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通过邮政传播诗歌是研究唐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唐代的古代邮政系统包括水路和陆路,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和严格的系统。除了传递政令、运送官员和货物外,古代邮政服务也有助于唐诗的发展。
许多历史文献证明,唐代的古代邮政服务确保了诗人之间的即时交通,有助于诗歌的广泛传播,它也充当了相隔遥远的诗人之间的桥梁,进而有助于形成不同的诗歌流派和时尚。
唐诗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之广令人惊讶。例如,当白居易被从宫廷贬到江州 ,他写了一封来自长安市(今天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信给他远在通州的朋友元稹 。
元稹在短短一个月内收到了这封信。这封信实际上是一首诗,题为“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此外,敦煌唐诗写本,包括李峤的诗歌, 王梵志, 李白, 和韦庄唯一的一首诗《秦妇吟》, 也迅速从东南部向西北部蔓延。古代邮政服务是这些诗歌被广泛传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古代邮政服务有助于唐诗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古代邮政的建立
唐朝(公元618-907年)在我国一直是强大的代名词,其权力主要来自其政治制度,古代邮政服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古代邮政系统包括水路和陆路,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和严格的系统。除了传递政令和信息、运送官员和货物外,古代邮政服务也有助于唐诗的传播。
一、唐代驿道制度
在唐朝强大的财政支持下,唐建立了发达的驿道网络。据《馆驿使壁记》记载柳宗元, 以长安为中心,邮路网有7条干线,覆盖全国。
7条干线与每个州的大量互连驿道相连,使这些驿道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交通网络。《元和郡县图志》中更是对唐代的交通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根据这本书,共有10条主线,包括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陇右道并且每条主线都有许多支线。
每个交通枢纽都与8个目的地相连,这些目的地都清楚地记录在书中。此外,该书还记录了这些交通枢纽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交通枢纽到长安西都和洛阳东都的距离。
所以这本书让读者对唐代的国家交通系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驿道系统使人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进行交流成为可能。
二、员额的设立和供应
政府设立了大量职位以满足交通需求。据《驾部郎中 第五卷》中记载,全国共有1639个职位,其中260个职位为水路职位,1297个职位为陆地职位,86个职位为两者皆有。
这些职位的距离是固定的,通常是30里。岗位之间的距离取决于运输业务。不同岗位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人手、马匹和船只的分布都取决于交通量。
古代邮政制度的安排非常灵活。所有的供应和人力都是根据其工作量分配的,以便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同时,节省国家资源。
有一件事必须提到,相邻的哨所之间的距离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王宏治考证的结果, “30里是两个相邻哨所之间的法定距离。
但在西北部和西南部等偏远地区,或在沙漠荒地或危险山区,两个相邻的哨所之间距离通常超过60或70里,甚至100里。
另一方面,在首都附近,由于交通频繁和紧急,距离往往不到30英里,甚至只有8里。”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钱和土地。
没有钱和土地,船和马就不能顺利前进。
唐朝廷为建立古代邮政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克服邮政资源偶尔出现的严重短缺。根据《尚书·户部》第三卷 “朝廷对所有州使用古代邮政服务每年按固定税率征收40万贯,每3年征收150万贯。”
此外,朝廷还对官员的工资和谷仓的费用每年征收80万贯。朝廷对官员的工资和谷仓的费用征收了240万贯的税,同时,对古代邮政服务征收了23万贯的税收。3年税除以职位总数,即230000除以1639等于1403贯。
因此,每个职位每3年获得1403贯,平均每年获得467贯,这还不包括朝廷拨款的利润。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唐政府非常重视古代邮政服务。
分配给驿站的土地取决于驿站的马匹数量。据《通典》作者杜佑描述, “一个哨所每匹马有40亩的相邻土地,如果哨所附近有牧场,则有35亩,每匹路过的马有20亩。所以它可以得到3000亩土地。”
