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钟鸣呕心苦唇录序》
历史板块向来都是互联网各大论坛上最热闹的地方,各路“键盘历史学家”唇枪舌剑,引经据典,看得人们眼花缭乱,不明觉厉。
然而,网络上有真正懂历史的大神存在,自然也有搬弄是非的人物,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的历史板块开始流行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之风,为古代的暴君洗白,反而诬陷典型的忠臣。
说起坏人,他们往往万般开脱,把他们洗白成能力超群,被逼无奈的好人,说起好人,他们又往往成为“资深厚黑学家”,不放过他们身上的任何黑料,甚至伪造历史。
酷爱这种做法的人,无非就是不学无术,又喜好标新立异之人,仿佛只有自己可以洞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深得历史研究的精髓。
一、一代神武商纣王,衰亡只因贵族迫害?
纣王帝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作为商朝末君,《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通夜饮酒作乐。最终引得天下群起而攻之,自己也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然而,网络上的部分键盘史学家却认为,纣王是一代神武之君,身死国灭完全是因为在宫廷斗争中被小人暗算,这样的说法经得起推敲吗?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帝辛为政时期,多次发动了东征人方的军事战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统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下,为帝辛开脱者,多是认为纣王的军事行动远扬了华夏国威。
然而,这显然是错误的认知,首先,在商朝,当时并没有建立起来大统一的政体,商天子纣王作为天下共主,对于各诸侯国只有名义上的权力,事实上各诸侯国的主权在各诸侯的手里。
商纣王东征人方,许多学者指出,这只是为了满足帝辛的征服欲罢了,但这显然与王者之道背道而驰,与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征讨朝鲜的性质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说,商君帝辛显然不是什么一代神武,而只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独夫罢了。对内不修内政,私德又不检点,对外又武力镇压,最终落得被诸侯联军推翻的下场,这难道能把他死亡的原因归咎到诸侯身上吗?
二、秦始皇是仁君,二世而亡只因儒家迫害?
在历史圈子里,有一个关于秦朝二世而亡的阴谋论,有人声称,秦始皇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圣君,他所制定的法律保护了最底层百姓的利益,只是使得官僚阶级从中受损。
而且秦始皇推崇法家,致使儒家士子没落,而后更是焚书坑儒,彻底激怒了儒家,因此操弄地方政治的儒子便携手了覆灭了秦朝,致使秦朝二世而亡,而且由于史书都是儒子所写的,自然就给秦始皇安上了一个暴君的名义。
首先,持这种阴谋论观点的人列出的主要依据是,秦始皇坑杀的并非是读书的儒子,而是惑乱天下的儒学术士,但这样的说法显然经不起推敲。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计在咸阳城活埋四百六十余人,试问,怎么可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奇人异士?
根据《史记》记载,始皇帝三十二年,淳于越建议始皇帝实行类似于周朝的诸子分封制,引发了朝局的变动,始皇帝为了压制分封派的政治势力,才焚书坑儒四百六十余人,令天下震惊。
虽说《史记》记载的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但是儒家自成立以来的最高梦想都是恢复周礼,如今儒子们因为恢复周礼的事情触怒秦始皇最敏感的一个神经,然后招致了祸患,这样的解释岂不比所谓的坑杀术士要合理的多?
政治上有了不同的声音,便大肆迫害,这一点,秦始皇已经与仁君的目标背道而驰,更不用说如今坐落在西安的堪称奢华之至的骊山墓,这都是秦始皇生前骄奢观音的最佳铁证。
三、刘备埋伏刀斧手,托孤只为试探诸葛亮?
三国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个经典的谣言:刘备伐吴失败,重病卧居白帝城,他自知时日不多,便托孤蜀国重臣诸葛亮,他假称“若刘禅不争气,诸葛亮可以自立为成都王”。
实质上,一旦诸葛亮有反心,埋伏在病榻旁的五百名刀斧手会瞬间杀出,只取诸葛亮的项上人头。
自古以来,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君臣鱼水之情的典范,如今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觉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事实上,翻遍史料,你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刘备埋伏刀斧手,想要试探诸葛亮有无反心的资料,这一段完全是易中天在自己的节目《易中天品三国》里杜撰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了,假设刘备没有埋伏刀斧手,那所谓的托孤有没有可能也是在试探诸葛亮呢?
当然不可能,古代里面,君臣之纲如同人伦之常,所谓君臣,正好形同父子,篡权谋位是令人不齿的。
因此,刘备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时候,即使诸葛亮真的有反心,他也不可能满口答应下来,那刘备说这句话还图什么?能试探出什么来?
就连篡位的司马懿,都知道在曹睿临终前掉上几滴眼泪,刘备这句话压根就起不到任何试探作用。
相反刘备这句话,不但给诸葛亮起不到任何阻碍,反而还能够为他扫清“篡权”路上的障碍。当然,刘备之所以说这句话,一是基于对于挽救天下苍生的理想。
只有诸葛亮可以拯救生灵涂炭的局面,第二就是出于他对于诸葛亮百分百的放心,认为诸葛亮不会做出不臣之事。
君臣相识相知到如此地步,纵观古今中外,也仅此一例,如今却被一些键盘历史学家恶意歪曲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令人不齿。
结语
历史不是一个人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使它所属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它也应当被还原出一个尽可能真实的面貌。
互联网降低了人们的发言门槛,而且由于互联网自身匿名性的原因,即使是小学文化的人都可以自称自己是历史系的博士生,这就更使得我们需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世界中分辩清楚真相。
读史使人明智,但是不加辩证地相信网络历史圈里的历史谣言,只能使人越学越糊涂,本专栏也计划在此后多打破一些历史圈子里的谣言,一是还原真相,以正视听,
二是让本来善良的人们不被误解,本来残暴的人们不被错误翻案,告慰贤哲的亡灵,警惕不贤的教训,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开道引路。我想,这也是人们学习历史的一大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钟鸣呕心苦唇录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