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战中唐太宗李世民带领的唐军因为地势原因,一直被高句丽军队所牵制,一时间所向披靡的唐朝军队与高句丽军队陷入了胶着状态。
就在大家急着寻找破局之法的时候,一位身穿白袍手持戟枪的小将军脱颖而出,只见他左挡右闪在混战中游刃有余,很快在他的带领下高句丽军队就开始有些落入下风的趋势。
这个在前方冲锋杀敌的白袍小将就是薛仁贵,对于薛仁贵在后世流传着许多的传说,一些小说电视剧都毫不吝惜的夸赞着薛仁贵的丰功伟绩,那么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薛仁贵的祖上世代为官,但是当时的社会动乱,朝堂的迭代很快,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几乎是每个皇帝都会遵守的原则。
所以世代为官的薛家很快就没落了,到了薛仁贵这里直接由贵族变成了平民,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魄的贵族总比土生土长的农民强。
相比于一般的普通百姓,薛仁贵的家庭条件还算好一些,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演得那样,穷的活不下去了,每天靠西北风填饱肚子。
到了薛仁贵这里,薛家除了一些早年的积蓄,家里还有田地,从薛仁贵能娶上媳妇这一点既可以说明,薛仁贵真的没那么穷,不然哪个好人家的女儿会嫁给他?
古时候结婚可是要求聘礼的,没有聘礼人家凭什么把女儿嫁给你?就为了扶贫吗?
更何况,薛仁贵的参军还是他的妻子劝导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来看。他的妻子肯定不是一般的农妇,至少是读过书的。
所以虽然薛家没落了,但是薛仁贵的生活过得不一定很苦,家里有田地的情况来看,说不定还是个小地主。
薛仁贵娶了媳妇之后,日子还是跟以前一样过着,但是薛仁贵到底是出身官宦世家,肯定不会这样一直蹉跎岁月。
薛仁贵想要往上爬,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门路,正好这时候赶上李世民招兵讨伐高句丽。
一开始薛仁贵是没有想过要参军的,他一直在寻求做官的方法,薛仁贵的妻子将他的焦虑看在眼里。
于是她劝慰薛仁贵,既然想要当官又找不到门路,为什么不先从基层做起,这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招兵,若你去参军了,立了军功自然可以摆脱当农民的命运了。
妻子的一番话点醒了薛仁贵,他很感激妻子的指点,为了不辜负妻子对他的用心,他参加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招兵,正式成为一名无名小卒。
在小说当中,薛仁贵参军之后曾被将领张世贵欺负,但是历史上的张世贵可没有那个功夫欺负薛仁贵。
面对手下士兵从成长张世贵高兴都来不及,毕竟手下立了功自己也能跟着沾点光,所以张世贵根本没有理由欺负薛仁贵。
在战场上薛仁贵可是一大勇士,辽东之战的时候,薛仁贵就没少砍人,靠着一身的胆气,很快薛仁贵就出名了。
尤其是在与高句丽的战争当中,薛仁贵还是个新兵但是他一点都不怕,年轻人浑身是胆,单枪匹马冲着敌军就过去了。
都说胆大的怕不要命的,饶是打过多次仗的敌军,都没见过这么彪的新兵,一时间竟然让薛仁贵给他们唬住了。
等到敌军再回过神来,薛仁贵已经将高句丽的一名将领斩下马了,薛仁贵凭借一己之力生生将局面扭转成了顺风。
从战场上可见,薛仁贵的武艺一定不低,那么家道中落的薛仁贵,是如何练就出的一身的好武艺呢?
