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四件事把他送上绝路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四件事把他送上绝路

文章来源:说文解字

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徭役沉重,再加上全国各地都出现的灾情,共同将朝廷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李自成就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并以“均田免粮”、“三年免征”、“买卖平等”等措施赢得了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然而,他和他的大顺政权都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有三位皇帝。

他们分别是明朝崇祯皇帝、清朝顺治皇帝以及大顺的李自成。

前一年10月,李自成带着他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古都西安,并且在持续的攻击中轻松就拿下了大明江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极有土崩瓦解之势,李自成自然想要取而代之。

到了新一年的元旦,李自成便在西安建立起他的新政权,改元永昌,他自己还给自己改了个名。

明朝分封在西安的秦王府也成为了他的新顺王府,为了能将都城搞得更加好看,李自成动用了大量民夫去修建长安城,并将城墙加高加厚,看起来比以前更加壮丽。

按照当时的军册记载,李自成拥有步兵40万、马兵60万,已经完全具备立国称帝的本事了,他也足以和明、清两朝分庭抗礼。

在李自成的心里,最大的敌人还是明朝,他们连续出了3位烂皇帝,导致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持续烂了六七十年,而长城之外的女真族也不断对明袭扰,飘摇欲坠的明王朝只差最后一把火了。

这一年4月,李自成抵达了居庸关,明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的情况下,李自成的部队很快过了昌平抵达沙河,后来由于和崇祯谈判破裂,他率军从德胜门进入。

大军压境之下,崇祯皇帝自缢而亡,这也宣告着明朝彻底走向灭亡。

似乎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对于李自成来说,进入北京才是失败的开始。

原本,清朝并没有将李自成当成主要敌人,他们反而都对明朝有着共同的敌意,早在李自成的农民军还在西安的时候,清方还派出了使者去了陕西,明确提出了双方要合作,共同灭亡明朝。

到后来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原本应该先和清军议和,避免对方南下发生争夺战,这样可以多拖延一点时间,使自己也有着充分的应战准备,可李自成并没有这么做,他反而在忙着些别的事情。

有四件事直接将李自成送上了绝路,那也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其一,贪图荣华富贵

对于金钱和名利的过分追求,也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的体现。

大顺农民军在占领北京后,很快就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也几乎瞬间就失去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李自成本人每天都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当中享受着,还和部下饮酒作乐,对于局势都没有个详细的分析。

要知道,在当时明朝残余的势力还有50万大军,而东北方向那些满清贵族也在虎视眈眈,若是任意一方行动起来,李自成都不可能舒舒服服过着那样的奢侈生活。

而且,李自成还说过这样一句话:“陕我父母国也,富贵即归故乡,即十燕京岂易一西安乎。”

这也说明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后根本没把北京当成自己政权的领地,反而是对北京城开始了掠夺。

他采纳了牛金星的建议,分给文武百官每人若干美女,还纵容士兵对宫女进行掠夺,甚至还有人跑到外面去强抢民女。

在这种毫无节制和底线的掠夺下,李自成的人甚至对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进行了拷打索饷,并掠走了吴三桂的一位爱妾,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吴三桂暴怒,并走上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道路,连民族大义都置之不顾了。

李自成是这样的,他手下的人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谋士牛金星在北京城内更是趾高气昂,每天都坐着轿子遍请同乡,还在培植着自己的党羽。

在原本的追赃过程中,大顺的执法人员更是以权谋私,致使很多人逃之夭夭,为接下来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其二,李自成看不清政治局势

对于大顺政权的失败,李自成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在西安称帝后,李自成并没有治理好自己的领地,反而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大举进攻北京。

他当时虽然有几十万人,可这场仗能赢也是因为运气好,在进入北京城的时候,兵力有8万左右。

可北京打下来之后,他就必然要面临着防守的问题,那会明朝的余部在各地不断反击,也使得李自成不能很好巩固和发展,李自成手下的那些人主要由农民和马贼组成,他们更加喜欢流动战术,想要守城都很困难。

也正是因为打北京没费多少力气,这更导致了李自成膨胀了起来,认为赢得天下绝非难事。

对于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山海关,李自成仅仅派了几千人去守,而忽视了关外的满洲铁骑和虎视眈眈的吴三桂。

这就足以说明李自成在军事上是麻痹大意的,他在战略布局上的失误,也为后来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此外,待到吴三桂重新占领山海关之后,李自成对于吴三桂的实力依旧认知不充分,在仓促的情况下迎战,最终落败。

