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徐达是朱元璋的得力将领,对明朝的建立厥功至伟,朱元璋为何杀他

徐达是朱元璋的得力将领,对明朝的建立厥功至伟,朱元璋为何杀他

徐达是明王朝开国的第一大将,不仅军事才能出众,统兵和作战更是高超,可以说,远超三国的五虎上将,他有韩信之能,但政治情商和政治觉悟都要比韩信高超。可以说,朱元璋能得天下,徐达居功至伟。后来,朱元璋称帝之 后,为了确保老朱家万世一系,他挖空心思,最后,狠下心处死了与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

而徐达作为“武将第一”的大将军,虽小心谨慎,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死徐达呢?这个还得从徐达投奔朱元璋麾下跻身行伍、驰骋疆场说起!

徐达出身不好,世代农民,在这种艰苦生活的苦练下,练就了他的坚毅勇敢,善于多谋善虑的性格,而且身材魁梧,从小练得一身好功夫,成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汉子。

元朝末年,朱元璋回家乡招兵,徐达决然选择投军。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攻克滁州,之后又为获得粮草攻取了和州。在这两次战役中,徐达初露才勇。

自投军朱元璋麾下后,徐达一直追随朱元璋左右。攻打和州之后,孙德崖被郭子兴拘捕,朱元璋在城外也被他的部下逮住,对方提出交换要求。徐达听闻,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跑到敌军营地用自己换回朱元璋。

郭子兴就放了孙德崖回,徐达也被释放了。朱元璋对徐达多了一份感激之情,于是决定委以重任。

徐达的忠义和才干,使得朱元璋对他更加欣赏金,此后,还委任徐达为镇抚,成为了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心腹和军事参谋。

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接手了原红巾军,后来随着朱元璋实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高,他决定争取成为一方霸主。于元末中原逐鹿。于是与元末中原逐鹿,带徐达等人与元军对垒,南下的战斗正式打响。

朱元璋命徐达向东进攻,徐达拿下了溧水、溧阳。后来,朱元璋已经进军太平,占据应天府后,处于四面受敌。

经过分析,朱元璋决定先灭陈友谅,然而再来除掉张士诚,这次任务由徐达作为主要将领执行。

徐达首先进攻被陈友谅军占据的池州,对陈友谅所在的重镇安庆形成水陆夹攻的态势。安庆守将赵普胜有勇有谋,徐达无法攻克。于是心生一计,故意称赵普胜有意投靠他们,陈友谅不由真假,一怒之下杀了赵普胜。这下,他的军中无人能守水路,被徐达拿下了安庆。

之后,陈友谅妄图夺回池州,但徐达早已设伏,在徐达一声令下,给陈友谅来一个内外夹击,最终,陈友谅带领的大军放弃了抵抗。

阳湖决战,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对抗朱元璋。徐达冲锋陷阵,一举击溃陈友谅前锋部队。

虽说徐达的战船失火,但他奋不顾身,一边带领士兵灭火,一边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朱元璋派船前来救援,徐达还在坚强不屈在拼杀,冲出险境。

对战过程中,朱元璋担心狡猾的张士诚趁乱袭击他的后方,便命徐达立刻率领部分军队回应天府严加防守。徐达到了应天府后,鼓舞士气,加强守卫,张士诚始终没有可乘之隙。朱元璋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力出击,最终在鄱阳湖打败陈友谅。

徐达攻克镇江后,常州也被张士诚和他的部署所占领,并派人假意投诚朱元璋前线的将士,如此,张士诚的势力便悄悄侵入镇江。

徐达察觉到张士诚的贼心,当机立断,派兵夜袭旧馆,切断其粮道,援兵没有了粮饷,只好向徐达投降。不久,徐达相继攻克了湖州、杭州。

大军将平江城团团包围,张士诚的左右两翼全部被斩断,平江已成孤城。不仅如此,徐达还对张士诚的守军发动了心理战,徐达指挥兵士不定时向城内射击。为了彻底瓦解守军的防守意志,徐达命人在城外架设抛石机,摧毁城中的防御工事。

很快,平江城中弹尽粮绝,但张士诚仍想做垂死挣扎,徐达下令发起最后的攻击,常遇春也赶到城下,张士诚见大势已去,被俘后自缢而亡。

剿灭了西面的陈友谅和东面的张士诚后,对于南面的方国珍,朱元璋根本不放眼里,此时,就只剩下北面元朝的蒙古军是统一的最大阻碍了,而朱元璋的北伐也最终成就了徐达的赫赫英名。

徐达率兵进驻通州城,兵锋直指元大都。元顺帝立即急召王保保来援,而王保保坐观成败,却按兵不动。眼看徐达率兵达元大都,元顺帝吓破了胆,率皇太子、三宫后妃等人仓皇逃往上都,元顺帝前脚逃跑,徐达后脚率军顺利攻入元大都。