邮驿可拥有8匹马,可获得320亩土地。据《中国古代邮驿史》记录,这个数字可能不正确。如《新唐书》所记载, “驾部郎中和员外郎负责登记马车、马匹等……中央朝廷通常根据官员的官阶将马匹分配给官员。最高级别的官员可以得到10匹马,他的土地最多为400亩。”如果官员也被授予每匹马40亩土地,那么最高官员可以得到400亩。
因此,最多拥有400亩土地的是一个官员而不是一个职位。此外,最小的驿站有8匹马,占地320亩。如果一个最多能拥有400亩,那么最大驿站和最小的驿站之间的差别只有80亩。
在唐代的古代邮政服务中,这种程度的差别是不可能的。此外,400亩土地可能无法养活工作人员和75匹马。因此,可以推断,最大的驿站可以拥有3000亩土地。
《全唐文》第89卷记录了这个案例。
“由于徐州的战争,供应关中的江淮大米没有定期交付,然而,政府分配的旅行津贴被挪用了。应交付的大米只存在于账簿中。结果,大米库存逐渐短缺,供应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职能部门负有责任。颛云师应向皇帝发送奏折,以报告问题……对马的数量等职位的资源有规定,应始终遵守。任何在岗位上挪用资源的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可以确保古代邮政服务所需的资源供应。
一旦某个岗位出现供应短缺,就必须采取措施补充。据《本纪第十九上·懿宗》记载, 在岭南地区,湖南和贵州处于重要的交通线上,其他道的士兵和军事资源的运输必须经过。
邮差在他们的间歇期需要补给。湖南和贵州应给予特别优惠。因此,他们两人都被授予3万贯用于军事用途或作为职位牟利的资本。
对于交通较少的江陵、江西和鄂州,各道的官察司应分别向皇帝详细说明各自的工作量。根据湖南和贵州的例子,将发放资金。
员额资源短缺将影响军事和国家运输。因此,一旦员额资源短缺,统治者会立即设法补充,以免影响运输。各州官员都非常重视。
刘彤表达为“河南府驿马奏折”官员最重要的职责是管理好岗位。尽管困难重重,但作为河南道长,他还是努力争取马匹、金钱和其他资源,以获得职位,并保持交通畅通。这正是其他州的官员所做的。
唐朝的老百姓也支持修建哨所。
每当邮政资源短缺时,邮路沿线的人们都会向邮政捐款捐马。王梵志的一首诗 描述了李正去请村民捐款捐马时如何受到村民的欢迎。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因为中央政府特别重视邮驿,并给予他们优惠政策,通过三种手段的共同作用:政府的提供、人民的支持和职位的独立管理,职位得到了充分的供应。这为古代邮政服务的效率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 唐朝邮政服务的速度
唐代的邮政管理属于军部,其职责是服务军队情报输送。由于军事管理,古代服务的规定非常严格,快递员必须带上路牌(在古代中国,有了路牌,旅行者可以在邮局领取必需品),每天的行程也受到了规定。
对于在邮路上旅行的快递员和各种旅行者来说,如果他们想从邮路获得任何帮助或补给,他们必须随身携带路牌。
据《唐六典》《尚书·兵部》第五卷记载,只有门下生负责向快递员或旅行者分发路牌。
旅客从首都出发,他们的路牌由门下省审批,门下省也有权分配回程路牌,就像今天的回程机票一样。旅行者从每个县出发,他们的路牌由当地县分发,返回的路牌不允许分发。他们返回的路牌由他们到达的县分配。
《九唐书》记载:“贞元八年“在邮路上骑车或步行的快递员和旅行者必须持有路条牌。”。除门下省外,其他各部不得发还路牌。
快递员和旅行者必须将他们的路条交给当地政府,然后得到他们的返回路牌,快递员或旅行者可以用路牌回去……中央政府采纳了这一纪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路牌的规定非常严格。
对于旅行者和快递员,他们每天的行程也受到了限制。一般距离为:“陆上旅行:马每天旅行200里,允许徒步或骑驴每天旅行150里,马车每天旅行90里。”
水上旅行,载重船每天在河上游行驶90-120里,其他种类的水上行驶120-160里。对于空载船,每天在河上行驶140-180里,其他类型的水上行走180里。对于沿河行驶的船,载重和载重都遵循相同的规则。
四、违反规则的处罚
为了保证即时通信,唐朝统治者对违反规则的快递员进行了严厉处罚。《唐律疏议》有十件关于这样的律法。
他们是:快递员延误行程,快递员做私人事情而不是公务,文件没有分发;快递员不按要求行事;增加驿马;骑驿马时绕道而行;骑驿马时兼职;邮差和快递员犯错,到达目的地后未出示富杰;不按时离开等。
其中,对快递员延误行程、骑驿马时绕路以及不按时离开的处罚确保了快递员必须按照邮政政策规定的距离和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对邮差是非常严厉的。严格的规则为古代邮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唐代的古代邮政服务迅速而准时。数千里之外的重要信息,如战争信息,都可以及时到达。
唐代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交流很慢。到了唐代,经济繁荣、交通方便,也让邮递系统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代邮驿制度》,李洪彬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唐律疏议》,陈昌治、沈起凤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
[4]《大唐六典》。陈昌治、徐世隆、刘德仁等编,中华书局2016年版
[5]《唐律疏议》。李洪彬著;马勇、刘艳红主编,中华书局2016年版
[6]《中国古代邮驿制度》(上)。王孝宇等著;中华书局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