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和影视行业,有这样一个题材经久不衰,它就是盗墓。从观众们的喜好上看,或许人们对于未知和刺激的感官享受,远远超过了对先人的尊敬和对死者的恐惧。
在这些盗墓作品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桥段:一群盗墓贼在进入墓穴后,为了抢夺墓穴中的财宝和文物大打出手,最终要么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活着出去,要么全军覆没。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现实,现实当中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唐朝永泰公主的墓穴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倒霉的盗墓贼。
恐怖小说《盗墓笔记》当中,出现过这样一支盗墓门派,叫做摸金校尉,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出自这个门派。很多人对于盗墓贼的理解,正是基于小说中的摸金校尉,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摸金校尉在现实生活中曾真实存在,并且早期的摸金校尉,还是合法的。
三国争霸初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城池经常易主,不论哪方军队占领了城池,总会事先收刮一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曹操打下来的城池,经常遇到没有用于士兵们休整的资源的情况,再加上,三国初期曹操手中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军队的军饷就成了当务之急。
正在曹操犯难之时,袁绍的一篇檄文无意中提醒了曹操。
汉梁孝王墓群当中,埋葬着自汉梁孝王刘武到梁国八代九王之后的各代君王,陪葬的还有各代君王的妃子以及信任的大臣们。汉梁孝王墓群规模庞大,工程浩繁,其陪葬品无法用数量来统计,其价值更加不言而喻。
于是,曹操为了获取汉梁孝王墓群当中的财宝,专设了摸金校尉一职,摸金校尉作为朝廷正式官员,专职盗墓,虽然干着忤逆之事,但其盗取的钱财乃军饷来源,因此摸金校尉在当时军队中声望很高。
不过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在他们看来,三国时期大家都缺军饷,为何只有曹操的军队需要盗墓,难不成其他军队的军饷能凭空出现不成,因此,曹操当时定然有其他方式获取军饷。此外,据史料记载,曹操对粮食短缺等问题,采用了屯田制来解决,所以曹操派人盗墓的说法站不住脚。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真相已经无法考究,但不论怎么说,摸金校尉的名头,最早就是从曹操手底下的官职流传下来,这是历史公认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说三国时期之前就没有盗墓贼,只是,早年的盗墓贼都是小打小闹,且没有专业知识传承下来,因此人们便倾向于,称摸金校尉为盗墓贼的祖先。
很多人认为,盗墓作为一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盗墓贼只需要钻进墓穴当中,拿走其中的财宝出去变卖便可发家致富,是一件无本万利的事情。可殊不知,盗墓行业其实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行业之一。
首先,同现代法律规定一样,在古代很多朝代中,盗墓都是违法行为。例如隋朝时期,《开皇律》当中就规定了10条“罪大恶极”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了谋反,谋大逆,不孝,不义等,凡是犯了这10条罪大恶极的行为,最轻处死,最重连坐。而盗墓行为,在古代就属于谋大逆,一旦盗墓行为被发现,盗墓贼的下场可想而知。
其次,哪怕盗墓贼聪明过人,不被他人发现,也要面临生命危险。因为古代值钱的墓穴通常都是大墓穴,一般人家的小墓穴,陪葬品有限,不值得冒险。而大墓穴当中,则通常有各种机关陷阱存在,流沙,水银,毒气,机扩暗器等,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此外,很多皇帝墓穴工程浩大,九曲十八弯,普通盗墓贼进去了,有没有收获先不说,能够不迷路死在其中就已经很不错了。
上述提到的两个风险,对于盗墓贼来说还不算最危险的,天底下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人心。盗墓贼要想实施盗墓行为,必须得有一个盗墓团伙,单枪匹马完成盗墓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在利益的诱惑下,盗墓团伙很容易发生内讧,下面要说的这位倒霉的盗墓贼,就是因为发生内讧永远的留在了墓穴当中。
唐高宗李治的孙女永泰公主,她的墓穴被发现在乾县北部。历史上对永泰公主的死存在着很多种说法,但自从永泰公主墓被发现之后,人们便从出土的墓志铭当中找到了真相,永泰公主是在丈夫获罪被处死之后,由于悲伤过度导致难产,最终因难产去世。
永泰公主作为李治和武则天的爱女,其地位理当受到厚葬。墓穴里存有各种陪葬品,例如唐三彩,瓷器,兵马俑,壁画等应有尽有。
不过在1960年,考古学家对永泰公主墓挖掘的过程当中,第6天井附近发现了一个盗洞。这一发现,让考古学家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有盗洞,就说明此墓穴被盗墓贼光顾过,很有可能墓穴当中的文物早就被搜刮一空。
在后续的深入挖掘当中,人们又在洞口内发现了一副坐着的枯骨,在枯骨旁还有一把斧子,枯骨附近的墙上有许多斧子开凿的痕迹,四周散落着金玉首饰。
不难推测,这幅枯骨应该就是曾经的盗墓贼,很有可能是在盗墓分赃的过程当中起了内讧,盗墓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把此人留在了此地。从墙上的否则凿痕上可以看出,他在临死前试图开凿出一条生路,但没有成功。就这样,这位倒霉的盗墓贼一直坐在这里,直到千年之后,他的枯骨才得以重见天日。
对于这位盗墓贼来说,他成功的躲避了法律的制裁,也成功的避开了墓穴中的陷阱,但他去逃不过人心的黑暗,实在是令人唏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