元朝虽亡,但不除掉山西的王保保,元顺帝就又回到元大都的希望,元朝仍有再次翻身的可能。于是,朱元璋命常遇春与徐达率兵平定山西,同时又增派汤和等人率军支援,合围太原。王保保的部将倒戈后,数万骑兵只剩十八骑跟随他逃往甘肃。

达率军继续向陕西进发,不久便攻下西安,元将张思道望风而逃,但徐达并不想放过他,穷追不放,最终李思齐向徐达投降,附近的元军残部也纷纷望风投降。

徐达率部继续向西,与王保保在兰州相逢。两军对峙,徐达兵精粮多,而王保保兵怯粮少。徐达再次使用了心理战术,命令士兵昼夜发动假攻击,使元军没有喘息时间。

两天下来,徐达突然下令全军停止进攻,退回军营休整。精疲力竭的元军松了一口气,认为终于可以好好吃口饭睡会儿觉了。哪想到,睡到大半夜,徐达率军再次发动攻击。元军将士根本无心抵抗,将近十万人被俘,王保保带着妻儿向北逃窜了。

两天后,徐达突然下令全军停止进攻,退回军营休整。精疲力竭的元军松了一口气,认为终于可以好好吃口饭睡会儿觉了。谁料到半夜,徐达率军再次发动攻击。刚刚松口气的元军将士根本无心抵抗,将近十万人被俘,王保保带着妻儿数人向北逃窜。

徐达指挥率领的北伐灭元之后,朱元璋诏令改大都为北平。整个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计划,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大都城内秩序井然,百姓拍手称快,作为明朝的开国军事统帅,徐达真正是戎马一生,功劳极大。

徐达投军后,跟随朱元璋驰骋沙场,躬冒矢石,或出镇边塞,不惧历风霜雪雨,为开辟大明江山、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随后,徐达统兵西征,扫荡残元 ,镇守北塞,可以说,大明江山多半由他荡平。同时为了增强塞外防御,徐达呕心沥血,修筑32个关隘,其中就有第一关山海关。

徐达戎马一生,但因奔波劳碌,长期得不到休整,身体逐渐支撑不住,最后病情恶化,朱元璋得知,赶紧派人将他召回应天。

据史料记载,徐达是因疮疾缠身,久治不愈,从一个生龙活虎的百战不殆的开国元勋,如今却变成一个气息奄奄的病人,朱元璋焦心如焚,唯恐失去他的这位开国元勋。为了能治好徐达病疾,朱元璋派人四处为他寻名医,而且还特地举行祭礼,祷告山川,就是为了祈求保佑徐达能够痊愈。

洪武十八年,徐达的病疮稍有好转,朱元璋知道后,特意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持其玺书前去慰问徐达,这一切,莫不令徐达感激涕零,谁料,不久徐达病情又突然恶化,已见好转的徐达病逝于应天府邸,时年54岁。

朱元璋听闻后,“袒跣奔徐达寝,抚尸而恸”,意思是,还为徐达不上朝数日,以此表示对徐达的哀,同时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并给徐达配享太庙,名列功臣第一。朱元璋曾称赞他“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不过关于徐达的死因,野史也有另一种记载:“徐达病疽,甫痊,赐蒸鹅,流涕食之而卒。”虽说这些材料可信度不高,但也不是空穴来风,随意捏造的。

徐达与朱元璋虽是“布衣兄弟”,他为人小心谨慎,但终是功高震主,朱元璋晚年猜忌心太重,对于跟他出生入死的勋臣宿将不放心,为了保证朱家的子孙能够永享君临天下的特权,凡是碍于朱家独裁统治的人,一律剪除。不管是功臣,还是旧将,几乎一网打尽,他的亲外甥李文忠暗中毒死。

徐达虽立下盖世奇功,是开国功臣,又忠贞不二,但有震主之威,让朱元璋自感到很大威胁,所以痛下毒手,那野史记载朱元璋“赐蒸鹅”一事,也并非捕风捉影了。

自古臣与天子,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的例子真不少,尤其那些开国贡献的功臣,能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铁律少之又少。

据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功臣心存疑忌,为巩固大明江山,皇权不受威胁,朱元璋决定效法刘邦,大杀功臣。

只是徐达一向低调,政治情商高超,军事才能出众,又是开国功勋,朱元璋不好下手。

据徐祯卿《剪胜野闻》载,徐达病重时,朱元璋几次前去探望,并大集医徒,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转之后,又忽然送膳给他吃。徐达当着使者的面,流着泪把东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传说这送去的膳食是一只蒸鹅,而徐达所得的背疽病,又最忌食鹅。这是一桩历史疑案。

但这些功臣手掌军政大权,朱元璋想要除掉他们,也并非很容易。

首先计划天衣无缝,行动万无一失,其次瞒天过海,不能留下千古骂名。于是,朱元璋心生一计,下令建造一座庆功楼,想借大宴邀请功臣都来这里,将他们一网打尽。

于是,亲自下旨建造了一座庆功楼,宴请各位功臣。当时开国功臣们都在深受感动,同时称赞朱元璋英明。但唯有军师刘伯温却忧心忡忡。

第二天,刘伯温要求觐见太祖朱元璋。恳求皇上让他解甲归田。

朱元璋愕然,问刘伯温:军师随朕辛苦大半生,有福享了,为何要选择归隐呢?

