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容美土司实行愚民政策,土民受教育的权利有限。据文献记载,仅在田楚产袭宣抚使职后,民间的部分幼童可入私塾就读,因此,容美土司地区教育主要表现为土司官族教育。土司官族教育较为全面,教育途径多样,教育内容文武并重,并逐渐形成适宜的官族教育方式,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特点。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及其特点
一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有多样的教育途径,文武兼备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育方式,在三者的协调配合下,提高了土司官族教育的有效性,形成了容美土司独具特色的官族教育系统,从而培养了一大批文武兼备的人才。
1教育途径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自成一体,教育途径多样,官族子弟幼时多在司内私塾就读,年满十五岁则可求学于地方官学。此外,交游天下与宗教教化是容美土司官族特有的教育传统,它们共同组成了容美土司官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读书必有其地,明代容美土司官族在司内建有私塾,便于官族子弟规范学习;专门开辟藏书之所,供族中子弟阅览释疑;成年后,官族子弟还有自己的书室,用于日常的书写文章。固定的读书场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土司子弟得以安心求学。
私塾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开设于宗族、家庭或乡村内部之中。容美田氏土司作为地方强宗大姓,随着司主对教育的重视,也在所辖之地建立私塾。
专门聘请外地名儒开馆任教,教授他的八个子女读书学习。在他的重视下,其子皆学有所成,其女出嫁后皆有诰封。现今由恩施州民委策划建设的恩施老司城中府九进内,有一名为黉庐的大堂,门柱上刻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语,大堂正中之处立有“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的孔子神像,并立有牌位祭祀。
一名儒师坐于神像左前方,手持经书,传道授业,房中有桌椅板凳可供土司子弟读书学习。据传此地就是田世爵为子女专门设置的学堂。
2教育内容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内容丰富,在知识文化领域,重视官族汉文化教育,官族子弟幼时以掌握基础性知识为主,致力于汉语言、汉文字的普及与应用,精读史书,以史为鉴,并为此专设私塾,聘请名儒任教。年纪稍长,则以系统的儒学教育为主。
在军事领域,注重尚武精神培养,土司子弟参与土兵训练,在军事演习与实战中培养军事才能。明代容美土司官族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力求培养出文武兼备的土司官族人才。
明代容美土司在汉语言的推广上,贡献最大的是田世爵。因其幼时惨遭家难,袭职后大力提倡儒学教育,聘请汉族知识分子进司开馆任教,规范汉语言教育。
上至司主,下至基层官员如旗长、舍把都禁用土名,使用汉名,汉语得到较多使用。此外,田世爵也利用各种机会派遣基层官员与土民出山,以此进行汉语的实际操练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明代的土司朝贡,本是土司对中央王朝应尽的义务,但田世爵把它当作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自嘉靖元年(1522)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田世爵曾七次派遣使者入京朝贡。
二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特点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因地区文化及司主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文风传承、教育方式、教育起步与发展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1、崇儒、善文之风的传承性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自田世爵任司主后,励精图治,开拓中兴,崇儒成为整个官族教育的内核。其子田九龄高才积学,开容美一代诗风,从此奠定了容美善工诗文的基石。历经岁月沉淀,崇儒、善文之风在历代容美土司官族传承下,历久弥新。
田九龄以下历代皆有诗文留世,田楚产一代虽未有诗集传世,但他为田宗文所作的《楚骚馆诗集》跋文,却是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可见其文学功底的深厚。现存的《紫芝亭诗集》、《楚骚馆诗集》、《秀碧堂诗集》、《田信夫诗集》、《白鹿堂诗集》部分,编入《田氏一家言》中,为少数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容美土司官族共创作各类诗词3000余首,有明一代的诗人就有八位,有多篇诗文被《湖北先贤诗佩》收录,实现了善文之风的良好传承。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崇儒,始于田世爵的励精图治;善文,则在于田九龄的一代诗才,他们奠定了整个官族崇儒、善文的基础。在他们的影响下,后代子孙传承创新,成为了少有的“以诗名家”的土司官族,体现了崇儒、善文之风的传承性。
2教育方式的开放、包容性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方式开放、包容,体现在土司子弟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走出容美大山,走向汉族文明,交游天下。也体现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请进汉族名流,人文芸萃,臻于鼎盛。
