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胡应麟曾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太白即李白,江宁即王昌龄,胡应麟认为大唐最会写七绝的两位诗人是太白与江宁,然而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而李白则是盛唐烟霞肆虐的“始作俑者”,当两个七绝头牌不期偶遇之后,又会碰触怎样的火花呢?
开元年间,正游历川蜀的李白抵达旅游胜地巴陵,恰逢王昌龄亦在江边歇脚,二人本就倾慕已久,此时邂逅更是一见如故,于是迅速发展成为致密好友。更巧的是,两位大咖都是带着一层灰暗的色调而来,都刚刚经历了被贬谪的痛苦。
王昌龄时值贬谪岭南地带,路遇巴陵,十分惆怅;而李白世称“谪仙人”,他自己也无奈认可了这个称号,足以说明李白一生的仕途并不顺利,尤其是早期急于扬名立万的李白,碰了不少壁。巴陵一遇,同样不幸的两位同道中人言路大开,二人把酒言欢,促膝长谈,一席酒、一终夜、一首诗,好似相见恨晚!
可惜时光像马蹄一般达达不休,王昌龄与李白到了分别的日子,重情重义的李白拿起了笔,写下一首千古闻名的离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的七绝典范,历来为读者所称道,相信大家也都再熟悉不过。李白通过奇特的想象,将自己为王昌龄牵挂的心与天上明月完美衔接,陪伴着友人远赴夜郎,这样写的高超之处在于李白将人的短暂的情感延伸为明月永恒的光辉,更加体现了他与王昌龄之间深厚的友谊。
别人写离别往往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而李白的离别却充满动人的想象,更有使人振奋的力量!然而王昌龄赠送给了李白一首名诗,虽没有这首此寄流传度广,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李白!
《巴陵送李十二》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这首诗虽不出名,但却隐喻了大内涵。首先,李白的离别固然奇特,但王昌龄的离别也不正经!明明是送别之作,却全然不提友人,也没有与送别相关的意象,比如折柳什么的,反而通篇都是肃杀的秋日景象,王昌龄这是在搞什么呢?
要想弄清楚诗意,主要是“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一句的理解。第一种解读方式:王昌龄借秋景表现离别之情。山峦起伏亘长,却望不见秋城的样子,暮色苍茫下水边野草丛生,只留下水中云彩的倒影漾漾。这样两幅凄凉的景象,自然衬托了与李白分别的悲伤的感情。
第二种解读方式:规劝李白。秋城指长安,王昌龄此句说长安难寻,意思就是仕途不易;蒹葭化用《诗经》名篇《蒹葭苍苍》,蒹葭与云都是虚幻缥缈的东西,代指功名利禄,王昌龄此句是说功名利禄最终都是一场“空”。所以整一句连接起来,王昌龄是在规劝李白:长安难寻觅,功名俱浮云!
两首互赠诗相比较,李白的虽然流传度非常广,读来朗朗上口,但不免略显直白,而王昌龄之作则采用更加高超的手法表现离别,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规劝李白,都起到了不错了作用。而且从思想境界上来看,王昌龄比李白看得透彻,他早就超然了,而李白虽然也有超然的诗作,但那已是多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