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两宋时期,百姓为何好讼成风?法律意识的觉醒还是商品经济弊端

两宋时期,百姓为何好讼成风?法律意识的觉醒还是商品经济弊端

提到宋代,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生活特别富足的繁华景象。然而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宋朝的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其中不仅包括着和商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包括着市舶法令等

。一时之间所构成的法律体系以及商业法制体系,还是相当完善的。与此同时,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似乎也在不断的增加,因为宋朝的老百姓掀起了一股诉讼的风气,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上法庭的。

稍有不慎又或者是出现了什么小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表达:咱们直接找官府,让官府来判定谁对谁错。所以这个年代的老百姓,他们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打起官司,这已经是极其常见的事情了,并非是身份高贵之人才会做出来的事情。

一、诉讼风气已掀起

1、老百姓热衷于打官司

生活在宋朝的老百姓,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安居乐业的,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特别的发达,所以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比如说下馆子又或者是逛花街。在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时不时的就会出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提到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大惊失色,毕竟宋朝文人的风气还是比较浓厚的,更何况当朝的执政者也比较重视文人的发展,对于那些武力值爆棚的人,并不是特别的重视。按道理说宋朝的人素质应该都是比较高的,为什么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开始打官司,又或者是非要争个你赢我输。

金融重视文人的发展,但这些文人饱读诗书之后,究竟通情达理与否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市井中的老百姓对于诉讼这件事情也比较热衷,可能仅仅因为一点点小小的利益就互相抵制,不惜动用所有的力量,直接把这件事情闹到官府。

就在打官司的这一段时间中,彼此可以放下自己经商的店铺,又完全不去种庄稼,为的就是一门心思的打赢这场官司,所以不难看出诉讼风险的确是比较浓厚的,并且在这一股风气掀起之后,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耻堂存稿》终究记载着生活在严州这一地区的老百姓,他们对于诉讼这件事情的热衷程度。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他们每年用在打官司方面的时间,要比春耕秋收的时间还要多一些,正是这种现象,让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也特别的头疼。

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当地的官员还写出了《劝农文》,目的就在于能够让这些老百姓把生活的重点放在公众以及提高生产力的方面,而不是热衷于打官司。从这种现象也不难看出,这一时期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更何况严州这个地区还是相对富庶的,人们的生活还是欣欣向荣。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对于诉讼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强的意识呢?可实际上在四川以及湖南的很多山区地带,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依旧很强烈,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宋史》终究有相关的记载。

2、打官司蔚然成风

不管是特别富裕的地区还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人们都已经热衷于打官司,堪称蔚然成风。按道理来说,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然而当时为了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在朝堂之上也能够经常看到女子的身影,在公堂之上,用伶牙俐齿,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比如说山东地区,在人们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文明的地区,也称得上是礼仪之邦。然而在宋代生活在山东地区的老百姓也热衷于打官司。

通过《宋史》记载的相关事情,就能够看得出,只要出现了民事纠纷,老百姓们就必须把这件事情不断的扩大化,如果不闹到公堂是完全不会罢休的。特别是那些和重大财产相关以及和生命相关的案子,更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搁置下来,一门心思的去打官司。

二、诉讼都已经成为职业

1、诉讼行为极其普遍

因为老百姓们都热衷于上诉,所以一时之间也应运而生的一个职业,那就是帮助想要打官司的人,形成了一个合力。这些人组织起了一个小小的队伍,并且对于每一个想要上诉的人,都会进行相关情况的了解,然后再教给他们朝堂上所要说的话语。

而这一类人就被称之为“讼棍”。被划分为这个类别的人,大多数都是多多少少懂一点文墨的,但是却又不是特别的精通。更何况这些人之所以会从事这个职业,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换个法子挣钱,让自己不用那么辛苦。遇到了想要上诉的人之后,就开始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紧接着在教唆他们。

《名公书判清明集》里面就有相关事件的记载,这一类人在当时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私利,就教唆老百姓把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的扩张,紧接着闹到法庭。然而像这样心怀不正的人,最后还是受到了法律的裁决。

就比如说徐铠,在当时自称特别的有学士,教唆老百姓,发起诉讼之后,因为他教唆的那一方所说的话语都是虚假的,在最后,官府就判定罚他20大板,并且还要带上枷锁,在大街小巷游走三天时间。

所以不难看出,如果是心术不正的人,又或者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从事这个职业,到最后都是不能够站稳脚跟的。同时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这种现象依旧在不断增加,像徐铠这一类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宋代的老百姓,平日出门的时候,除了装一些简单的银两之外,必不可缺的两个物品就有纸和笔。之所以会带上纸笔,就是为了能够收录信息,如果收入的信息越发的清晰,越发的丰富,在打官司的过程中,胜算就能够更加多。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老百姓的维权意识的确很强,并且他们对于官府的人毫不畏惧,哪怕是坐牢,又或者是带着枷锁,都不会让他们有任何的怯懦。

2、诉讼机构应运而生

为了方便老百姓们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口齿更加的灵敏一些,胜算更加的大一些,还应运而生的一些诉讼机构。当老百姓想要上诉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的准备不够充分,又或者是心理素质不够好,就会来到这个机构,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紧接着再去官府进行上诉。

《四言杂学》就比较有代表性。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生活在城市中的老百姓,针对于不同的问题都有相应的解答。并且还有专门的人进行教学,教学的对象不仅仅停留在成人的身上,包括孩童以及老人。

更甚至有些地区在当时还成立了相应的聚会,来到聚会之后,所聊的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相当于一个村子的人聚集在村委会,进行一系列重大事情的商议,这样的仪式感还是比较强的。

3、虽然知法,但不守法

宋朝的居民对于法律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任何人都是不好惹的,因为他们的维权意识都是比较强的。这也就意味着宋朝的老百姓对于法律了解的还是相当透彻的,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打官司的现象呢?

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虽然知法,但不守法。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他们只不过是借助于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还是比较自私的,但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做的话,只可能让整个社会的治安变得更加的混乱,甚至让地方官员也变得头疼不已,完全不会起到任何良性的促进的作用。

正是诉讼现象蔚然成风,也说明人际关系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化,民众们大无畏的精神都已经被泯灭了。虽然两宋时期的商业是比较繁荣的,不仅仅是民间的老百姓,哪怕是朝中的大臣,对于商业活动的支持程度都是比较高的。

更何况朝廷在当时也不断的鼓励大家去从事商业发展,让自己的腰包能够鼓起来,也让国家的财政能够多一份收入。

结语:

毫不夸张的说,就在诉讼的风气形成之后,在这背后所隐藏的不仅仅是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弊端,更是这一时期,人们思想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直接体现。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借助于法律的准绳,哪怕是采取一些可能违法的手段,也是在所不惜的事情。

更甚至有一些老百姓,为了能够赢得这一场官司,还会去走后门,向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行贿。其实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样。而打官司的现象越发的普遍,也只不过是商品经济繁荣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现象罢了。

参考文献

《宋史》

《劝农文》

《名公书判清明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地区,生活,诉讼,事情,时期,相关,人们,商品经济,百姓,消息资讯,严州,宋朝,老百姓,徐铠,官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地区,生活,诉讼,事情,时期,相关,人们,商品经济,百姓,消息资讯,严州,宋朝,老百姓,徐铠,官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地区,生活,诉讼,事情,时期,相关,人们,商品经济,百姓,消息资讯,严州,宋朝,老百姓,徐铠,官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