在小说中有交代过薛仁贵的武艺是李靖交的,但是按照历史来看,薛仁贵家道中落之后,种了好多年的地,跟李靖也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不可能是李靖教的。
但是初上战场的薛仁贵就如此英勇还立下了战功,他的一身武艺到底从何而来?会不会是家族从小训练出来的呢?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不能否认的是,薛仁贵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确实勇敢,他能立功也是情有可原。
这次战役之后薛仁贵被唐军当成了英雄,若没有薛仁贵的带头,估计双方的战争要胶着很久,打仗的时候最忌讳的谁是拖时间,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方的援军会先到,所以薛仁贵的挺身而出相当于是救了好多人。
薛仁贵的勇猛之名也被唐太宗李世民所知晓,他封薛仁贵为将军,给了他军队和官职。
这些本就是薛仁贵所求的东西,有了官职的薛仁贵打起仗来更英勇了,很快薛仁贵的大名不仅在唐朝的军队传开了,在敌军方面也被传了出去。
安市城之战有了薛仁贵的带头,唐朝的军队士气被带动了起来,大家都学着薛仁贵的样子奋勇杀敌,最终以唐朝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敏锐的察觉到了士兵们对高句丽越发寒冷的天气的不使应,本来想要一举拿下高句丽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只能带着唐朝的军队撤回。
没能一举消灭高句丽成为了李世民的遗憾,但是在这场战斗当中薛仁贵的表现李世民看在眼里,回朝之后,李世民就给薛仁贵升了官,让薛仁贵负责皇宫的治安。
要知道,皇宫的治安问题在一个皇帝眼里有多重要,那可是关系到皇帝的性命的,唐太宗李世民能将薛仁贵放到这个职位上,也足以看出来他对薛仁贵的看重。
在负责皇宫治安的这段日子里,薛仁贵每天都可以见到很多有名的武将,虽然他们已经不能带兵打仗了,但是他们的兵法心得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所以薛仁贵很愿意听一听那些老将军们的谈话,反正他的工作是巡查皇宫的安全,听一听老将军们讨论兵法也不碍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薛仁贵过了好几年这样的日子,他本来就一身是胆,再加上这几年再一些老将军哪里学到的兵法,现在的薛仁贵俨然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了。
唐太宗李世民已经老了,他没有力气再带兵打仗了,没能一举消灭高句丽的遗憾,也随着李世民的去世而消散了。
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后,唐高宗李治登基,唐高宗登基之后,又是一批老臣的离场,大量的岗位缺失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流入。
但是这些人才就不包括薛仁贵,薛仁贵的官职跟权势扯不上关系,更是被一些权臣的圈子边缘化,因此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后受到波及最小的,应该就是薛仁贵了。
武则天从来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女人,为了往高处爬,死在她权谋下的重臣不计其数,但是武则天的作为也是被唐高宗李治所认可的。
没有一个帝王希望自己被大臣掣肘,即使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那也不代表他是一个好拿捏的。
于是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人的谋划下,大批的老臣被杀,所有反对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声音都被镇压了下去。
最后武则天得偿所愿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而唐高宗李治也顺利的收拢了皇权,两个人各取所需。
唐高宗李治听说过薛仁贵的事情,但是他没有启用薛仁贵,到底是因为前朝留下来的,所以唐高宗李治不想用他。
但是一次突发的事件改变了唐高宗的看法,一次山洪爆发的时候,禁军跑的跑乱的乱,只有薛仁贵沉着冷静,他不顾危险敲开了宫门将唐高宗和武则天在危险中救了出来。
事后唐高宗李治很是感激薛仁贵,在武则天的提议下,薛仁贵被任命为副将去攻打高句丽。
唐太宗李世民的遗憾就是没有直接消灭高句丽,作为儿子的唐高宗李治自然要完后父亲的遗志。
攻打高句丽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唐太宗的遗愿,还有一点就是高句丽真的很欠收拾。
