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职能配给可谓是越详尽越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军事制度是否完善,尤其是军医,作为后勤保障部门,人医、兽医的适当配比,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军队的有生作战力量,才能在对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不落下风。
军医作为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军队中已有类似军医的相关人员,秦汉至隋唐,军医渐趋明朗化,到宋代不断充实,金元明清时期,军医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宋代牲畜疫病较多,由此也推进了兽医技术的进步。
一、军医的发展过程
医,从匚(音方,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从矢,“臧弓弩矢器也”,此器“可隐藏兵器”。而兵器是指在军事斗争中包含有各种杀伤力、破坏力的器械装置,这也体现了医者与军事活动的密切关系。古代军医,主要负责军队的预防救护工作,一般由具有军队医护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军医的沿革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古代军医的初始阶段。先秦时期征战较为频繁,为有效保证军队作战力量,统治者极为重视军队中的伤病情况。如周代军队统帅部共72人,其中设有“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军队专设方士负责军中医药,为军兵服务。
同时,统治者为鼓舞士气,对伤病将士的重视,在医疗救护方面也有所偏重。根据历史的经验证明,军中疾病的存在,将会大大影响战局。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秦汉为进一步保障自己的军事力量,对军医较为重视,这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战伤外科的发展。
军队负伤人员情况的的“折伤簿”,还专门载有医护人员的考勤记录、疾病统计,如登记伤病将士情况的军队名册、病假批复条、负伤记录簿等。这一时期西北边防军队中有关负伤人员的记录,较为周密,可知确有军队医护人员。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队医护人员多为宫廷医者,不断积累医疗经验。东晋安帝义熙五年,为抗击南燕帝慕容超的奢靡掠取,时任中军将军的刘裕率军北征。随军征战的彭城人刘涓子,善治金疮,为受伤将士“以药涂之,随手而愈。”
经过刘涓子涂敷医药,受伤将士多能痊愈。还将治疗经验编纂成书《刘涓子鬼遗方》,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症痈疽及金疮方面的专著,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但是当时的医生还不能叫做军医,大多是随侍帝王一人,军队中的将士极少得到医护,以此仅能表明这个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医疗经验,促进了军事医学的发展。
隋唐至五代,是古代军医的发展期。一是更加注重外科人才的培养,二是军队医护人员医治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队医护人员主要为统治上层服务,唐代开始转为为军兵服务,地方各营还设置有“检校病儿官”,主要负责每日巡查伤病军兵病情和饮食起居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安排医治。
为有效保障国家实力,统治者十分关心军民的药物配给情况,为军民赢得更多的医疗保障。由太医署为军兵配置治疗伤寒、疟疾等军队疾疫的药品,并根据疫情轻重缓急,将药品交由将官分发至患病军兵。史料中也开始提及“军医”。宋代及之后负责军队将士和军兽的医护工作者,也得益于“军医”的出现,拥有了简洁、准确的称谓。
2.宋代军医
宋代是军医发展的关键期,赵宋王朝建立初期,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南征北战之时,命军医随军出征。在战事频繁之际,军医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古代行军作战时所遇伤情多样,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军医应在打好医学教育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对人体骨骼的认识,促进了外科的发展。宋代王惟一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所铸“铜人”,按照人形尺寸,依次详细阐述了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每一经穴的主治方法。
