郭子兴的青睐。
在成为郭子兴心腹后,朱元璋在起义军之中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当时的中流砥柱。但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起义军之中也并不是一块“铁板”,反而是暗流涌动各自心怀鬼胎。
郭子兴一派与孙德崖一派之间可谓是矛盾重重,在起义军中是人尽皆知的“死对头”,特别是孙德崖,他一直想除掉郭子兴以绝后患,所以在濠州变绑架郭子兴,企图通过此壮大自身势力,
而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后,不容思考直接带兵进行救援,因此郭子兴才免于一难,所以有了过命交情之后,郭子兴对于朱元璋也是愈发地看重,甚至不亚于自己的亲儿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郭子兴便主动为朱元璋以及马皇后二人搭桥。
一个是起义军中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模样端庄的闺中贤淑女子,二人碰面自后简直如同,干柴碰烈火,很快就陷入了爱河之中。
夫妻同心沆瀣一气
在成为郭子兴的女婿之后,朱元璋的地位在起义军之中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开始的一员小将,成了起义军首领的女婿。此时的朱元璋难免会有一些沾沾自喜,不过这一切都被马皇后看在眼中。
马皇后看见日渐“膨胀”的朱元璋,内心不免心生担忧,便主动劝诫道:“义父成全我俩,是看上了你的能力,你应建功立业,切莫自负自满,要多读书切莫逞匹夫之勇,更不能狂妄自大”。
在马皇后的劝诫之下,原本不喜好读书的朱元璋,在闲暇之余,被迫拿起书本学习,慢慢地原本争强好斗的朱元璋身上,有了一股子书生气息,并且颇具大将风采。
不过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朱元璋在起义军中愈发强大,地位也是逐渐地从基层走向核心,但是接踵而来的也就是各种小人的猜忌,特别是自己的岳父郭子兴,也是愈发地对朱元璋忌惮。
朱元璋为了远离起义军的纷争,主动提出离开,返回自己的家乡招募队伍,而就是这一次回家,朱元璋招募了同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拉起了属于自己的队伍班子。
并且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壮大队伍,同时更是广开言路,招募各路豪杰加入起义军队伍,在南下滁州更是礼贤下士主动拜访李善长,并听从其的建议效仿汉高祖刘邦,要赏罚分明,不乱杀,不嗜杀。
因此,在攻城略地之后,朱元璋便主动将获得的财物赏赐给手下,并且更是立下军令状严格约束下属,不扰民,不侵民,所以朱元璋所到之处,百姓皆是载歌载舞,一时间在社会中朱元璋的名望愈发地高涨,前来投奔的人数也是逐渐地增加。
不过,随着朱元璋的崛起,郭子兴对于朱元璋是愈发的忌惮与疏远,为此朱元璋是百思不得其解,便主动询问其马皇后,对此马皇后也是耐心解释,“其他将军都主动上缴收获的财宝,你可曾送过去过?义父难免会心生疑心,再加上小人谗言,不疏远才怪呢!”
听闻此话的朱元璋,一时间也是束手无策,毕竟自己的财物都赏赐给手下兄弟了,而且自己从来不抢夺百姓的钱财,哪里还有金银送个岳父的呀,为此朱元璋不由得皱起眉头,而马皇后看见朱元璋如此为难模样,也是心领神会。
第二天,马皇后就拿着自己多年积攒的钱财与嫁妆,打着回家探亲的口号,主动前往郭子兴家中探望母亲,说是朱元璋特意献上的一片心意,尽一下孝心。
在马皇后的周旋之下,郭子兴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逐渐地缓和。
朱元璋被囚,夫人勇相救
郭子兴在马皇后的调解之下关系是愈发的和睦,但是这也间接引来了郭子兴,两个儿子的嫉妒,于是这兄弟俩经常性地在郭子兴身边说朱元璋的坏话,甚至捏造朱元璋谋反的证据。
对于郭子兴而言,什么最可怕?莫过于手下心腹谋反背后“捅刀子”。所以,在此之后郭子兴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郭子兴一边重用朱元璋,又时刻提防朱元璋。
在一次行军讨论中,朱元璋与郭子兴的看法严重不用,性情刚烈的朱元璋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矛盾冲突剧烈升级。郭子兴眼见朱元璋剑拔弩张的样子是又惊又怕,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囚禁了朱元璋,不给吃喝企图给朱元璋一个教训。
朱元璋也是一个烈性子,接连几天不吃不喝,硬是没有服软,而马皇后得知此事后,来不及多想偷偷地跑进厨房,将刚刚出锅的烙饼放在怀中,意图给朱元璋送去。
可是刚出厨房,就被自己的养母张氏撞个正着,马皇后一看是自己的养母,直接痛哭起来,跪着扑向养母张氏,主动为朱元璋求情。
而张氏一看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女儿如此痛哭,也是心痛不已,当下就带着马皇后找郭子兴算账,就这样在张氏与马皇后的恳求之下,原本也仅是打算给予朱元璋教训的郭子兴,变顺着二人的台阶原谅了朱元璋。