高句丽明明已经跟唐朝签订了臣服发协议,但是还要是不是的出兵搞一下骚扰,试探一下唐朝的底线,唐朝出兵打他也是活该。
唐太宗李世民在与高句丽多次对战当中,早就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的思路,不得不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办法是奏效的,不然也不能一路打到高句丽的内部安市城。
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唐朝就很少对高句丽出兵了,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高句丽的兵力又恢复了起来。
曾经跟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薛仁贵,心里还是清楚怎么对付高句丽的,于是被封为副将之后,薛仁贵就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攻打高句丽的征程。
在皇宫守卫多年的薛仁贵早就成长起来了,那些兵法与用兵之策早就让他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将领。
于是在与高句丽的战争当中,薛仁贵凭借着出色的指挥与自身的武力值将高句丽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
又过了一年,薛仁贵领兵与高句丽的主力军对战,薛仁贵的武力值出众,指挥能力一流,带兵打仗的薛仁贵就像是一头下山的猛虎,敌军一见是薛仁贵都不敢轻易上前。
辽东一战,高句丽对薛仁贵的恐惧放大的极点,因为薛仁贵不仅打败了高句丽的主力军,就连与高句丽结盟的契丹,薛仁贵都没有放过。
对大唐的军队来说薛仁贵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对外敌来讲薛仁贵简直就是梦魇。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发生在,平定以回纥为首的九个铁勒部落的叛乱中,当时九姓铁勒部落派人过来了挑衅,提出要单打独斗的条件。
薛仁贵可不惯着他们,拿起弓箭三箭下去,敌方痛失三位勇士,敌军一见顿时失去了战意,纷纷下跪投降。
自此之后“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被后世逐渐流传开来,薛仁贵的英勇也被后世所称赞。
后来唐高宗李治又将薛仁贵派往了辽东,辽东那边可是老对手高句丽,跟高句丽打了许多年,薛仁贵早就摸透了他们的老底。
在对抗高句丽的时候,对方的将领来一个薛仁贵砍一个,几乎就没在与高句丽的交锋中吃过亏。
时间久了,高句丽对薛仁贵很是头疼,越是不行的国家越是爱搞分裂,没多久高句丽自己就陷入了内战。
见此薛仁贵上奏唐高宗李治,他认为与高句丽决战的时候到了,于是唐高宗李治直接派来了大量的将军与兵力,协助薛仁贵一起攻打高句丽。
随后薛仁贵带兵一路打到了高句丽的内部,只要是薛仁贵所到之处,高句丽的军队就别想好。
最后在唐朝军队的努力之下,高句丽被彻底消灭,至此唐太宗李世民消灭高句丽的遗愿算是完成了。
在消灭高句丽的战争中,薛仁贵的战功多不胜数,可以说没有薛仁贵高句丽也不能这么轻易的消灭。
薛仁贵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曾经那个在战场上敢拼敢冲的白袍小将,在十年之后不仅没有被时间磨掉勇气反而变得更加的意气风发。
薛仁贵这一生的转折点有两个,第一个转折点是薛仁贵的妻子劝薛仁贵参军,若是没有妻子的劝诫,薛仁贵恐怕一辈子都是一个平民。
没有参军的话就得不到李世民的赏识,没有李世民的赏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英雄事迹。
第二个转折点是来自武则天,当年薛仁贵不顾危险救下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但是对唐高宗李治来说禁军保护自己是应该的。
事后给些赏赐表示一下就好,更何况薛仁贵还跟唐太宗一起征战过,所以李治再感激薛仁贵也不会重用薛仁贵。
但是武则天不一样,当时武则天也参与政事,反对她的人不在少数,像这样能够不顾危险来救自己的人太少了,所以武则天愿意重用薛仁贵。
也正是武则天的愿意重用,影响了唐高宗李治,所以唐高宗李治才会封薛仁贵为副将去攻打高句丽。
薛仁贵的成功两个转折点缺一不可,但是薛仁贵能够顺利的站在别人面前,其实更多的还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当时参军的薛仁贵只是一介平民,没有李世民的赏识,他真的什么也得不到,更不要说后来负责皇宫治安的工作。
而薛仁贵对唐太宗的知遇之恩也给出了相应的回报,唐太宗最大的遗愿就是没能消灭高句丽,在唐太宗去世后,薛仁贵对在对战高句丽的时候可谓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