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卫作为明朝独创的机构,专为皇家提供机密情报,涉猎内容广泛,既留心商品价格这种经济方面,也关注火灾等意外突发事件,城门过个人都要了解下姓甚名谁,年方几何。
当然监视的最重要对象是百官,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事无巨细,都要一一汇报给皇帝。虽然机构是皇帝设立,但百官不敢记皇帝的仇,这笔账就记在厂卫头上了。自尊备受打击的文官一直寻机报复,但苦于机会难寻,却不料机会悄然而至。
这要从大兴县的县令说起,他因一件小事责打了乐舞生,乐舞生,即郊社之祭和祀孔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由于其职业特殊,所以不可轻易责打,否则就会被看做轻视祭祀大典。因此这个县令就要被问罪。
由何机构问罪?这就有点复杂了。首先,太常寺认为县令行为冒犯宗庙,所以要交由一向负责复审的三法司审理,所谓的三法司,即大理寺,督察院和刑部。
其次,东厂也有权利询问拷打,因为这是一宗涉及官员的刑事案件。那到底谁审呢?东厂退了一步,不争取审讯权,只提出旁听。
三法司表示认可,但是临审前,刑部尚书李世达却变了主意,认为这是文官内部纠纷,与东厂并无干系,就将东厂的两个校尉拒之门外,不允许旁听。
此事自是引起了轩然大波,皇帝震怒,认为刑部这一行为不是不给东厂面子,而是拂了自己面子,于是一面质问文渊阁,一面把案子交给了东厂,此时,申时行再度调和,使李世达向皇帝致歉,皇帝虽然暂时感到胜利,但他很快意识到,是他想的过于简单。
仅仅几月后,文官就弹劾东厂宦官张鲸,指责他贪污受贿,但实际上,这样的罪过文官也难以避免。皇帝只是口头训斥了张鲸以示处理,但文官集团并不满意,接着弹劾内阁,认为内阁处事不当,总之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
皇帝对此无法,只能罢免张鲸,这时还有人上奏折,表示皇帝不愿意处置他,一定是也收到了他的贿赂,这人的指责为自己招致了六十大板,但这样的人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文官无休止的指责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问,都让皇帝对政事的处理变得心灰意冷。这般情况下,万历皇帝想出一招,他下定决心不再与文官集团共事,对其采取漠视态度。此事,才渐渐的退却,不得不说有时候漠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此次文官集团和宦官的斗争其实是无可避免的,看似是县令一案引起的,其实是两者积怨已久的结果。
但是看多了电视剧的我们难免觉得厂卫嚣张跋扈,气势逼人,比起文官集团似乎更胜一筹,但是细究起来还是文官集团更有优势,厂卫的倚仗是皇帝,而文官集团的倚仗却是孔孟之道,是伦理道德建构起来的国家制度。因此这一仗,厂卫的失败,本就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