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发动靖难之役最终打败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成功登基,这事就像老话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样,猴子就是朱棣,而老虎就是朱允炆的老爹懿文太子朱标。
朱元璋与嫡妻马皇后共生育了五个儿子,即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在五个嫡子中毫无疑问朱元璋最宠爱的就是长子朱标。
据《明史》记载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南京,朱标的出生让在前线酣战的朱元璋十分高兴,当时朱元璋已经二十八岁了,由于朱元璋率领义军整日南征北战,他那个年纪还没有儿子,所以他十分担心,特意把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当成养子,朱元璋就是怕自己若遭遇不测,他的基业得传给侄子和外甥。
而随着朱标的出生,朱元璋终于有了自己的血脉后人,这让他万分欣慰,他终于有了血脉继承人,所以他特意高兴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的石头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之语。
所以朱标是朱元璋在乱世奋斗下去的希望,他自然也被朱元璋给予厚爱,即便后来朱元璋又生育了很多儿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让朱元璋像厚爱朱标这样对待,就算是朱棣也不行。
朱标自出生起就被朱元璋按照继承人来培养,朱元璋对他的培养是费尽心思,给他聘请名儒宋濂等教导,还让开国功臣谋士李善长、大将徐达、常遇春也跟着教导他文武能力,而且朱元璋怕朱标从小出生在优越的环境中走上歪路,还特意聘请了不少品行高雅端正的儒士教导他的人品。
因此朱标成年之后不仅文武双全,为人品行还十分高尚,史书记载朱标性情宽厚仁爱,温文儒雅,有仁君气度,而且更难得的是朱标自幼被朱元璋厚爱,却没有丝毫奢侈之气,生活上十分节俭朴素,没有一点富贵环境的孩子所有的纨绔之风。
不过别看史书记载朱标性情宽厚仁爱,就以为他是一个人善可欺之人,朱标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好人,但绝不是人善可欺之人,他在众兄弟和众朝臣中有很高的威望。
朱标的威望一面来自于他本身的为人行事,另一面则是老爹朱元璋所赋予的,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朱标就被册立为吴王世子,到了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称帝,当时13岁的朱标就被册立为太子。
可以说朱元璋只要每次前进一步,就会带着朱标往前走一步,这种待遇是朱元璋诸子中所没有的,也让天下人都看到了朱元璋是铁了心要让嫡长子朱标接班继位。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朱标成为太子之后,朱元璋给太子的东宫选择的属官除了当时的名儒之外,还有开国宰相李善长、大将军徐达、名将常遇春、谋臣刘伯温等等,以李善长和徐达等为首的朱元璋内部淮西勋贵功臣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士族集团都成了朱标的东宫属官,也就是说朱元璋能指挥调遣这些人,同样朱标也能指挥调遣他们,朱元璋几乎是等于把自己的权力平分给了朱标。
在历史上几乎就没有像朱元璋这样敢随意放权给太子的开国皇帝,如果当年唐高祖李渊敢像朱元璋这样放权给太子李建成,那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杀哥哥李建成登基的事情了。
最关键的是朱元璋还愿意为儿子朱标造势,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比较残酷的皇帝,他对朝臣惩罚力度很大,但是很多时候朱元璋是故意从重处罚朝臣,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儿子朱标造势,在朱元璋严厉惩罚这些开国功臣或朝臣时,朱标总能站出来替他们求情,请求朱元璋的宽恕。
