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唐朝后期至近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尽管其研究的成果颇多,但对其如何参与到文学创作、如何参与到诗歌的创作等方面,研究则相对薄弱。
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之一,其诗被誉为“仙才”,但他并非纯粹的“隐士”(当然李白的诗作也颇具隐士之风),他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且以其非凡的才华和超凡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据学者研究,李白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他在其诗歌中大量使用民间音乐素材而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是李白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密切联系而产生积极影响的最有力证据。
盛唐诗歌与民间音乐
盛唐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全盛时期,唐代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这个时期的诗歌成就不及盛唐,但是这一时期的诗人在继承汉魏六朝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却又有了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诗风。
在唐代,音乐与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也为音乐提供了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二者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地发展。
在诗歌创作上,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是由语言、节奏、情感三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本身又具有鲜明的音乐美。
唐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音乐性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乐府为代表的各种歌行里所表现出的音乐美;二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经典所蕴含着的音乐美。
在古代诗歌中,最具有音乐特征和最能表现音乐美的就是乐府和古风。乐府是汉魏六朝时期各种新乐府、新歌辞和旧乐府所组成的歌唱集团。
它包括了秦代以来流行在北方、中原各地以及南方地区并与之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声调。如汉代已出现了“曲名”(音义)一词,在乐府里又有“新声”、“新声之曲”等称谓;
又如《汉书·礼乐志》记载:
“秦以胡乐为淫声,而汉承秦制。”
可见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深受秦文化影响,其音乐文化也可以说是充满了“胡乐”色彩;同时先秦时期以礼乐为代表的音乐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性并不是单一地表现在音乐方面,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如“悲秋”、“离愁”、“悲叹”等都是古代诗歌中音乐美的典型,它们都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同时,在唐代,这种音乐美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音乐与诗歌的关系还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上。在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李白。
李白深受《诗经》和《楚辞》等先秦经典中音乐美的影响,使其诗歌创作形成了清新俊逸、浪漫洒脱、绮丽动人等风格特征,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白诗中大量运用五言或七言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五言或七言诗也是他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李白与民间音乐的不解之缘
李白在《将进酒》中曾对自己的诗歌进行过这样的评价: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以说李白对于自己的才华是非常自信的,在他眼里,只要有足够的才华,那么就可以得到“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美好结果。
可是事实上,李白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尤其是在诗歌中运用民歌创作手法是需要面临着很多考验的。
在《古风》中李白曾这样说道:“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句诗意思就是说自己所创作出来的诗歌和普通百姓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还是有着非常大差异性的。
这句诗是李白在写完《古风》之后所说下句话,因为他在创作《古风》时受到了很多民间音乐作品的影响,所以在创作《古风》时便用到了自己所写下句话中的“呕哑嘲哳”这个词。
所谓“呕哑嘲哳”就是指自己所创作出来的诗歌在发出声音上会显得非常难听。
而这句话中之所以用到“呕哑嘲哳”这个词,就是因为李白受到了民间音乐作品中“唱和”以及“和音”这种表现形式启发,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其实里面却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首先就是李白在《古风》中提到了民间音乐作品中所具有的“唱和”以及“和音”这种表现形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李白对于民间音乐作品中这种表现形式是非常了解和熟悉的。
所以我们从《古风》中就可以看出李白其实是非常了解民间音乐作品的,并且对于民间音乐是非常了解。
其次就是李白在《古风》中提到了“不能歌”这个词,而在李白的很多诗中都曾提到过“不能歌”这个词,例如在《忆秦娥》中写道:
“吴山楚水动离情,明月吴霜寒觉轻。”
这里的“吴霜”指的就是吴山楚水中所产生的秋霜,而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所说的“不能歌”也正是指秋霜。
最后就是李白在《古风》中还提到了“不能歌”这个词,是指的李白在创作《古风》时所受到的民间音乐作品的启发。
李白诗歌与民歌
李白作为一个深受民间音乐影响的诗人,他对民间音乐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民间音乐不仅有娱乐和审美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够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
通过李白诗歌中的一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民间音乐与李白诗歌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李白的诗歌中经常使用到民歌,如他的《将进酒》中写道: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来描述自己得意之时的情绪。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了四句来描写自己饮酒之时的状态,第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是用来描述自己得意之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洒脱;
第二句“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用来描述自己得意之后表现出的一种狂傲;
第三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用来描述自己得意之后表现出的一种自信;
第四句“千金散尽还复来”是用来描述自己得意之后表现出一种豪迈。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自己饮酒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情绪,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豪放、豪迈不羁的李白。
除了《将进酒》外,李白还写过很多关于饮酒的诗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李白在离开宣州赴任时写给好友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对诗歌题目中“饯”字的描写,将作者与友人之间将要离别时互赠礼物而表达出一种惜别之情。
这首诗中既有对朋友之间感情深厚的描写,同时也有对即将离别朋友时自己内心复杂情绪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豪放洒脱的李白。
《将进酒》中,李白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题目,而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两句,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李白的这句诗是用来形容自己喝酒时的状态的。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句诗作为开始,后面还有两句诗是用来描写自己喝酒时所表现出的状态的。
李白诗歌中除了对酒中的描写外,还常常以民歌作为题材,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床前明月光”来比喻自己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情绪;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情感;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李白是一个深受民间音乐影响的诗人,他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到民歌和民间音乐。在他诗歌中所使用到的民歌都是作者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演唱和传唱出去的民歌。
从李白诗歌看唐朝时期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的诗歌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代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唐代诗歌对于唐代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唐代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在这一时期,我国人民群众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而且还发展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
其中包括唐朝民间音乐,同时,也包括唐朝宫廷音乐和城市民间音乐。而在这一时期,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文人对中国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首先从李白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朝时期,唐代文人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文化艺术精神,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民间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这一时期,民间音乐被大量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
在李白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是描写唐朝民间音乐活动和娱乐生活的诗歌。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对唐朝民间音乐文化比较熟悉。
李白在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黄河九曲流,中有名场田”;
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等。这些诗句都体现出李白对唐朝民间音乐文化具有非常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从李白诗歌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唐代时期民间音乐文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体系。
笔者观点
笔者认为,唐代的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在唐代被视为高雅音乐,并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民间音乐不仅是唐代文人们创作诗歌的源泉,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李白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其诗歌风格不拘一格,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诗歌中挖掘出大量有关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去。
因此,我们可以从李白诗歌中挖掘出民间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们认识到民间音乐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