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青少年时代的杜牧和他的《阿房宫赋》〔186〕

青少年时代的杜牧和他的《阿房宫赋》〔186〕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名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出处:1、《新、旧唐书·杜牧传》;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牧传》;3、《樊川文集》。

参资:古诗文网《阿房宫赋赏析》。

杜牧画像

二、杜牧出身京兆杜氏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青年才俊、杰出诗人。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杜牧出身京兆杜氏。而京兆杜氏,与京兆韦氏一样,自西汉以来,一直为京兆望族,民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极称杜韦两氏家族之盛。

京兆杜氏,姑不论以前如何显赫,单说有唐以来,从杜淹杜如晦算起,至其祖父杜佑,杜氏拜相者,已有4人,门庭显赫荣耀。

祖父杜佑,德宗平章事,顺宗宪宗朝“三公”,忠公为政,学识渊博,历36年,撰《通典》200卷,自创史学新体裁,为我国第一部典志史书。宪宗元和7年〔812年〕,杜牧10岁时,他寿终正寝,享寿78岁,追赐太傅,哀荣之至。

父亲杜从郁,上有仨兄,行四,他以父荫入仕,为太子司仪郎,终于驾部员外郎。

三、少年杜牧胸怀家国,自砺具相才

德宗贞元19年〔803年〕春,杜牧诞生在朱雀大街亲仁坊,与皇城安仁坊毗邻;3月,祖父杜佑升任平章事,成为杜家第4位唐相,一时间,杜家贵盛,双门进喜。

杜家世代簪缨,藏书万卷,诗书传家,家学渊源,杜牧又天资夙成,聪颖伶俐,在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里,他博览群书,学写文章,练习书法,爱好歌舞,十几岁时,就诗辞歌赋,样样兼通,又长相清秀,风度翩翩,可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少年。

他从小就站在社会的至高点上,浑身洋溢着杜家人的历史自豪感,肩负着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立下辅政的宏伟大志,要像爷爷一样入殿为相,充当人生大赢家。不到20岁,他便更加自觉地武装自己,研究先秦《国语、尚书、诗经、左传》,以及汉魏以来各朝国史,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学习治国理政基本理论,有心做辅佐国君的干才。

杜佑与《通典》

少年时,正值宪宗讨伐割据藩镇,他在读书之余,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主动关心军事,刻苦钻研兵法,注《孙武13篇》,并写成平虏策论,呈宰相李德裕,结果被采纳,获得成功。

长庆4年〔824年〕,唐穆宗去世,16岁的太子李湛即位,是为敬宗。敬宗上台后,仍然嬉戏轻佻,荒淫无度,又不理朝政,不见大臣,强征兵丁,大兴土木,治理殿堂,重营行宫,以致政局混乱,徭役繁重,民怨沸腾。对少年皇帝不恤民情的恶行,对帝国多灾多难的现实,年轻的杜牧忧心忡忡,义愤难平,情之所由,便借古讽今,创作《阿房宫赋》,讽谏皇帝,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振聋发聩,精辟警世。这一年,他23岁。

杜牧25岁时,创作《感怀诗》。这首长篇五言古诗,鞭挞藩镇割据,揭露朝廷无能,描绘了一幅大唐帝国西山落日图,抒发了胸怀雄心而报国无门的苦闷,气势雄浑,悲愤激越,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世称“诗史”,堪比老杜《北征》。

杜牧《感怀诗》漫画

文宗大和2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春风得意,名动京师。

四、考前风云,吴博士力荐

大和2年,杜牧常科科考及第,他和状元韦筹是同榜进士。当初,他提前来到洛阳,带上警世新作,做一些舆论宣传工作,并熟悉一下东都的生活环境。

这年钦定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而太学博士吴武陵老人,也骑着一头毛驴,慢腾腾地赶来拜见侍郎。当时,侍郎正在主持宴会,酒性正浓时,听说清流大名士吴老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迎接。

吴武陵画像博士

吴老拍拍侍郎肩膀,亲热地说:“您凭德隆望尊,为明君选才,众望所归啊!我老了,不能为国排忧解难了,又怎敢不略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前几天,我偶然看到十几个太学生,情绪非常激昂,一起读一篇文章。我看了文章,原来是考生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王佐之才啊!”

于是,吴老拿出文章,双手捧着,朗读起来,侍郎也大加赞赏,还喜不自禁,接过文章。吴老遂说:“请您点他状元!”侍郎说:“状元已有人了。”吴老让步:“哪就二、三名吧。”侍郎仍为难地摇摇头,苦笑着说:“连二甲头名都点了。”吴老很无奈,再次让步说:“侍郎万不得巳,就请点为第五名吧。如果再不行,就把这篇文章还我!”语气激烈,面容严厉。

侍郎说:“很多学生说,杜牧才智过人,风华出众,可他放纵疏旷,微议颇多。但是,谨遵老师教诲,学生敢不从命!”

