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棣手中的明军打得赢帖木儿帝国吗?

朱棣手中的明军打得赢帖木儿帝国吗?

前言:十四世纪末期,亚欧大陆上从西到东分布着四大帝国,分别是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帖木儿帝国和明朝。十五世纪初,雄踞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在成吉思汗后裔—帖木儿的带领下一举打败了奥斯曼帝国,而奥斯曼帝国一直是压着东罗马帝国打,帖木儿帝国的战斗力由此在四大帝国中实现了“保二争一”。

公元1404年,帖木儿亲率近五十万大军东征,意欲和明朝比个高低,顺便收复蒙古人的“故土”,可就在他准备亲赴前线指挥进攻甘肃的战役时,他不幸因病去世,他的东征之梦也化成了泡影。如果他真的率军踏上了了明朝土地,当时的永乐皇帝朱棣能打得赢他吗?

中亚“跛狮”—帖木儿

一、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经济对比

1、两国的人口和土地

不管什么时期,人口都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越多,两国的农业和畜牧业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劳动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理,经济越好,能够养活的人口也会越多。比如江南地区,因永嘉南渡、靖康之乱等影响,北方的人口向江南迁徙,让江南的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也让江南逐渐取代了关中等地区的经济地位。

帖木儿帝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比较特殊,既沿袭了察合台汗国的部分制度,又吸收了阿拉伯人的部分制度,有点大杂烩的样子,对地方的管理比明朝要显得松散,其统计的2850万人口应该会偏少,不过永乐八年的明朝人口达到了5170万,帖木儿帝国统计的人口即使有出入,出入也不会大到能抵消两国之间的这个差距。

帖木儿帝国疆域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优质土地越多,能够蓄养的牛羊马、能够种植的粮食自然越多,相关的经济发展自然越好。比如秦将司马错灭巴蜀,实现了“广地”、“富国”的战略目标,还有成吉思汗攻打洪吉剌、塔塔儿等部,占领了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使其经济实力得以快速提升。

帖木儿自在河中地区建立帖木儿帝国后,四面出击,到其东征时,已成为一个囊括东印度、波斯高原、两河流域等地的大帝国,有效统治的疆域面积达到了480万平方公里。明朝虽然实现了大一统,但是未对东北、蒙古、西藏和西域等地形成有效管理,加上朵颜三卫趁着“靖难之乱”脱离了明朝的掌控,明朝在朱棣即位之初的疆域应在400万平方公里左右。考虑到土地质量,明朝在土地整体方面是优于帖木儿帝国的。

永乐初期的明朝疆域

2、两国的税收和GDP

稳定的税收是王朝发展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战争,都需要财政支持。帖木儿帝国税收主要靠人头税、土地税和工商税,帖木儿帝国规定穷人每人每年交1个第纳尔,富人每人每年交10个第纳尔,土地税则是征收实物,按土地产出的1/3左右征收,其百姓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值得一提的是,帖木儿帝国高度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沿着丝绸之路大力广设驿站,鼓励对外贸易。

明朝奉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国策,尤其朱元璋在位期间,更是如此,其税收主要靠定额增收的农业税,每年大概在3000万石粮食左右,按明初每石粮0.25两白银计,折合白银才750万两。朱元璋讲究的是轻徭薄役,他曾对大臣们讲道,“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

帖木儿帝国繁荣的商业

GDP的多寡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经济发展规模。简单来说,人们一共取得了多少劳动成果,便是GDP。帖木儿帝国长期的东征西讨对中亚等地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好在他非常重视战后经济的恢复,遣兵为农,大力修建水利设施,加强城镇建设,待到1405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帖木儿帝国的GDP占到了当年世界GDP的8%。

明朝建立之前,战争频发,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好在朱元璋在驱逐鞑靼后,与民休息,重视农业生产,实现了“洪武之治”。等到朱棣上位,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底子,虽说朱棣和朱允炆打了四年仗,让山东、河北等地再次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并未波及全国,尤其是富庶的江南地区。据相关数据显示,明初的GDP占同时期世界GDP的20%以上。

