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位,可为家族沿袭,也可为谋反篡位。成王败寇,向来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每一次的皇位变更,便意味着一轮权力的洗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更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为人狠辣,却被称为“永乐大帝”。这位皇帝刚即位时有两位死对头,一为铁铉,二为景清。传闻中,朱棣油炸铁铉,将景清剥皮。如此骇人的处决手法,不禁令人胆颤。
当年,朱棣是否真的以如此残忍的手法杀害了二人,还是说这只是后人黑他、刻意杜撰夸大事实呢?
举兵靖难之役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自幼受到了朱元璋的严格管教。朱元璋共有七个儿子,他有意精心培养,故而使七个儿子都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朱棣十岁那年,他被朱元璋封为燕王。十六岁那年,他与魏国公徐达的大女儿结为夫妻。
在朱元璋的安排之下,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一方面,他要练兵演武;另一方面,他要深入社会,体验民生疾苦。朱棣机敏聪慧,自然知道要在暗中积蓄力量,争夺当上皇帝的机会。
朱标为朱元璋的长子,故被立为太子。后来朱标不幸英年早逝,朱元璋便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消去其他皇子对皇位的不法之心。朱棣表面上默不作声,背地里并未停止积蓄力量的脚步。朱元璋去世后,朱棣成为了诸王之中最为年长的一位。
朱元璋临死前曾对朱棣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协助朱允炆一统大局,稳固朝政。但同样,朱元璋也担心朱棣的势力太过强大而影响到朱允炆的地位,便立下遗诏,不允许诸王前往京城,且需要受到朝廷的限制。
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大肆削藩。朱棣见情况不对劲,便在表面上说自己身体抱恙,暗中则加紧收兵买马的进程。此外,朱棣还利用自身之便,加紧赶制军器。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以诛杀奸臣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这场内乱持续四年之久,最终以朱棣的获胜告终,朱允炆则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
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登基称帝,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登基之后,朱棣立刻开始肃清朝堂,排除异己。
铁铉
每一位皇帝都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朱允炆也不例外。铁铉是朱允炆身边的一大忠臣,他拥护朱允炆的所有命令。在当年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时,建文帝命令耿炳文带兵北上平定叛乱,命铁铉负责军队的粮草供应。
在朱棣部下的攻打之下,耿炳文难以相抗,败下阵来。而后,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继续作战,依旧是铩羽而归。铁铉听说李景隆弃兵逃跑,心中十分愤怒。
他当即收拾行囊赶往济南,并遇到了参将盛庸。两人在去济南的路上不断汇集溃败士兵,到了济南之后又继续招兵买马,组建起了一支对抗,顽强抵御朱棣的进攻。
燕王见迟迟攻不下济南城,亲自上阵,率军攻打济南城,但始终没有有效进展。面对朱棣用弓箭送来的招降书,铁铉看都不看,撕得粉碎并扔出城外。也正因如此,朱棣才会与铁铉结下这么深的梁子。
后来,铁铉又大败燕军,收复了德州。如此功绩,令朱允炆十分喜欢,加封其为兵部尚书。得到了帝王的赏识,铁铉十分感激,并发誓誓死效忠朱允炆。
靖难之役时,铁铉率部阻击燕军,但朱允炆已不知所踪。因寡不敌众,铁铉败下阵来,被朱棣活捉。抓到了铁铉,朱棣心中大悦。斗了这么多年,还是成为了自己的阶下囚。之后,朱棣亲自审问铁铉,铁铉却背对着他,一言不发。
朱棣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一怒之下宣布对铁铉实施磔刑,也就是凌迟。据说,朱棣先是割下了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又逼迫他吃下去。关于这一点,明史中也有所交代。但铁铉死后又被放入油锅中炸的消息,则更像是坊间传闻,没有太多真实性。
景清
景清也是朱允炆的一个忠臣,但他不像铁铉那样与朱棣有过正面交锋。朱允炆自焚后,他身后的许多忠臣想要自杀殉主,景清也是如此想。可突然之间,景清发觉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忍辱负重最终将朱棣刺杀,为朱允炆报仇,这才对得起朱允炆对他的赏识和厚爱。
朱棣登基后,景清表面上臣服,心里却在暗暗寻找刺杀朱棣的绝佳机会。
一次上朝,景清在袖子里藏了一把利刃。可惜,因为胆怯,他的步调凌乱,表情僵硬。朱棣心觉不对,便命人在大堂上搜身。这一搜,景清的刺杀计划便宣告破产。
景清气急攻心,在朝堂上破口大骂。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景清在朝堂上被打掉了牙齿、割去了舌头。可即便如此,景清还是不服。他用血口朝着朱棣吐口水,最终被判处磔刑。
据说,景清被剥皮抽筋,内脏处填上了稻草,并悬挂在城门警示心怀异类之人。虽然景清的死状也没有被史册详细记录,但根据景清的个人经历和坊间流言来推测,景清被剥皮也不是没有可能。
小结:
伴君如伴虎,生死就在旦夕间。朱棣作为刚上位的新帝,肃清朝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杀掉铁铉和景清,一是为了断掉朝臣们对上一任皇帝的念想,二是杀鸡儆猴,让那些心怀异己的人恐惧,并忠心效忠自己。
古代的刑罚之残忍,我们几乎无法想象。铁铉和景清之死,是惨烈的,也是壮烈的。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忠臣,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此忘我的忠臣形象,又怎能不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