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几代帝王心血才成就的开元盛世,却因为唐玄宗一个错误的命令毁了

几代帝王心血才成就的开元盛世,却因为唐玄宗一个错误的命令毁了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后,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到达高宗李治的时候,版图之大也是再创新高,等到女帝武则天上台,大唐进入了盛世沉淀底蕴的时期,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唐朝强盛再上一个台阶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唐玄宗李隆基英明神武,不负众望,在几代先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励精图治,把大唐迅速发展到巅峰,开元盛世让无数国家尊崇备至,唐玄宗也成了古往今来为数不多的盛世明君。

但是人一旦功成名就了就容易犯糊涂,年龄大了也容易老眼昏花。唐玄宗也没有逃脱这个宿命。

老年的他昏招百出,昏庸无能,节度使制度的重启,为大唐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本来若是及时应对得当,也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但是此时的唐玄宗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英明睿智的帝王了,变得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彻底断送了延续大唐盛世的机会。

本该名留青史数一数二的千古帝王,却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为一念之差,将开元盛世的繁华彻底断送。

唐朝在他的手里走向巅峰盛世,也是他亲手将盛唐拉下马来,从此走上了衰亡之路无法回头。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因为唐玄宗的迟疑,唐军反应缓慢,让安禄山抓住机会迅速壮大,领着河东、平卢、范阳三镇的人马,联合史思明朔方一镇的军队,总共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直接南下,以雷霆之势迅速席卷河北各地,大片疆土沦陷,打了唐朝一个措手不及。

直到安禄山兵临东都洛阳的时候,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匆忙派遣封常清临时拼凑五万大军镇守洛阳,由于准备仓促,粮草物资以及守城器械严重不足,兵力悬殊,洛阳很快被安史叛军攻破。

这次的失败,就是唐朝官军应对不及时造成的,唐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颜面,杀了大将封常清背锅。

安禄山占领洛阳后,为了进一步壮大,拉拢人心,建国大燕称帝,大封功臣,成功崛起,和唐朝分庭抗礼。

自此,一个藩镇节度使的叛乱,却成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安禄山趁着士气旺盛,乘胜追击,逼近潼关,打算一鼓作气,攻占长安,改朝换代。

但是此时的唐朝,远没有到危机存亡的时刻。唐朝百年巅峰国力的底蕴非常雄厚,安禄山的叛乱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以动摇大唐的统治根基。

只要应对得当,朝廷的百万大军,可以轻松扑灭安禄山的反叛,结束这场动乱。

但是谁都没想到,在这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昏庸的唐玄宗却出了要命的昏招,一个错误的命令,彻底断送了大唐盛世。

眼看叛军逼近潼关,作为长安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潼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唐玄宗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任命老将哥舒翰为帅,领兵二十万镇守潼关。

哥舒翰是成名数十年的名将,虽是胡人,却对大唐忠心耿耿,一生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一度成为周边异族梦魇一般的存在。

就像一首诗,就清晰的说明了哥舒翰的强大: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的实力自然毋庸置疑,派他镇守潼关也是无比恰当的。

哥舒翰到达潼关后,整顿防务,将潼关防守的滴水不漏。再加上潼关天险,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易守难攻,是战略要地。

安禄山的军队攻城多日,都被哥舒翰轻易打退,安史叛军损伤惨重,士气低落。

恰在此时,让安禄山雪上加霜的是,各地勤王军队,在名将郭子仪的率领下,攻破了安禄山的范阳老巢,收复了河北各地,正在夜以继日的包抄而来。

安史叛军夹在潼关和洛阳之间,进退无路,粮草断绝,彻底成为了一支孤军。

只要时间稍微一久,就会不战自败。等到郭子仪率军从后方包抄而来,安禄山就彻底大势已去。

唯一能脱困的办法,就是快速攻破潼关,拿下长安,才能逃出生天,反败为胜。

哥舒翰也收到了河北官军的消息,他很清楚,只要坚守不战,用不了多久,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彻底消灭安禄山,平息叛乱,不战而胜,让大唐盛世依旧。

所以,不管安禄山如何挑衅,哥舒翰都下了严令:死守不战。

安禄山空有二十万大军,却对潼关无可奈何急得发疯。

忽然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计谋,故意制造出大军撤退去对付郭子仪的假象,然后把大军悄悄埋伏在道路两旁险峻的山脉之中,只派出数千老弱残兵在外面游荡,想要引出哥舒翰消灭。

但是老谋深算的哥舒翰眼光老辣,早就看出了安禄山的计谋,他丝毫不为所动。只是死守,等着最后一刻,给予安禄山致命一击,一战定乾坤。

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好,唐军胜利就在眼前,却偏偏发生了一件让任何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事情,将哥舒翰的所有谋划彻底毁了。

哥舒翰纵然是名将,不会中了安禄山的诡计,但不代表别人不上当啊。

朝廷收到河北收复的消息后,君臣大喜,唐玄宗也放松了下来,再次变得老眼昏花。

杨国忠因为嫉妒哥舒翰没交战就建立大功,所以向唐玄宗进言,说哥舒翰只守不战,二十万大军在手,面对城外数千敌军,却只能龟缩在城里,有损朝廷威严。

唐玄宗一听,是这么个道理。眼看安禄山都快兵败了,朝廷还不敢主动出战,这不是让人嘲笑吗?