而朱元璋往往会顺坡下驴,看在朱标的面子上网开一面从宽处理,所以这也就在史书中形成了朱元璋残酷严厉,朱标宽厚仁爱的形象。其实朱标宽厚仁爱的形象完全是老爹朱元璋想给他打造的人设,朱元璋就是希望朱标能在朝臣心目中形成这种形象,这样被罚的朝臣和功臣都会感激朱标,也会竭尽全力的将来拥护朱标继位。
除了惩罚朝臣为朱标造势之外,朱元璋还把这一套搬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因为他知道朱标将来与兄弟们既是兄弟又是君臣,所以得让自己的儿子们都服从朱标,也需要在儿子中为朱标造势。
朱元璋对儿子们的管教都十分严苛,他的儿子们偶有小错他必然要重罚,其中朱元璋主要对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最为严苛,主要就在于这四人都属于嫡子,而且年龄差都在6岁之内,年纪和朱标相差不大,所以他们对朱标将来的威胁最大。
比如朱樉被封为秦王属于边塞藩王,实力强盛,为人还骁勇善战,但是朱樉的缺点也很厉害,生性暴戾骄狂,奢侈成性,因此犯得错也比较多。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时,朱樉由于过失太多被御史弹劾,朱元璋就借机召朱樉回南京,要废掉他的秦王封爵。
朱元璋在废掉朱樉之前,特意命朱标到朱樉的封地考察巡视,看看朱樉有没有在封地内肆意虐民,并且朱元璋当时有迁都西安的想法,朱标也是去实地勘察。朱樉的命运就决定在朱标手中,而朱标一如既往地宽厚仁爱,回来之后在朱元璋面前替朱樉说了很多好话,并表示朱樉在封地内没有给百姓造成困扰,就这样朱樉才保住了秦王封爵。
所以朱樉对大哥朱标是从心底里敬重,除了朱樉之外,朱棡、朱棣、朱橚也都是如此,朱元璋借故惩罚他们,朱标总能出面替这些弟弟求情,久而久之朱标在众兄弟中自然也有着很高的威望,深受兄弟们的爱戴和敬重。
除了为朱标造势之外,朱元璋还特意在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22岁时,让他率领文武百官监国,朱标这时候的权力也基本等同于皇帝,当时国家决策基本由朱标决定,只要报请朱元璋批准即可。
从这一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去世,朱标共监国十五年,可以说这十五年里也算是他的执政时期。
因此朱标在朱元璋时期的权力几乎等同于皇帝,在极大的权力下,再加上他本人的能力和朱元璋为他造势,自然也就使得他形成了极高的威望,他虽然性情宽厚仁爱,但是却能号令群臣,也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开国功臣还有兄弟们都信服,因此他虽然宽厚仁爱却不是人善可欺之辈。
朱标不仅在朱元璋时代有着仅次于皇帝的权力,而他背后的政治集团也不是朱棣可以相比的,想一想朱棣当时手里的人才有谁,只有谋士姚广孝和一些二三线的武将而已,而朱标背后的团队有徐达、常遇春等淮西勋贵功臣集团。
早在洪武四年(1371年)时,朱元璋就让朱标娶了常遇春的长女为妻,虽然常遇春当时已经去世,但是要知道淮西勋贵功臣中大将冯胜是常遇春的亲家,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可以说常遇春在淮西勋贵功臣集团中影响力非常大,常遇春虽死,但他背后还有着淮西勋贵功臣集团,所以朱元璋让朱标娶了常遇春的长女,就是为了让淮西勋贵功臣集团都能支持朱标。
在后来朱标监国之后,淮西勋贵功臣集团已经是完全听命于他了,尤其是蓝玉与朱标关系最为亲近,蓝玉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大将,他军事能力强,功劳也很大,因此在当时能制住蓝玉的除了朱元璋就只有朱标了。
蓝玉可以说在当时只听朱元璋和朱标的话,即便是其他皇子他都基本不理会,尤其是他十分看不上朱棣,他在北伐蒙古路过北平时,就察觉朱棣颇有异心,因此回到南京后他就告诉朱标,他在北平看到朱棣行事风范与皇帝一模一样,认为朱棣将来必有觊觎皇位之野心,建议朱标趁早将朱棣除掉。
这件事可以看出蓝玉瞧不上朱棣,还可以看出蓝玉对朱标极为忠诚,当然是忠诚了,两人有姻亲关系,毕竟蓝玉是朱标嫡妻的亲舅舅,最后还能看出来在那个时候朱标就有除掉朱棣的资本,否则蓝玉不会劝朱标趁早把朱棣弄死。
其实朱标在当太子时期,想要收拾弟弟朱棣易如反掌,朱元璋时常会严苛地敲打朱樉、朱棡、朱棣、朱橚这四个嫡子,朱标只要在朱元璋惩罚他们的时候火上浇油,就足可以让他们被废掉封爵,如果朱棣没有燕王的爵位,他的下场就只有回凤阳老家种地去了。