开创“永乐盛世"的朱棣

二、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军事对比

1、两国的军队规模

帖木儿帝国是以武立国,高度重视军队建设,其军队规模一度达到了一百三十余万。帖木儿帝国的士兵主要来源于各地的封建主。像帖木儿帝国这样幅员辽阔、成员杂乱的王朝,很难实现统一的均质化,最好的办法便是像法兰克王国一样搞军事采邑制,各封建主在自己的采邑内有军事权,一旦帖木儿有需求,各地的封建主便有向其提供士兵的义务。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帖木儿能够高效率地调集成规模的优质军队,但是一旦帖木儿的威望下降,便会在稳定性上面出问题。出于对稳定性的担忧,帖木儿在都城撒马尔干一带分封的主要是自己的家族成员和亲信将领,至于新征服地则分封给关系稍微疏远的人,并会打乱各地贵族的分布,比如将东察合台汗国的贵族们迁到穆斯林人的居住区等。

帖木儿军队

明朝初期,蒙古势力依然强大,朝廷设“九边”以御蒙古,其军队规模当时达到了一百余万,朱棣亲自掌控的京营大概有三十万左右,各地指挥使下辖的总兵力大概有七十五万左右。明朝实行卫所制,卫所的士兵们归为军籍,亦农亦兵、代代相传,一旦有调兵的需求,朝廷不需重新征募,可直接从各卫所抽调。

卫所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减轻朝廷养兵的负担,提高调集军队的效率,然而再好的制度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合时宜,比如说第一代卫所士兵很优秀,谁能保证其子孙会继续优秀?连士兵都是世袭的,时间一长,战斗力必然下滑。好在永乐时期的卫所制还算是比较坚挺。由此来说,帖木儿帝国和明朝在征集军队的效率和规模方面不相上下,不过明朝更稳定。

明朝的九边重镇中有三个在西北

2、两国的军队质量

帖木儿能够白手起家,和他个人的军事素养和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他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以战场为家,不断在战争中学习和成长,早年虽时有败绩,可到了晚年,他几乎成了“战神”般的存在,他在德里面对可怕的印度象阵时,他先以壕沟等稳住阵势,以“火牛阵”的翻版—“火骆驼阵”来冲击象阵,随后派骑兵从侧翼包抄印度军,此战赢得那叫一个漂亮!

帖木儿麾下的军队战绩彪炳,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军队中不仅有弓马娴熟的蒙古骑兵和突厥骑兵,还有悍勇的阿拉伯步兵和花剌子模步兵等。帖木儿重视武器装备的作用,征集大量技艺精湛的手艺人为他的军队服务,开发出了很多新式盔甲,不过当时他所掌握的铁矿资源比较缺乏,很多武器装备需要依赖于周边国家,比如格鲁吉亚的锁子甲等。

火骆驼破战象

朱棣虽然是“二代”,但是自他就藩北平后,也算是久经战阵。他很善于反守为攻,长途奔袭,这点和帖木儿比较像。比如洪武二十三年,三十岁的朱棣第一次奉命北征,路上突遇大雪,将士们劝他等雪停了再走,他认为打仗就是要出其不意,于是冒雪前进,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朱棣在即位后,依然不改初衷,喜欢御驾亲征。

为了便于指挥,他在禁军的改制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他组建的三大营。三大营中专于火器的神机营是在帖木儿去世后组建的,专于骑兵的三千营应该是在朱棣后来亲征蒙古所建,五军营则比较早,建于1399年,五军营主要是由精锐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混合军团,兵力在十万以上。明军重视火qi的应用,神机营出现之前,明军便已经装备了大量火chong、一窝蜂箭(可一次多发的火箭)等。

明军装备

结语

综上所述,帖木儿即使真的率军和明军交上手,也是输多赢少。当时明朝虽然建立的时间不长,可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对帖木儿帝国都是有一定优势的。

帖木儿能征善战,朱棣一样,帖木儿的军队所向披靡,朱棣的军队一样不弱;帖木儿是长途作战,朱棣是本土作战;帖木儿是近七十岁的“老人”,朱棣是四十五岁的黄金年龄。帖木儿帝国不稳定的因素比明朝多太多了。

后来奉命出使明朝的一位帖木儿帝国将军曾说道,“帖木儿死于东征路上是幸运的,这让他保全了一世英名”。

参考文献:

《明史》

《帖木儿帝国》

《大辞海·世界历史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口,帖木儿,经济,明军,明朝,疆域,税收,土地,帝国,朱棣,知识科普,帖木儿,明朝,帖木儿帝国,帝国,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帖木儿,经济,明军,明朝,疆域,税收,土地,帝国,朱棣,知识科普,帖木儿,明朝,帖木儿帝国,帝国,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帖木儿,经济,明军,明朝,疆域,税收,土地,帝国,朱棣,知识科普,帖木儿,明朝,帖木儿帝国,帝国,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