其三,缺乏科学领导决策

本来就面临着内忧外患,李自成想要站住脚,就必须得采用正确的领导方式,他并不是没有那个能力。

最初,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还下了“安民诏书”,且那会他发现有士兵当街抢夺店铺的绸缎时,将肇事者的手直接钉在栅栏上,可见他也明白军纪对于政权的重要性。

当然,这些举措也很快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也使得李自成的部队经常遇到“不攻自破”的情况。

可以说,前期的农民军是深得民心的,然而,随着战事的发展,李自成的地盘越来越大,光是靠着追赃已经无法维持军队的开销,问题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

大顺的执法者在追赃的时候也渐渐开始不加区别,随意追捕前朝官绅进行拷打,伤及无辜,只要是无法达到他们意愿的,动辄就会用严刑酷法惩罚,时间一长,大家对于这支农民军的看法渐渐就改变了。

特别是很多地主乡绅,他们投靠农民军本就为了保住性命和财产,现在反倒落得个家财尽没的下场,心里自然是不满的。

可由于当时农民军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只好在无奈之下选择了隐忍,只是李自成本人压根都没发现这些问题。

待到李自成兵败之后,各地的降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纷纷再度踏上了反叛的道路,开始反过来追杀大顺政权的驻军和官员,就连那些贫苦的农民也因受到过大顺的剥削,不再去响应农民军的号召。

其四,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没有固守

山海关之战发生的时候,李自成压根没有料到吴三桂会把清兵搬来。

他在大败之后第一反应是回北京,这里是明朝的首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推翻明朝取而代之,首都就是最好的象征,也是天下人所公认的政治中心,守住这里,就代表着根基还在。

此外,结合清军的情况来看,他们过去曾三度深入内地,明军却都能坚守北京,清军也只是掳掠一番后便离去了。

就算李自成的想法是要保存实力,可他已经来过北京了,那些投降的明官以及北京民众都希望新主能够实施新的治国方略来安定人心,可李自成不仅没守北京,反而一通“追赃”后就跑了,彻底失去了民心。

李自成没有抓住机会,清军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因为吴三桂,清军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山海关,为继续南下中原打开了通途。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仓皇逃命,再度使得清兵能顺利进据北京。

对于清兵来说,这两场胜利都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他们压根没想过进入北京能如此顺利,当然,造成这一切的还是李自成的愚蠢。

李岩等人都给了李自成正确的建议,奈何李自成这人就是不听劝,他若是能根据形势需要适当调整农民军的过激政策,后果也绝对不可能如此。

在李自成当皇帝那42天里,他手下的部队也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初的时候,他麾下的那批农民军不少是因为生存问题才选择起义的,这些人的战斗意识很强,就算没有受过什么正规军事训练,可在长久以来的作战中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那个时候,李自成还要求过:“不得藏白金,过城不得室处,妻子外不得携他人妇人。”

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这支农民军才真正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才有了战无不胜的那一面。

可在他们进入了北京城以后,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自成当了皇上,这些农民军成员也纷纷认为自己是“开国功臣”。

很多士兵本就是穷苦出身,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都城,因此也渐渐走向了贪图安逸的道路,他们的上级同样是如此,军纪就渐渐被放开了,人人都想着衣锦还乡。

那场决定命运的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带兵开往关外的路上,士兵的身上都是抢夺而来的财物,他们都害怕死了的话就享受不到这些钱财了。

而在打了败仗撤退的路上那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大军所到之处都是四处抢掠,已经完全没有军纪可言了。

更有甚者,还有士兵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的,全营上下腰缠财宝者十有八九,这更是增添了“畏死”的情绪,在后来的战争中,大顺的部队也屡战屡败,这也就不奇怪了。

他们在思想上具有浓厚保守的小农意识,也没有先进的领导思想,一旦“富贵”这种意识被表现了出来,那么争权好利、麻痹大意等问题就很难杜绝了。

明清交替之际,三方斗争中任何一方其实都有着历史机遇,谁都没有“非如此不可”的铁律所遵循,关键就是要看哪一方能够抓住机会去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未来朝廷的主人。

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自作聪明落得个自缢而亡的代价,而李自成却因为暂时的胜利彻底被冲昏了头脑,对于形势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还以为只要有了“皇帝”这顶桂冠,天下就会彻底臣服于他。

后来他狼狈逃窜,也将胜利的果实彻底拱手相让,并丧失了根本:民心。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明朝,历史,李自成,吴三桂,政权,皇帝,西安,北京,大军,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农民军,北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明朝,历史,李自成,吴三桂,政权,皇帝,西安,北京,大军,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农民军,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明朝,历史,李自成,吴三桂,政权,皇帝,西安,北京,大军,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农民军,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