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标死后,朱元璋不论选朱允炆还是朱棣,蓝玉都必死,除非选晋王朱棡

朱标死后,朱元璋不论选朱允炆还是朱棣,蓝玉都必死,除非选晋王朱棡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明朝开国太子朱标英年早逝。

他的死因可能是因为在洪武二十三年生的一场不轻的病,大致是因为身体虚弱而起的慢性病。而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因为巡视关中舟车劳顿,当地气候又较南京不同,所以导致旧疾复发,最终不治病逝。

朱标死后仅仅1年,在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又发生一场“超级大地震”,那便是明朝开国大将蓝玉因谋反罪被杀,并由此掀起大狱,牵连到不少文武大臣,明太祖朱元璋是进一步清洗了开国功臣。

朱标英年早逝和蓝玉的被杀,看似两者没什么联系,实则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为他们之间还有着一层亲密关系,那便是蓝玉是明朝开国第二功臣常遇春的内弟,而朱标是常遇春的女婿,也就是说蓝玉是朱标的妻舅,而蓝玉也因为这层关系,是朱标武将班底中的代表人物。

蓝玉这个人,在常遇春和徐达等大将先后病死以后,是不可多得的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因此是屡率大军出征,立下不少功劳,再加上他仗着是太子朱标的妻舅,所以颇有些无法无天的样子,很是骄横。

诸如“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

不过明太祖朱元璋考虑到蓝玉以后是辅助太子朱标的重要人物,对于蓝玉的骄横,一向是睁一眼闭一只眼。

而太子朱标一死,其实就已经意味着蓝玉的尴尬境地,因为蓝玉失去了这个最大的“护身符”。

朱元璋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其他儿子,一个是选择朱标的儿子。

选择儿子有个问题在于,朱元璋很不喜欢次子秦王朱樉,像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被人下毒而死,朱元璋并没有伤心,反而骂他是“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对于三子晋王朱棡和四子朱棣,朱元璋倒是很满意,这两个在边境的塞王,因为屡获战功,是“尤被重寄”,甚至“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

但是如果直接跳过二子,选择三子和四子,则是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更何况太子朱标还有儿子。

太子朱标共有5个儿子,其中嫡长子朱雄英早夭,能选择的也就是次子朱允炆和三子朱允熥,再下面两个儿子则是太年幼。

次子朱允炆情况特殊,他是太子朱标的庶长子,为吕氏所出,后来朱标的原配常氏病死以后,吕氏被扶正,朱允炆也勉强可以说是嫡子,但是这个“嫡”对于原配的子嗣来说,其实就差远了。

三子朱允熥也是情况特殊,他是嫡次子,在大哥朱雄英早夭以后,也可以说是嫡长子,不过母亲常氏病死,庶母吕氏成为太子妃以后,他的地位有些尴尬。

朱元璋最终没有另择贤子为储君,而是选择了嫡长子朱标的儿子,在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下,朱元璋最终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按理说朱允熥身为太子朱标实际上的嫡长子,又有常氏的血脉,肯定可以得到老舅蓝玉,还有外公常遇春一脉,诸如舅舅郑国公常茂和开国公常升的支持,肯定是最佳人选。

但当时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正在打压武将集团,并且一直提防外戚干政,偏偏朱允熥的出身,就犯了这两个忌讳,蓝玉等人支持朱允熥,意味着他背后是武将集团,而且蓝玉又桀骜不驯,也就是太子朱标可以压他一头,朱允熥即使与他有血缘关系,但尚且年幼,又没什么资历和功劳,以后肯定压不住蓝玉等外戚。

而朱元璋打压武将集团,相应的文臣集团,地位就提高了一些,并且拥有不小的话语权,而从刘三吾支持朱允炆为储君,还有朱允炆继位以后,重用文臣来看,朱允炆是得到了文臣集团的支持,从立场来说,朱允炆符合朱元璋当时的利益考量。

而且朱允炆还有一个加分项,就是他孝顺,父亲太子朱标生病期间,他是日夜守候,等到朱标病死以后,还因过度哀伤而消瘦,这点使朱元璋很满意。

当然也不能说朱允熥不孝顺,毕竟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相对来说,朱允熥是远不及朱允炆。

所以朱元璋一考虑,反正朱允熥也压不住蓝玉等人,他继位,以后肯定会是武将集团坐大和外戚干政,因此干脆就立了朱允炆为储君,并且在洪武二十六年,为了给朱允炆铺平继位之路,以谋反罪杀了蓝玉。

可以说从太子朱标死的那一刻起,蓝玉就已经进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以后,更是意味着他死局已定。

其实朱元璋如果另择贤子的话,那么蓝玉也难逃一死,因为蓝玉身为太子朱标派系,曾与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交恶,如果朱元璋选朱棣继位,那么为了朱棣铺路,蓝玉一样要杀。

当然如果选择晋王朱棡的话,那么蓝玉还有一线生机,因为朱棡与蓝玉倒是没什么矛盾,而且身为塞王,也镇得住蓝玉,朱元璋又一直视北方边患为心腹大患,在蓝玉威胁不到未来新君的情况下,他还是乐意留下这位曾经北征取得大捷的猛将辅佐新君,而不是除掉。

而且朱元璋对于三子朱棡和四子朱棣其实是一样看重,虽然看史书朱棣更受看重,但有一定的猫腻存在。

因为朱棡和朱棣的关系并不和睦,而且最重要的是,朱棣在靖难之役登基为帝以后,为了显示其合法性,在史书记载上,对自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修改了一些史料,给人的感觉是朱元璋想立的储君是他而不是朱允炆,是无奈之下才立朱允炆为储君。

同时对于和自己一样被父亲朱元璋看重的三哥朱棡,朱棣自然不喜欢他和自己是同等地位,因此也一定程度上污名化了朱棡,所以史书上留下“晋王怯不敢进,王(朱棣)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的记载。

但根据蜀献王朱椿的文集《献园睿制集》中收录的朱椿写给晋王朱棡的书信来看,朱棡可并没有那么懦弱,并且也是取下大捷。

而且朱棡如果真那么懦弱,父亲朱元璋肯定也不会那么看重他。

所以朱元璋如果另择贤子的话,其实晋王朱棡优势也很大,更容易成为新的储君,那么蓝玉就不用随着太子朱标死去,而被清洗掉。

不过晋王朱棡也不是长寿之人,他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十二日死去,年仅41岁,是壮年而亡。而父亲朱元璋也于同年闰五月初十驾崩。

而晋王朱棡一死,不论朱元璋再选择谁当储君,蓝玉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将也一定会被清洗掉,朱棣可以压住,但是两个人有旧怨,他得死。朱允炆与他没什么旧怨,但是压不住,蓝玉也得死。

除非朱棡成为储君再是几年后死去,使得年迈的朱元璋大为悲痛之下,也是随之而去,安排不了后事,那么蓝玉就不用死了,不过这个概率很小很小。

所以蓝玉之死,其实从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标的,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晋王,蓝玉,太子,朱棣,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蓝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标的,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晋王,蓝玉,太子,朱棣,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蓝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标的,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晋王,蓝玉,太子,朱棣,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蓝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