《圣济总录》中关于医疗器械的介绍,除了传统的“一针二灸三火罐”外,还提及刀、钳、镗、剪、凿、锤等器械。砭镰即早期的手术刀,治疗病情的记载如下:一是主治血凝,“血实蓄结肿热者,治以砭石”,具有活血功效。二是主要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丹毒,“毒气入腹,则能杀人。治法用镰割,明不可缓故也。”
此外,还用于治疗眼病、疮痈等方面。虽然前代军医也提及不少,但明确涉及人医和兽医分类的军医,是在宋代。因为宋代气候不适宜养马,马政不昌,牲畜疾病较多。为抵御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进攻,宋代尤为重视马政,宋代军医主要负责军队将士和军兽的预防医护工作,这也推动了宋代军医医兽技术的进步。
二、宋代军医的管理与选拔
宋朝尤其注重医学,尤其是对于军队医学的重视超过历朝历代,这也出于他们经常和北边西夏、辽国等起战事的因素,所以迫于维护国防的原因,宋朝统治者对于军队的建设尤为重视,一方面他担心北边少数民族政权来犯,一方面又不敢对军队将领放权,所以军医的配给权一般都是由中央掌控。
1.中央选派
军医需要掌握的学科,主要有大方脉兼风科、小方脉、针科(包括灸科)、眼科、产科、疮肿科(包括折伤科)、金疮兼书禁、口齿兼咽喉科等,其中金疮科为战伤外科。以上课程内容多为太医局教授,一定程度上表明军医特别是军队外科医生多由太医局培养、派遣,可知军医教育与一般医学教育相通。
宋代官方医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分设主掌医政和医疗,向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管理医药等事宜的翰林医官院,专门造就医学人才,设医事行政和医学教育分工明确的太医局。此外,御药院、和剂局等官方机构,一定程度上也有效配合,派专人至军营给药、治疗将士。
首先,关于太医局选派,太医局是宋代中央的医学教育机构,以教养医官为主要责任。对于在京诸军的医疗工作,太医局的医学生用力不少。即使是经过层层选拔而推举到太医局的医术精练的医人,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程序。
宋神宗曾经规定太医局的上舍生和内舍生要轮流治疗各营将士的疾病,并制定相应的功绩考核标准。
功过自有标准而定,赏罚自有记录可查。在救助病患的同时,也丰富了医人的医治经验。宋哲宗也曾于绍圣元年命令开封府关太医局取熟药疗治,逐厢使医学生看视并给钱,可知当时为京师军队医疗工作服务的,部分为太医局的医学生。
其次,翰林医官院的选派,翰林医官院是宋代最高医政机构,其医官也会被适时派往京畿地区以及地方军队,承担临时性的军医工作。太医院每三年进行一次差官比试,选擢高业之人三数名,交给翰林院安排,并加以酬奖经验老道、医术高明医师。
可知宋代统治者对翰林医官,及包括军医在内的习医之流的劝勉与鼓励。
2.军队医疗管理
其一,为保障军队有效作战,稳定军心,宋代常由官方医药机构配制医药,赏赐给军队;或者由和剂局支付,派发医药钱物。并在伤情严重时,派医诊视。此外,统治者还会下发诏令,加强对军队有生作战力量的保护。
其二是对军队将领医药赏赐或派医生诊治,派医生前往安抚诊治患病将士,补给方面仍按原待遇配给,并在当地为将士设置粥药,以鼓舞士气。
其三是下发医诏,如果当以有什么突发性疫情,统治者就会下发一道诏书,派遣医生前往支援,令翰林医官院所用医药均由户部从和剂局支付;驻泊医官治疗所用药物从逐州岁赐合药钱内支付。
宋代军医的选派,作为保障军队有生力量的重要一环,为统治者巩固军事力量,以达到增强国家实力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宋代军医通过层层严密选拔,由中央、地方州府选派,配之以官方招募,组成不容忽视的医疗队伍,又根据医治对象的不同,分为人医和兽医。
这些军医要使自身具备或携带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军医需要根据自身素质和实践经验,对照将士的身体条件、所处环境等,提前做好预防与医护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自身的医疗状态达到最高水平,即使是某些特殊情况也能快速适应。
实践经验的积累,速效药方的配给,急救方法的灵活掌握,遇到紧急情况才能展开简单直接的对症治疗,有效降低军队的伤亡。
三、总结
总之,做好军医的合理编制,并进行有效及时的医护,表明统治者深深关切的同时,也为军队将士注入了定心剂,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军队的稳定,激励将士的信心。理解宋代的医者关怀,了解宋代人文理念的发展,从而以史为鉴,吸取合理成分,为进一步健全现代部队军医体系。
参考文献:
1、《宋代军医的选派与管理》
2、《宋代军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