结果,杜牧常科进士及第,为二甲第二名。同年,他又应试制科,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职入仕,开始了他的风光而又坎坷的仕途生涯。

雄姿英发的杜牧

四、《阿房宫赋》层次结构赏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兴衰经验,可以补察当今为政得失。历史上贾谊写《过秦论》,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针对汉初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教训,针时唐敬宗造宫室、激民怨情况,杜牧写了《阿房宫赋》,论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灭亡,警示今人避免重蹈前人覆辙。

杜牧《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全文4节,可分两段,每段两节,前段铺陈描写,后段议论抒情。

前段〔1、2两节〕,按由内到外,由宫室到人物顺序,描写建筑和美人。

第1节,写阿房宫雄伟壮观。又可分四层。层一〔开篇两对句〕,交代建宫背景与消耗。层二〔“覆压……直走咸阳”〕, 写宫殿宏伟壮观。层三〔二川……不知西东〕,写宫内豪华奇丽。层四〔歌台……气候不齐〕,写宫内人物活动。

第2节,写阿房宫内美人珍宝。又可分四层。层一〔前6句〕,写美人的来源。层二〔明星……开妆镜也〕,写美人之多与打扮。层三〔一肌一容……三十六年〕,写美人的悲惨命运。层四〔余下各句〕,写珠宝之多与来源。

后段〔3、4节〕,论秦必亡,讽谏唐皇。

第3节,夹叙夹议,论秦必亡。可分三层。层一〔嗟夫……用之如泥沙〕,写人同此心,秦爱奢侈,人也爱其家。层二〔使负栋……市人之言语〕,写秦人奢靡,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层三〔使天下之人……可怜焦土〕,写天下之人亡秦是必然结果。

第4节,借古讽今,警示唐皇:先正面论,六国和秦亡因;再假设论,他们各爱其人,就不会亡;最后警示唐皇,不要重蹈前人覆辙,表明创作意图。

五、杜牧虚构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阿房宫

《阿房宫赋》,传颂当世,垂名千秋,内容惊世警策,笔力也雄健遒劲。

《阿房宫赋》为赋体文章。赋体,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源于《诗经》和《楚辞》,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写景叙事,极富文采。其形式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描写之能事,多用夸饰渲染之手段,以铺陈、夸张、排比、对偶、比喻等辞法,反复描写,多方渲染,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散骈结合,句式错落,音律协调,清新和谐,通达流畅,气势磅礴。

《阿房宫赋》是名赋,当然具备赋体的这些形式特点,而它还具备了两项独特的写作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运用想像,结合夸张、比喻和排比,虚构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阿房宫。

阿房宫,秦末焚于项羽一炬,历史上,无人能说清它的形制,西汉司马迁无所本,在《史记》里,也无以细说。而杜牧却借助丰富的想像,又采用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精彩的排比,出色地虚构了一座阿房宫,规模宏伟,辉煌壮丽,又精雕细刻,具体而微,从此,借助他文笔的神奇功力,一面世就被焚毁的阿房宫,便以一个“覆压三百余里”的、美轮美奂的具体物相,定格在书本上、贮存在人心中。想象丰富,笔力雄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篇赋的第二个特点,是借古讽今,古为今用。赋中明言,写此赋旨在总结秦亡的教训,以古讽今,用以警示“后人”免蹈秦亡覆辙。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又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解释了此赋中的“后人”,就是指宝历皇帝、唐敬宗李湛,强调了本赋的又一显著写作特点。

六、青年杜牧具相才,能成杜氏第5唐相吗?

《阿房宫赋》,是杜牧23岁的作品,又是他26岁进士及第的敲门砖,所以,也是他学生时代结束的一个完美句号。

纵观杜牧整个青少年时代,可知他唐相世家、家学渊源、天资夙成、根基深厚,是一位的社会上层的宁馨儿。而在后天,他又胸怀家族辅国的历史自豪感,肩负起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要像爷爷那样,当上唐相。

这是他的志向。在实际行动中,他更是自觉地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相才,储备相能。他是学生,却特别留心治乱兴衰、用人得失、财赋兵甲、地形地物;他是诗人,却研究《孙武》,写出军事策论,并呈上实施;他是文学家,却研究国史,写出《感怀诗》,描画大唐帝国西山落日图,警示国人,振兴帝国;他是一介文士,却以古讽今,写出《阿房宫赋》,警示唐皇爱惜民力,不要重蹈秦人覆辙,做出“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蠢事,严然一位当国宰辅,精辟议政,警策在握。

杜牧塑像

这样的青年才俊,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全才吗?这可是帝国宰相的储备人选!杜牧能成为杜氏第5任唐相吗?本文是介绍学生时代杜牧的,至于以后的杜牧,请待后续。陈存选2023、04、1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代,京兆,吴博士,后人,青少年,吴老,杜牧,杜佑,篇文章,祖父,故事传记,杜牧,阿房宫赋,阿房宫,唐皇,杜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代,京兆,吴博士,后人,青少年,吴老,杜牧,杜佑,篇文章,祖父,故事传记,杜牧,阿房宫赋,阿房宫,唐皇,杜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代,京兆,吴博士,后人,青少年,吴老,杜牧,杜佑,篇文章,祖父,故事传记,杜牧,阿房宫赋,阿房宫,唐皇,杜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