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都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通过土地和户籍将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然而宋代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政府不抑兼并的农业政策,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到城市中讨生活,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份正当的职业,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游民。
在《辞海》中对游民的解释是:“古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潮龙起在《试析清代的游民与会党》一文中,说游民有三个明显特征:没有正当或稳定的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非常贫困;在地域上有高度的流动性,脱离了原有的宗法结构;谋生手段是寄生的、非法的,对社会破坏性很大。
也就是说,游民是指脱离原来社会秩序范畴的人,这必然对城市的治理产生挑战,那么,宋代城市游民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城市中又是如何谋生的呢?
一、宋代城市游民大量产生的原因
(一)宋代“不抑兼并”导致大量农民破产
城市游民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这些农民之所以选择到城市讨生活,根本原因还是失去土地。
为防止农民失去土地,从秦朝开始,大多数封建王朝都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一部古代土地史,便是一部兼并与反兼并史,在众多封建王朝中,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
宋代开国后,宋太祖赵匡胤为削去开国功勋的兵权,采取了温和的方式,用大量土地和房产来弥补功勋失去兵权的心理落差。
这些勋贵不能把精力用在政治上,便疯狂圈地,这导致宋代成为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朝代,大量土地集中在少部分的人手中。
宋代实行的是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几乎每三年就要统计一下土地情况,对于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官府应该是知晓的,但是官府从未采取抑制政策。
在失去土地后,大量的破产农民涌入到城市,成为城市游民。
(二)人地矛盾突出和人身依附性的减弱
宋代在结束唐末五代的军阀混战后,获得了一个较为安稳的政治环境,宋代人口得以快速增长,据相关资料显示,宋太祖时,全国只有300万户,而到北宋末期宋徽宗时,人口规模已经超过2000万户,总人口规模可能破亿。
在人数翻了几倍的情况下,可耕种土地面积却没有这样倍数的增长,所以,人地矛盾增加,土地兼并严重。
在宋代以前,农民即使破产后也无法轻易离开农村,失去土地后会成为严重依附于地主的佃农,在宋代以前,地主对佃农拥有较强的人身支配权,佃农的人身自由受到控制。
宋代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劳务关系上更强调雇佣关系,即使是佃农也能够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天圣年间朝廷发布诏令:“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占,许经县论详。”
也就是说,佃农干完活后,便可以自由生活了,地主也不可以随便干预。
(三)城市经济的繁荣吸引游民到城市发展
农民在破产后,之所以会选择进入城市,是因为宋代城市的繁荣非常具有吸引力,比如宋代的娱乐业,三瓦两舍,也满足了城市人生活的精神需求。
相关资料中记载宋代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稍远静去处,夜市亦有香糖果子之类。”
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这也吸引了失去土地的农民到城市中寻求工作,谋生的机会。
(四)其他原因导致的城市产生游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天灾人祸也导致农民进城,比如自然灾害、战乱、沉重的赋税等等,都导致农民涌入城市。
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经过灾害后不愿回到原籍,便留在了城市,久而久之成了游民。
战乱也是农民变成游民的重要因素,尽管我们认为宋代在政治军事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朝代,但是两宋时期对外战争不断,尤其为抵御周边游牧民族的冲击,经常发生战争,战争必然导致人口流动,从而也从增加了城市游民的数量。
沉重的赋税也是产生游牧的重要原因,由于古代重农抑商,商业发展一直不完善,这也导致官府对商业的管控较弱,而宋代很少征收商业税,将大部分税赋都放到了农民身上,而宋代经济虽然繁荣,但是财政却经常危机,这加速不堪重负的农民逃往城市寻求谋生手段。
二、宋代城市游民的谋生方式
(一)依靠城市雇工赚钱劳动收入是游民主要谋生方式
当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游民后,他们大多以城市雇工、破落无赖、闲人、兵痞、江湖艺人、私妓、乞丐及流浪者为主体。
在游民群体中,依靠雇工赚钱是游民主要谋生方式,他们在城市中或者从事城市短期雇工,大多数都是从事一些低贱的工作,比如清理垃圾粪便等工作;或者走江湖卖艺,男人如李忠者到处打拳卖狗皮膏药,女性如金翠莲,说拉弹唱,当然更有一些人甚至沦为娼妓;
(二)依靠奸诈无赖的方式谋生
宋代称游民大多数称为破落户,闲汉,鸟人等较为嘲讽的词语,这也与游民的无赖的生存法则有关。
程颢在《论十事》中说:“今京师浮民,数逾百万。游手不可赀度。观其穷蹙辛苦,孤贫疾病,变诈巧伪,以自求生,而常不足以生,日益岁滋,久将若何。”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游民大多以奸诈无赖的方式进行谋生。
比较有意思的是,乞丐也算是游民的一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宋代的乞丐已经形成有一定组织性的团伙,能够将讨饭当成职业,也是从宋代开始的。
(三)宋代下层士兵与游民的不解之缘
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游民,那就是兵痞。
宋代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武人的地位很低,奇怪的是宋代的军队规模数量却十分庞大。
这是因为宋代始终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朝代,宋太宗赵匡胤就认为养兵可以利百代,“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宋代兵制采取的是募兵制,也就是依靠军饷来招募士兵,由于宋代游民太多,宋朝便想出招募游民参军,以达到“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收籍之。”
然而这也为后来游民数量的激增埋下了隐患,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批评宋代的这种募兵制的缺点“多浮浪不顾死亡之人,则其喜祸乱,非良农之比”。
因为这些游民导致宋代重金打造的军队军纪十分败坏,而且这些士兵在兵役结束后,依然会成为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