所以,唐玄宗一拍脑门,给哥舒翰下达了一个将大唐拉进深渊的命令:主动出城消灭敌人。

哥舒翰接到命令,大惊失色,又气又怒,这简直是胡闹。外面肯定有埋伏,出去就是死,长安必失。

就算没有埋伏,出去之后面对穷凶极恶急于决战的安禄山二十万大军,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失败,京城就会失守。

只有坚守城池,才能万无一失,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松消灭安禄山。这才是对朝廷最有利的。

哥舒翰多次向唐玄宗送信说明情况,但是唐玄宗在杨国忠的挑拨下,老眼昏花,根本不信,多次催促哥舒翰出城作战。

哥舒翰本想回长安当面说明情况,可潼关的防守离不开他。为了国家的安危,哥舒翰只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可是这又给了杨国忠新的挑拨机会,说哥舒翰和安禄山都是胡人,要拥兵自重,倒戈安禄山。

唐玄宗一听,这还得了,本想拿下哥舒翰,随后一想,又作罢了。

唐玄宗年轻的时候,毕竟也是一代雄主,是一手打造出开元盛世,将唐朝带向巅峰的猛人。

他清楚的知道,临阵换将对军队士气的影响有多大,朝中也没有能超过哥舒翰军事才能的人来替换他,再加上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哥舒翰真的有不臣之心。

所以,他决定再给哥舒翰一次机会。拍了钦差过去督促哥舒翰出兵,否则,死!

唐玄宗犯了最大的忌讳,战争,最怕的就是不了解局势的人干扰主帅的决策。

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哥舒翰接到命令后,彻底绝望了,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将,一下子心如死灰,他知道,大唐灭亡之日,不远了!

但是,作为臣子,君命不可违。回头留恋的看了一眼繁华的盛世长安,毅然决然的抱着必死之心领兵出城了。

不出预料的,哥舒翰刚一出城就遭到了伏击,两侧山崖上密密麻麻的伏兵乱箭齐射,巨石滚木倾泻而下。

顿时血流成河,战马悲鸣而亡,大片的将士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一命呜呼,死不瞑目。

唐军拥挤的站在道路中央,连躲避的地方都没有。也无法还击高山上的伏兵,只能站着等死,直到全军覆没。

潼关告破,长安完全暴露在了叛军的铁蹄之下。

唐朝的天塌了,盛唐不再!

老年的唐玄宗悔恨不已,追悔莫及。本应千古一帝的明君,临老了,彻底葬送了大唐的未来,毁了一世英名。

眼看叛军即将逼近眼前,只能仓皇出逃。马嵬坡上,为安抚军心,贵妃自刎的悲剧发生了,帝王神伤,颓废不已。

从此,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锦绣江山,美人相伴的岁月,沦为历史的罪人,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安禄山占领长安后,彻底坐大,唐朝官军再也不能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了。

本来一个节度使反叛的局部战争,也因此,成为了长达八年的拉锯战,掀起了数不尽的战火硝烟,中原大地遍地烽火,耗尽了大唐百年来积攒的底蕴。

虽然后来,唐朝官军平定了叛乱,可是各地藩镇势力,趁着募兵抵御叛军的机会壮大,拥兵自重,失去了掌控。

收复失地的唐朝皇帝已经无力掌控江山,只能在不断的内耗中拆东墙补西墙,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而这一切,都是年老昏庸的唐玄宗一念之差造成的。正是因为他的胡乱指挥,带给了唐朝灭顶之灾,将盛世大唐拉下神坛。

如果唐玄宗不逼着哥舒翰出城迎敌,安史之乱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叛乱,轻松就可以平定,对大唐不会有根本的影响。

从后面的唐朝帝王能力来看,如果不是唐玄宗的失误,唐朝还会再有百年盛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安禄山,大唐,错误,盛世,唐朝,潼关,哥舒翰,成就,唐玄宗,知识科普,安禄山,大唐,潼关,唐玄宗,舒翰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安禄山,大唐,错误,盛世,唐朝,潼关,哥舒翰,成就,唐玄宗,知识科普,安禄山,大唐,潼关,唐玄宗,舒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安禄山,大唐,错误,盛世,唐朝,潼关,哥舒翰,成就,唐玄宗,知识科普,安禄山,大唐,潼关,唐玄宗,舒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