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易经,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实上《周易》只是易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除了这本流行于历朝历代的《周易》之外,我国上古三代还有其余两本《易》,也就是《连山》以及《归藏》。根据史书《周礼注》记载:“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但这一本夏代《连山易》在汉初时期遗失,而商代的《归藏易》一在魏晋以后失传。也就是说在魏晋之后,世间再无《连山》《归藏》,三易有二易成为了历史遗憾;而现代考古则弥补了这些历史遗憾。
众所周知,我国在考古上非常的重视先秦特别是三代时期的古墓遗址,因为这些古墓不仅能够出土大批的稀世珍贵文物,而且能够出土大量历史实物资料,大大的弥补史书的不足以及错误之处。还有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先秦史料毁于一旦,绝大多数上古古籍成为了失传古籍;造成了史书记载的不足,而先秦古墓中保留下来的历史古籍则为研究历史真相提供了原始的实物资料。
湖北江陵一带的战国古墓非常之多,每一座古墓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座楚墓都出土了极为重要的国宝级文物。有的古墓非常的大型,而有的古墓小到只有一具棺板。1993年,考古家在湖北江陵发现了一座中型的楚墓,这座楚墓看起来非常的“穷”,因为出土的都是低端的陶器制品,基本没有珍贵的青铜器以及黄金文物。但这座被命名为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考古挖掘后却令世界都疯狂起来,原因是古墓出土了近千枚竹简,竹简的内容是失传的古籍。
而这千枚竹简记载的都是上古三代的古籍,包括《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其中最令国人,世界文学界、史学界疯狂的是墓中发现的商代《归藏易》。经过仔细研究解读后,专家发现考古出土的这本失传古籍《归藏易》和《周易》同样依据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来推断吉凶,偶尔也依据卦象之义断吉凶;换句话说《归藏》与《周易》有着顺承关系。
但在世人看来,《易经》似乎就是一本封建迷信用于算命的书籍,没有任何用处的。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易》一开始的目的是用于占卜算卦没错,但同时包含着的哲理思想是世界上任何一本书籍都无法比拟的,这些哲理大到宇宙的诞生,星辰变化;小到为人处世,蝼蚁存亡。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丝毫离不开《易》,因为这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先秦诸子百家共同的经典,更是上古时代河图洛书的记载者。
而考古家在江陵15号秦墓挖出的这本记载着商代《归藏易》的古籍意义更是重大,对于探索秦代政治思想与五行学之间关系有着直接意义。古籍的出土本已经令各界震撼不已了,2000年8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简帛研讨会上,专家在发表《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时还称“这本商代《归藏》的出土不仅为研究易学提供了原始资料,而且还要改写历史”。但专家所说的这本古籍将要改写历史到底怎么回事也无人知道,因为后来有关于《归藏易》的学术报告被中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