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自古帝王多薄情,那些陪他们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若是在功成名达之后抽身而退,便能保住自身性命以及周身的财富。若是这些人还想有更大的作为,继续混迹在朝堂,那他们多半连自己全族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陈德,在陪伴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更是以一己之身为朱元璋连挡九箭,其对朱元璋之忠心可谓是感人肺腑,而因此毫发无伤的朱元璋亦是被陈德的举动所感动,在陈德重伤之际做出了“永不负卿”的许诺。
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是一向自诩一言九鼎的天子,那又是为什么,朱元璋在许诺永不负陈德的二十七年后,将陈德一族满门抄斩呢?
以身挡箭,永不负卿
1363年7月,在广阔的康朗山湖面上,朱元璋和他的军队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敌军,陈友谅所率军队。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正面遭遇上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不约而同地开战了,这场战争就是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战,鄱阳湖之战。
这场战争对于朱元璋来说打得是十分艰难,陈友谅军队兵强马壮,而此时的朱元璋的军队对上陈友谅的军队无异于蚍蜉撼树。
但是两军既以相逢,便退无可退,朱元璋令全军化整为零,每几艘小船首尾相连,变为一个舰队,进行穿插作战,虽然体型与陈友谅军队相比而言要小上很多,但却胜在轻便灵敏反应迅速。
就在两军交战进行得十分胶着之时,陈友谅手下的将领张定边兵行险着,亲率一支舰队偷袭了朱元璋所在的战船。仓皇之下,朱元璋所在的战船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其周围的护卫舰队也被打散。
为了逃命,朱元璋逃到了一只小船上,并准备驶离主战区,哪承想,因为太过惊慌,朱元璋的小船竟然发生了搁浅。这无疑使朱元璋变成了张定边的活靶子,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张定边在发现朱元璋后便下令射杀朱元璋。
就在大家都以为朱元璋必死无疑之时,一个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人冲了出来,他用自己的身躯挡在了朱元璋的身前,为大家击退张定边争取了时间,而他自己为了救朱元璋则是身中九箭。
这个人就是陈德,他同朱元璋一样出生在一户凤阳的农家里。虽然两个人是同乡,但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陈德在此之前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视。此次陈德挺身而出,救下了朱元璋的命,而他自己却因为身中九箭而险些丧命。
陈德此番壮举,极大程度上打动了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救命之恩以及他的忠心耿耿,当即下令,让最好的医师来医治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他。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向陈德许诺道:“他日我若为帝,定永不负卿。”
戎马一生,终成祸患
在经过大家的全力救治捡回一条命后,陈德也成功地走入了朱元璋的视线。他从朱元璋的同乡,一个默默无闻的百夫长,变成了最后明朝建朝时“皆有功”的大功臣。
“皆有功”的成绩虽起源于陈德救了朱元璋的一条命,但是它的发展却也离不开陈德自身的努力。
在成为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后,陈德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百夫长,一跃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红人。在他被封为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后更是开始了战场中大放异彩的十年。
在这往后征战沙场的十年里,陈德经历了许多场重要的战役,他参与过北伐明朝的战役,也去过西征明夏的战场,在大败王保保的战场中也出现过他的身影,力克朔方的战役中他也出过力。
面对这样一位勇猛的救命恩人,朱元璋没有理由薄待他,既给予了他“皆有功”这类极高的评价与赞赏,也给予了他“临江侯”的封号与荣华。
可是在洪武十一年,这位戎马一生的临江侯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面对陈德的离世,朱元璋悲痛万分,停朝三日,更是加封他为杞国公,赐谥号为“定襄”。
随着陈德的离世,以及陈氏一族地位的水涨船高,朱元璋对陈氏一族的态度已经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可是此时的陈氏却并没有及时发现他们这位多疑的君主对他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而陈德的儿子却依然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而子承父业,继续征战沙场,也正是如此,最终奠定了陈氏一族被灭门的悲惨遭遇。
慈爱的祖父,冷血的皇帝
自古帝王多薄情,此情不止风月,更多的是君臣的情谊。开国之初,多得是陪在开国皇帝身边抛头颅洒热血的将领与文臣,开国之后皇帝对他们论功行赏,而在皇帝坐稳了自己的位置后,这些曾经帮助他夺得皇位的臣子们,则又成了悬在皇帝头上的一把利刃。
手段稍显温和的会像赵匡胤一般的杯酒释兵权,连威胁带恐吓,逼走这些曾经过命的兄弟。而更多的帝王,则像朱元璋一样,选择除掉他们,一劳永逸。
每当帝王做这些冷酷的事情时,他们又总会为自己的冷血无情寻找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理由。而朱元璋迈出这一步的理由就是他的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十分喜爱他的长子,可惜的是,他的长子却并没有活过自己的父亲,年纪轻轻便离世了。为了延续对自己长子的爱,朱元璋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越过了自己同马皇后所生的嫡子,立自己长子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太子。
可是这时朱允炆年龄太小,朱元璋怕他镇不住这帮老臣,便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清扫行动。
这场清扫行动曾经轰动一时,而他的代号就是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
在这个案件中,许多忠心耿耿的老臣都被牵连其中,更有不少人为此丢了性命。
洪武二十三年,在朱元璋对陈德做出永不负卿的许诺的第二十七年后,陈德离世的第十二年后,陈德的儿子也被打为了胡惟庸一党,最终陈氏一族的下场是满门抄斩。
如果泉下有知,真不知道陈德会不会后悔为朱元璋卖命如此多的年头。
小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果然所言非虚。
也许将领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功成名就之后,等待他们的只有急流勇退,和饮恨而终这两条路可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