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在锦衣卫的诏狱中,一个名叫杨溥的犯人,在铁窗内苦读10年。他读走了狱友,读死了朱棣,读来了朱高炽,也读出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一天,坐在龙椅上的朱棣,听下人嘀咕:“杨溥莫非疯了?”朱棣心中生疑:“杨溥怎么了?”
下人连忙跪倒回话:“听说杨大人,在狱中受刑后,竟忘了疼痛,依然读书不辍。”
朱棣心中好奇,走到诏狱的铁窗外查看。
果然见到,一身血迹斑斑的杨溥,正借着月色,依在墙角读书。
监狱内,恶臭的气味,肮脏潮湿的环境,还有狱友们的哀嚎声,他似乎充耳不闻。
他心静如水的,用手翻动着书页,认真的看书。偶尔,还吟诵几句,仿佛忘记了身在何处。
诏狱,那可是锦衣卫的大牢,多少硬骨头,都折在里面,是真实的人间炼狱。
能进这里的犯人,都不是凡人,他们要么穷凶极恶,要么是达官显贵。
但是,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旦走进来,就很难活着走出去。
在这里面,人命如草芥。
除了,要应对千奇百怪的刑具,还要应对狱卒们,三天两头的拳打脚踢。
诏狱中,每天的日常就是,等待、被审讯、被殴打、再等待,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
很多人腿被打折了,骨头露在外面也没人管。
身体的折磨,还在其次。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哪一秒,就会被拉出去砍头。
有句话说的好:“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等死”。
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环境,杨溥还能够沉下心来,研读经史子集,的确是个人才。
朱棣心中有了数,他招了招手,将指挥使纪纲,叫到跟前:“杨溥你要看守好,不要让他有闪失。”
说完,匆匆离去。
杨溥,本是太子的洗马。古代“洗马”,是一个官职,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
永乐12年,因太子迎驾迟缓,惹恼了北伐回来的朱棣,太子身边一干人等,受到牵连纷纷下狱。
杨溥,作为太子的教导老师,太子的过失,就是他教导不力,更是优先,被押到锦衣卫诏狱。
(《明史》: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鞠,连溥,逮系锦衣卫狱。)
在此期间,他受尽了折磨,家中遭此变故,家道变得异常艰难,家人供应的食物,也多次断绝。
好在,朱棣留下了一句话,杨溥也算保住了性命。
这一等,就整整等了10年。这10年时间,他并没有荒废,别人是在家,寒窗苦读10年。而杨溥则是在监狱,铁窗苦读10年。
这10年,他心无旁骛,刻苦读书,把经书典籍,研究了个通透,这也为他后来进入内阁,打开“三杨”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乐22年,太子朱高炽登基,3天后杨溥终于被接出狱,先是出任了翰林学士,随后进入了内阁。
从此,他完成了狱中逆袭,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
杨溥,凭着一份坚韧的心性,挺过了至暗时刻。杨溥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读书来充实自己。
他积极应对逆境的心态,也为自己迎来生的希望。朱棣看到了他可贵的品质,为太子留下了这枚棋。
当改变不了外界环境时,不如调整好心态,韬光养晦,充实自己,一旦有好的转机,才会更有力量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