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极具传奇性的草根皇帝,做过和尚要过饭,开局一个碗,最后却坐拥整个江山。和他的传奇性一样有名的,是他对开国功臣的处理手段之毒辣。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展开,牵连了上万人,蓝玉本人更是被剥皮,实在残忍至极。
而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倒是得了个善终,他本来是第二开国功臣,第一功臣李善长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了,徐达的排名就上升了一位。他和朱元璋是布衣之交,随他征战天下。他病逝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得到了一个善终。
徐达一共有四个儿子,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他的长子忠于建文帝,四子支持姐夫朱棣造反,两个儿子的结局又分别是怎样呢?
满门荣耀
徐达是因病去世的,他去世时是洪武十八年,那时太子朱标还在。根据推测,朱元璋本来是想把一些功臣留给儿子朱标,等他登基之后来驱使。后来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这才开始对功臣进行大规模清洗,防止之后的建文帝掌握不了这些老将,徐达正好没赶上。
明朝初期江山不稳,徐达直到晚年都还在四处打仗,朱元璋也的确没理由动他。不仅不能动他,为了表彰徐达,朱元璋还和徐家结成了姻亲关系。也许是为了让徐达更加尽心尽力,朱元璋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娶了徐达的女儿。大女儿嫁给了朱棣,就是之后的徐皇后,二女儿嫁给了代王,小女儿嫁给了安王。
徐家满门荣耀,不仅女儿都嫁得好,儿子也都很有出息。徐达一共有四个儿子,除了年幼夭折的三儿子,剩下的三个儿子都有着显赫的官职。大儿子徐辉祖继承了徐达魏国公的职位,二儿子做了指挥使,四儿子徐增寿则是左都督。
可以说,徐达虽然死去了,但是徐家的实力还是在的。造反的藩王千千万,像朱棣这么成功的却很少。朱棣能顺利登上皇位,除了个人能力出众,也有得到老婆娘家支持的缘故。他造反之时,徐达已经去世,徐家掌家的是长子徐辉祖,也就是朱棣的大舅子。
可是,这个大舅子忠于朱允炆,认为朱棣这是谋逆,没有给予支持。大舅子不支持,但朱棣还是得到了小舅子的支持,徐达的四子徐增寿支持姐夫朱棣造反。长子为了家族的名声着想,致力于避免背上不义之名,而四子就更具冒险精神,打算让徐家更进一步。
长子徐祖辉
虽然妹妹嫁给了朱棣,但徐辉祖没有因为这层姻亲关系就分外亲近朱棣。他很早就察觉朱棣有异心,朱元璋忌日时,朱棣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代自己入京。那时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矛盾已经比较明显了,建文帝朱允炆就打算扣下他们,先下手为强。
朱高煦意识到不对,就偷了亲舅舅徐辉祖的马跑了。面对亲外甥,徐辉祖丝毫没有留情,他赶紧就吩咐人去追回朱高煦。后来没能把朱高煦带回来,他主动向建文帝请罪,划清界限。
等到朱棣真正起事之后,徐辉祖更是和妹夫在战场上数次交手,打了好几次胜仗,表现出了对朱允炆的效忠。不过,朱允炆没敢重用他,因为他到底和朱棣有着姻亲关系。
徐辉祖是真心认为朱允炆才是正统,等到朱棣入驻南京,大局已定时,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他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没有硬拼,但是也没有迎接朱棣,而是待在徐达的祠堂里。这种态度和之前的表现激怒了朱棣,把他关进了监狱,入狱之后的徐辉祖依旧硬气,不认罪只是说徐达为国家立下的功勋和徐家得到的免死铁券。
这让朱棣很生气,可是生气归生气,也不好对他动手,毕竟要看在徐皇后的面子上。所以徐辉祖就被削去了爵位,被幽禁了起来,五年后去世。虽然徐辉祖表明了不支持朱棣,但是看在徐皇后的面子上,朱棣对徐辉祖态度还是比较宽大的。在徐辉祖死后,让他的长子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四子徐增寿
接下来就该讲讲支持朱棣的徐增寿了。徐增寿从一开始就对朱棣的造反事业表示支持,在朱棣还未反,但是属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候,建文帝也有了疑心,就问徐增寿朱棣是不是有异心。建文帝可能觉得徐增寿和朱棣关系亲近,应该知道实情,但是他没有反过来想想,徐增寿亲近朱棣,会不会帮朱棣隐瞒。
徐增寿真就帮朱棣打掩护了,他说燕王朱棣和已故的懿文太子朱标同气连枝,更何况他已经享受了无比的富贵,没有造反的理由。这完全就是睁眼说瞎话。后来朱棣发兵起事了,徐增寿还干起来情报工作,把京师内的情况都告知给了朱棣,助力朱棣的造反事业。
朱棣就这么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南京。建文帝也终于看出不对了,他质问徐增寿是不是做了朱棣的眼线。徐增寿没有回答,但这就是最好的回答了,建文帝怒火中烧,用剑亲手斩杀了他。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徐辉祖不支持朱棣,倒是比支持朱棣的四弟还多活了一段时间。
朱棣的兵马攻入南京城,他来到皇宫发现了徐增寿的尸体。对于这个对自己助益良多的小舅子,他还是很有感情的,抱着徐增寿的尸体痛苦。朱棣登基之后,一是为了妻子的面子,二是为了表彰徐增寿的贡献,就追封他为武阳侯,谥忠愍,后来又进封为定国公,也是可以世袭的爵位。
小结:
徐达本人得到善终,本来就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十分少见的存在。他死后,徐家的实力也没有削减,甚至反而得到了壮大。徐增寿的定国公加上徐达传下来的魏国公,最后徐家一门有两个国公爵位,这是独一无二的事情。根据明史记载,就是洪武年间的功臣里也只有徐家有这样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