刘伯温,鞠躬回道:“臣年事已高,年老力衰,朝中政事费神,只想过个清闲的晚年。”

朱元璋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最后只好赠送他银两,亲自送他到宫外。

刘伯温出宫后,特意来到魏国公徐达府邸,向徐达辞行。临行前,刘伯温颇有不舍,紧紧握着徐达的手说:“徐兄,我走了,有一句你务必牢记,庆功楼上紧随皇上。”

同时,刘伯温还建议徐达将他的孩子送到城高池深的山海关,那里进有平川,即使烽火连天,退有高山,是不错的用武之地。

刘伯温话音刚落,胡大海大将闯进屋,嚷着要让他一个孩子陪同徐公子去山海关。于是徐达和胡大海二人的孩子一同去了山海关。

庆功楼建成后,朱元璋选定日子,邀请所有功臣前来赴宴。功臣们互相恭喜道贺,好不热闹,只有徐达忧心如焚,因为刘伯温在返乡之前叮嘱他的话一直在他脑海里回荡,所以,徐达这一日一直跟随在朱元璋左右。

正当大臣们开怀畅饮,酒兴正浓时,朱元璋忽然站起向门口走去,徐达也连忙跟随。

就在徐达追随朱元璋走出庆功楼那一刻,庆功楼“轰隆隆”一声巨响,可怜满楼的开国元勋,在突发的火灾中不断挣扎,最终糊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而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保住了性命。

幸免于难的徐达,朱元璋并未对他就此罢休,继续等待时机除掉徐达。原因是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年事已高,为选择继任者的苦恼,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结果,朱元璋看中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大臣们双手赞同,可是,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却是双手反对。

他觉得不公平,他自幼文武双全,论资质,论能力,哪一点比不上这个涉世未深,毫无能力的朱允炆了?

朱棣不满和不认可,朱元璋自然心如明镜,他还尚在,朱棣不敢胆大妄为,只敢怨而不敢言,但朱元璋百年后,就难说了。

朱元璋怎么做避开这个坑呢?他把目标锁定与朱棣相关联的身上,尤其是开国功臣徐达,因为徐达是朱棣的岳父,试想,如果朱棣有异心,徐达必然会站在朱棣一边,徐达又有影响力和能力,一个乳臭未干的朱允炆怎么可能同时抗衡这两个人的。如此,朱元璋想除掉徐达的心越发强烈。

后来,机会来了,徐达患上了背疮,据说背疮最忌讳饮酒和吃鱼肉,特别是忌食鹅肉,因为鹅肉是发物,是背疮的第一大忌。

朱元璋得知后,心中窃喜,立即亲自生火蒸鹅,于是派人趁热送去徐达,在此之前,徐达经过郎中指点,背疮已经好了许多,正躺在床上静养。忽然,就有两位太监送来,说是奉皇上命拿鹅肉前来问安,徐达知道,自己患上了背疮,郎中交代过忌食鹅肉,可皇上还钦赐鹅肉,这分明是赐死。

想着自己戎马一生,竟以此方式而终,两行热泪潸然而下,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无奈,他只得上前谢过隆恩,流着泪吃下了鹅肉,十天之后,徐达的背疮骤然加剧,便一命呜呼。

当然,这只是野史笔记中和民间传说的故事,正史里没有记载,仍有待进一步史料考证。

徐达戎马一生,或拼杀沙场,身冒矢石,或出镇边塞,立下盖世奇功,虽为开国功臣,但一直守着为臣之道,低调,忠贞不二。按理说,朱元璋没理由杀他的,但徐达有震主之威,朱棣有狼子野心,朱元璋必然担心他联合老四朱棣,对付他的爱孙朱允炆,所以“赐蒸鹅”一事也就并非空穴来潮。自古以来,皇权可以凌驾于一切,虽说二人布衣之交,但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对开国功臣徐达猜疑依旧存在,为了未雨绸缪,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为了爱孙顺利上位,牺牲功臣不是不可能。即使徐达有多智慧,政治情商有多高超,所谓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王保保,徐达,明朝,大将,朱元璋,率军,将领,陈友谅,张士诚,故事传记,徐达,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士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王保保,徐达,明朝,大将,朱元璋,率军,将领,陈友谅,张士诚,故事传记,徐达,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士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王保保,徐达,明朝,大将,朱元璋,率军,将领,陈友谅,张士诚,故事传记,徐达,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士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