但是朱标宽仁,他觉得朱棣每次见到他都十分恭敬,显得从心底里敬重他,所以朱标认为朱棣在封地只是有些狂妄,不至于对他有二心,因此朱标没有听从蓝玉的建议,把朱棣收拾下去,他哪知道这也为后来他的儿子朱允炆继位埋下了隐患。
所以如果朱标不是英年早逝而是顺利继承皇位的话,朱棣别说发动靖难之役了,他连当燕王都得收敛很多,毕竟当皇帝的不再是老爹而是大哥了,在老爹那犯了错,老爹还是可以包容你,让你回老家凤阳去种地,但是在大哥那表现出野心犯错的话,那大哥没准就得对你举起屠刀了。
哪怕朱标就算是继承皇位仅一年就去世了,他再传位给朱允炆,朱棣都不敢发动靖难之役,朱棣能当上皇帝其实是非常幸运的,最大的幸运就是大哥朱标死得太早了。
其实朱允炆并非朱标的嫡长子,他是朱标的次子,朱标的嫡长子是朱雄英,只不过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时,年仅8岁就夭折去世了,后来朱标的嫡妻常氏又因生育三子朱允熥患产后病而亡,朱标没了嫡妻之后,才把侍妾吕氏扶正,而吕氏正是朱允炆的生母。
所以朱雄英体内流的才是常遇春的血脉,如果朱雄英不夭折的话,朱标即便英年早逝,朱元璋选择朱雄英当皇太孙,那么淮西勋贵功臣集团势必还会继续拥护朱雄英,那样的话朱元璋也不至于在朱标去世后,为了将来给朱允炆扫清障碍,把以蓝玉和冯胜为首的淮西勋贵功臣集团全部诛戮殆尽,换句话说蓝玉和冯胜只要有一人在世,朱棣都不敢发动靖难之役,即便敢发动靖难之役,二人任何一人都足以完全压制朱棣。
朱允炆的母系家族与朱雄英则不同,朱允炆的外公是元朝降将吕本,他母亲吕氏本是朱标的侍妾,太子妃常氏去世后,吕氏才被扶正为太子妃,吕氏家族在朝廷中没有根基,明朝的那些开国功臣自然不会听从一个母系家族没有根基,还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的话。
朱元璋非要选择立后续的朱标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比朱允炆年幼一些的身上流着常遇春血脉的朱允熥,所以朱元璋既然选择了朱允炆为皇太孙,那就只能替朱允炆扫清未来不肯听话的淮西勋贵功臣集团。
在大部分淮西勋贵功臣集团被朱元璋清除之后,也就导致了后来朱允炆继位无人能抵御朱棣,甚至还有很多武将和功臣对朱棣和朱允炆之争选择了壁上观,这就因为朱允炆母系家族没有根基,他本人又是年轻继位没有威望,所以没有人拥护他。
还有就是如果朱标就算是继位一年就去世,合法传位给朱允炆,那朱棣都难以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是得到朱标认可传位,而那时候蓝玉和冯胜也都还活着,他们就足以压制朱棣了。
其实参考一下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仅十个月就去世,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而朱棣的次子汉王朱高煦野心勃勃图谋皇位,在朱瞻基继位后,妄图发动二次靖难之役,却很快就被朱瞻基平定,就能看出来,只要朱标能顺利继位,哪怕继位一个月再传位朱允炆都不会让朱棣能篡位成功。
所以假设如果朱标不死,蓝玉和冯胜等淮西勋贵功臣集团不用为他陪葬,朱标顺利继位后那就是朱棣就得熄灭自己的野心,在朱标面前朱棣永远都是个弟弟,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或者是拥护者等各个方面来说,朱棣和朱标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他都只能是朱标的小弟弟,别说发动靖难之役了,他可能为了自保,都得主动向朱标上交燕王府护卫兵权。
因此说朱棣是幸运地捡了皇帝之位,他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大哥朱标英年早逝,否则朱标不死,他永远不敢起兵。
所以朱棣敢在侄子朱允炆继位之后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完全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行为,朱标如果不死,朱棣是绝不会敢在一个深受淮西勋贵功臣集团拥护且还在文武百官和诸王兄弟中威望极高的朱标统治之下起兵篡位。
因此朱标只要不死,朱棣都根本没有资格当他的对手,他只会放弃野心,安安稳稳的做燕王,而朱标早逝,朱允炆少年继位,就算是朱允炆不主动削藩,他都会找理由篡位,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