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年,明廷内阁首辅大臣夏言被去职,下狱后,众多文官当即规劝嘉靖皇帝给夏言留一条活路,嘉靖皇帝为此怒不可遏地说道:你们有所不知,朕当年送一顶沉水香冠给他,他却拒不奉诏,他至始至终眼里就没有朕!文官们见嘉靖皇帝杀心已决,便只能够顺着他的意思,给夏言判了死罪,不久,夏言被绑缚西市斩首,成为继胡惟庸之后,被处死的明廷内阁第一首辅大臣。
夏言,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大臣,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夏鼎曾担任明廷地方要职,夏言少年得志,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为官,从庶吉士一路“火箭升迁”,成为了明廷内阁首辅大臣。
夏言为官,以正直敢言闻名,嘉靖皇帝即位称帝后,夏言屡次上谏,奏陈先朝弊政,推出改革之举,嘉靖皇帝因而十分赏识夏言,将其视为“柱国之臣“。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短,夏言因为正直敢言,受到嘉靖皇帝的恩宠,后来同样也因为这个优点而失宠,被嘉庆皇帝下旨回籍闲居。
1542年6月,昭圣皇太后在宫中病逝,嘉靖皇帝下诏向夏言询问太子服丧的制度,夏言在回复的奏章中写错了一个字,嘉靖皇帝看到后,十分不满,对夏言进行了批评,夏言为此惶恐谢罪,并向嘉靖皇帝提出辞呈。
这种刚直的行为,令嘉靖皇帝十分不满,他认为这是夏言在为难自己,一怒之下,一道圣旨令夏言退休离京。
夏言回到家中后,每当元旦和嘉靖皇帝过生日,他都会上表称贺,自称“草土臣”,这种主动示好的举止,逐渐化解了嘉靖皇帝的怒气,不久,嘉靖皇帝不计前嫌,将夏言调回京师,官复原职。
夏言返回京师后,重新担任内阁首辅,这让已经独揽大权3年之久的严嵩处境十分的尴尬,夏言再次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后,严嵩回到了内阁次辅的职务上,使得严嵩大权旁落。
与此同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依仗严嵩的权势为所欲为已久,夏言因此便想要将严世蕃绳之以法,严嵩听到这个风声后,便带着儿子严世蕃来到夏言的府邸来求情,夏言见严嵩父子认错态度比较好,便动了恻隐之心,便不再追究。
严嵩父子逃过这一劫之后,表明上与夏言交好,暗地里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各式的机会将夏言置于死地。
大约过了几年,严嵩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来报复夏言,当时河套地区被蒙古部族所占,作为内阁首辅大臣的夏言就向嘉靖皇帝推荐了陕西总督曾铣率军收复河套地区,嘉靖皇帝觉得也是时候反击蒙古部族了,便令陕西总督曾铣总督西北军务,率军收复河套地区。
战事的初期,曾铣屡有斩获,但是却无法赶走蒙古部族,使得蒙古部族依然盘踞在河套地区,这令嘉靖皇帝十分不满,毕竟用兵耗费国库,令国库空虚,这就让嘉靖皇帝倍感压力。
为此,他在朝堂之上,针对河套用兵之事,不耐烦地说道:在河套地区连年用兵,一点进展都没有取得,这个曾铣到底在干些什么。
此话一出,令推荐曾铣总领西北军务的夏言十分惶恐,不敢言语,而作为次辅的严嵩则是暗暗自喜,认为扳倒夏言的时机已经到来。
因此,等到朝会结束之后,他孤身一人来面见嘉靖皇帝,大发厥词地说道:陛下,河套地区必不能收复,夏言举荐曾铣总领西北军务,对河套地区用兵,完全是处于私心,并不是公心,先前,夏言屡次为陛下拟旨褒奖曾铣,就已经表明了一切。
嘉靖皇帝一听,联想到夏言屡次推荐曾铣之事,顿时怒不可遏,当即下旨命锦衣卫将曾铣逮捕押解来京,与此同时,还将夏言的内阁首辅大臣一职给罢免了。
夏言接到罢免自己官位的诏书之后,便上书为自己辩解,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正在气头上,他看到夏言还在为自己辩解,越发的认定了这个事情,认定夏言确实在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同时,严嵩也瞅准了时机,给予夏言最致命的一击,与此同时,严嵩又代仇鸾起草上书,弹劾曾铣战败不报、贪墨军饷,并托苏纲行贿夏言来隐瞒罪行。嘉靖皇帝听后,顿时杀心尽起,将曾铣下旨处死。
在听闻曾铣被处死的消息后,在狱中被关押的夏言痛不疾首,他在狱中起草辩解书,托锦衣卫上呈给嘉靖帝。辩解书的内容大致都是陈述自己的冤屈,指控严嵩父子的罪证。
然而这份辩解书的内容是苍白无力的,嘉靖皇帝对于夏言已不再信任,再加上严嵩不断地向嘉靖皇帝上谗言,中伤夏言,使得嘉靖皇帝最终对夏言动了杀心。
1548年,嘉靖皇帝对夏言下达了“必杀令”,夏言在西市遭到斩首,而他的族人和家人们则是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令人唏嘘不已!
夏言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为大明王朝奋斗半生,成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公开斩首的内阁首辅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