美土司子弟外出游学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嘉靖年间的容美司主田世爵,他每年必出游荆州等地。在他的影响下,其子田九龄足迹遍及两都,其孙田宗文也交游海内豪贤,与江汉诸名流皆有来往,其后代大多有游历经历。容美土司官族在游学中广交好友,开阔眼界,见识百态人生,因此他们体恤下层民众,向往美政。
人谆谆告诫自己的朋友,一定要将百姓疾苦反应给当朝统治者,充分反映了他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在《奉呈王郡侯》一诗中,对王郡侯的政绩予以歌颂,肯定他给百姓带来的幸福,对王郡侯的赞美其实就是诗人对于美政的向往。容美土司官族在游学中丰富着人生体验,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方式,体现着容美土司教育的开放性。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影响
明朝统治者以“文教以化远人”的治理思想,采取多项教育措施大力发展土司教育,对西南土司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容美土司作为西南土司的一份子,于嘉靖年间大力发展教育,虽教育兴起时间较晚,但此后教育从未间断,呈现蓬勃之势,历经百年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一提升了容美土司官族的个人素养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于嘉靖年间兴起,经历代司主发展完善,土司子弟的个人素养得以提升,在文化知识、品德修养与治理能力方面得到具体体现。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土司官族子弟。
1熟练使用汉语、汉文
容美土司先民为土家族,世说土语,与世隔绝。直到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人名“田先什用”的出现,标志着土家语向汉语的转化。随着容美部落与汉族人民交往加深,语言禁忌逐渐打破,到田什先用的儿子田光宝时,正式完成了土家语向汉语的转化,以后历代司主皆要求官族子弟说汉语。
特别是田世爵任司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汉语传播,他聘请汉族知识分子进司开馆任教,规范汉语教育;要求司内所有官员禁用土名,使用汉名;并将救他于襁褓之中的墨文松,赐名田胜富,以示恩荣,提升汉语的使用地位。
在田世爵的重视下,土司官族子弟能熟练使用汉语与人交流,如其子田九龄,幼时远赴华容,从师孙太史,学成后足迹遍及两都,与当时名士交往甚厚;又如其孙田宗文,交游海内豪贤,与江汉名流来往密切,可见其良好的汉语沟通能力。
2提升个体品德修养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兴起与发展,与土司内部爆发的血案息息相关,惨遭家难的田世爵痛定思痛,大力发展教育,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官族惨案不再发生,族内子弟能明大义,遵纲常。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正如田世爵所愿,族内再无谋逆之事发生,官族子弟于自身,追求高尚品格,于他人,慷慨好义,在言行举止中透露着自身的品德修养。在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的影响下,土司子弟的品德修养逐渐提升,重德成为整个官族的优良传统。
二促进了容美土司文化的繁荣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在诗歌文化领域造诣颇高,佳作频出,文风日盛。土司官族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促进了演艺文化的兴盛。官族内部吟诗作对,歌舞升平,土司文化逐渐走向繁荣。
1、诗歌文化的鼎盛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共产生五代九位诗人,形成蔚为壮观的“田氏诗人群”,共创作各类诗词3000余首,有明一代的诗人就有八位,且人人有集,现存诗507首,文17篇。西南各地土司虽有文人迭出,但未有容美田氏诗人群之规模与成就。
如云南木氏土司作家群,只有“木氏六公”撰写诗文两千余首;又如酉阳土司,据酉阳学者邹明星统计,也出现过6位作家,仅有65首诗存世;此外还有石砫土司,仅出现4位诗人,共16首诗留世,可见容美田氏诗人群在西南土司文人中的地位。
2演艺文化的繁荣
明代容美土司官族大力发展汉文化教育,戏剧文化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容美土司官族的戏剧文化既有外来传入的戏曲文化,又有本土的地方剧种,地方剧种主要包括傩戏与南剧,在汉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地方剧种的内容逐渐丰富,促进了土司文化的繁荣。
容美土司戏曲活动兴起于明正德前后,时任司主的田世爵,大力提倡汉文化教育,戏曲作为汉文化的一部分,以新颖、多样的表演形式受到土司官族的喜爱,随即引入司内并得到发展。
嘉靖三十八年(1559),田世爵浙江抗倭,卒于军中,其子田九霄袭宣抚职回司任事,总督胡宗宪设宴饯行,席间以讴唱为乐,九霄婉言拒绝,称音律非他所长,胡宗宪不禁感叹其知礼。田九霄并非不擅长音律,只是丧制在身,不便讴唱。事实上,此时的戏曲文化在容美土司内部得到了较好发展,土司官族文人的诗中就记载了大量有关戏曲的文字。
容美土司戏曲演艺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傩戏的内涵。傩戏也称傩愿戏,是流行于土家族的地方戏剧艺术形式,以驱邪逐疫,消灾纳福为目的,作为古老的戏剧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容美的傩愿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的结合体,既有歌舞戏剧的表演,又有祭祀还愿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