朱元璋稳定的“大后方”
对于朱元璋而言,马皇后可不仅仅是贤内助,这种简单的存在,其更是朱元璋心目中稳定的大后方。
由于多年来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耕地荒芜,粮食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因此马皇后在家中总是勤俭节约,为了不让朱元璋饿肚子,马皇后总是将自己的口粮让出部分给朱元璋,以保证朱元璋能够吃饱,上战场能够有力气。
每当军队粮草不足的时候,马皇后更是主动拿出自己的钱财去帮助军队筹集粮食,并且主动号召部队节约粮食,将自己平日积攒的余粮主动送给部队,有时候为了鼓舞士气,更是拿出钱财,下发给普通士兵,因此,朱元璋的队伍对于马皇后是无比的尊敬。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63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兵败开封退守安丰,面对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刘福通主动求救朱元璋,为了顾全大局,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北上救援。
得知此事的陈友谅,认为此时是消灭朱元璋的一个大好时机,于是率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南京城。
南京城内可以说是人心惶惶,许多官员以及将士们内心都惶恐不安,毕竟南京主力大军此时已然北上,整个南京城内守军仅有三万余人,而陈友谅此番带队足足六十万人,所以城内官员内心摇摆不定,想逃跑的逃跑,想投降的投降。
正当南京城内一片混乱人心不齐之时,马皇后主动站了出来,拿出自己府中的钱财,代替朱元璋犒劳全体将士,并且更是亲自穿上兵甲慰问前线,慰问将士,鼓舞将士,这才使得城中军民一心,最终以三万的兵力守住了南京城。
所以,马皇后的地位无人能及。
统帅后宫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而马皇后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后宫的女主人,统领后宫执掌凤印,按理讲此时王朝建立天下太平,苦尽甘来的马皇后,理应享享清福,摆一摆皇后的谱,但是过惯苦日子的,马皇后依然朴实节俭。
马皇后不仅每天都会亲自操办朱元璋以及诸位皇子的饮食,但凡是涉及家人的事情,无论大小,她都会悉心操办,而且就连后宫中的嫔妃怀有身孕后,马皇后也丝毫不会妒忌,更是主动嘘寒问暖,以至于后宫在马皇后的治理之下,后宫中竟没有争宠的行为发生。
更为难得是,在成为大明皇后,马皇后依旧保持自己的初心,做到勤俭节约,并且以身作则,要求后宫嫔妃也是如此。平日之中马皇后穿的衣服,是洗了又洗,只要是能穿,那就坚决不换新。
在偶然间马皇后听闻,元朝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后,内心深受启发,随即在后宫架起了织布机,设置养蚕的蚕室进行养蚕织布,亲自将其做成衣物,送给那些有功之家的女眷,一时间整个皇都女眷,皆以得到马皇后的赏赐为荣。
而对外,马皇后更是爱民如子,熟悉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绝对是一个“狠茬子”,因此对于那些欺压百姓,收刮民脂民膏的官员更是设下了严酷的刑罚,只要抓到该株连的株连,该流放的流放,在面对朱元璋的怒火之时,都是唯唯诺诺,不敢开口,生怕牵连自己。
然而,马皇后却一点不给朱元璋面子,直接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劝诫朱元璋切莫过火,所以朝堂中的大臣也是对马皇后无比的尊敬,因为他们也知道唯有马皇后,劝诫朱元璋这把悬停在百官头上的利刃。
《明史》:“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写在最后
公元1382年,马皇后因病去世,谥“孝慈”,享年五十一岁葬于明孝陵,马皇后的离世。
《明史》记载:“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朱元璋是悲痛欲绝,从此洪武一朝后位空缺,无人敢提立后一事。
朱元璋在马皇后离世后,整个人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的那抹温柔消失得无影无踪,没了这把能控制住自己的“刀柄”后,朱元璋那把悬停在百官头上的利刃,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阻碍。
《续列女传》记载,“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
家有贤妻赛诸葛,家有贤妻无横事。
不得不说,马皇后对内,能以身作则;对外,能深明大义。朱元璋能成就一番大业,离不开她的支持与帮助。
#文史知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